第472章 还没饶过对头(1 / 2)
“官银号?”
这回又轮到皇帝摸不着头脑了。
“京里十二年之前就已经有了官银号,你没使过官银票不成?”
.
此时的大华朝,银号、钱庄已经颇为普遍。
自唐代以来,市面上便出现了金银店、柜坊这种店铺,专营钱币兑换、贵重物品存放和借贷等生意。
元代及明初,因为官府推行了纸钞,造成在民间出现了白银、铜钱、纸钞三种货币并行的局面。
到了明英宗正统年间,官方发行的“大明宝钞”贬值严重,不得已只能由放松用银禁令,银钱又正式公开流通。
到了明嘉靖年间,更是大开铸炉,钱币名类繁多,单是制钱就有金背、旋边等几十种名目。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铜钱成色各异,轻重不一,制钱、私钱、白银之间比价差异大,变动多,购买力也千差万别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专营铜钱兑换的钱庄应运而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