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1 / 1)

加入书签

('

以到家作为比喻的话,四书五经里面的道理是道,可数、御、射这些知识难道就不是圣人传下来的东西?

许存仁隐约明白张异要表达的东西,他的意思是,一味的强调四书五经的作用,却忽略其他杂学,或者说小术的作用,其实就是单腿走路。

所以加入算学,其实代表他的一种看法,就是科举选士,必须有多重标准。

如果可以的,甚至不止是算学,其他学科也可以加入科举。

只是这样一来,确实会动了许多人隐藏的利益,说不定他那些好友,都会反对自己。

许存仁并没有被张异说服,但张异这套东西,算得上可以自圆其说。

这代表自己将这套理论呈给皇上,皇帝也不会觉得他是敷衍。

许存仁隐约感觉,朱元璋甚至会喜欢这种做法。

每增加一种学科,其实就是增加某些群体垄断科举的成本!

加上君子六艺,单腿走路这一套理论,就算其他人反对,他也有个说辞。

就是……

许存仁心烦,他问道:

“那为什么非要是算学?”

“其一、因为算学足够公平,是拉低寒门与门阀、地方差异的最好的手段之一,

其二、算学的底色是逻辑,一个逻辑好的人,在转化自己角色方面比别人总是快些!

其三,其实朝廷中有许多部门需要算学基础的人去担任,尤其是户部这种掌管天下钱粮的地方,更为重要,历朝历代的灭亡,往往从财政开始……

如果我大明有足够多在算学上有建树的人才,也许许多事情不会发生……”

“好!”

张异说到这里,基本上该说的都说了。

许存仁虽然还有疑虑,但也认可了他的说辞。

这确实是一套可以拿去应付皇帝的方法,许老认可了。

“不管这方法成不成,我认可你的努力,你说吧,你有什么条件?”

张异给他解惑之后,许存仁的心情好了不少。

他抿了一口茶,等张异提条件。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以后……学生要是不方便来上学,还请先生绕我……”

“怎么,你还想要跟那些功臣子弟一样的特权?”

张异嘿嘿笑,国子学里其实有不少功臣子弟也在这里上学,不过那些人家里迟早都是要封公侯的人,自身前程不缺,所以在读书这件事上少有人上心,上学也是有一天没一天的。

比如常府那位常茂,张异跟同学们闲聊的时候,就知道他也在国子学上课。

但他来了这么久,这货从来没出现过。

对于这种功臣子弟,许存仁本来也想要管,但被手下人给劝下。

这些人的父亲在前线出生入死,皇帝也不好轻易惩罚他们,加上武人家庭和文官们本来就不对付,

后边他也就懒得管了。

可他管不了那些武将的孩子,这臭道士也要造反?

“先生,不是我故意要逃学,实在是我们家传炼丹术,有时候炼一炉丹药就要好几天呢,不是弟子不向学,我炼丹的时候,都想着同学们呢……”

张异的鬼话别说许存仁不信,孔讷也鄙夷地盯着他。

许存仁叹了一口气,站起来:

“行,你要请假,说一声就行!

好了,你们出去吧!”

孔讷和张异起来,恭敬行了一个礼,然后跑出去了。

许老等他们一走,马上关起门,开始将张异说的话记录下来,许存仁写着写着,总感觉有些不平。

张异的话语,实在太过惊世骇俗,让他这个记录者都胆战心惊。

而且,算学入科举?

对于研究了一辈子儒学的老学究来说,其实带来的震撼还在八股文之上。

许存仁想了一下,在张异的基础上,又改了一版他觉得合适的东西出来。

做完这一切后,他叹了一口气,坐在椅子上久久不能平息!

第二日,

皇帝下了朝,依然在御书房坚持工作。

朱标读完书回来,就在里边陪着皇帝学习处理政务。

父子二人时不时低声说话,主要是朱元璋教导朱标,有时候他累了,会闭目靠在椅子上,朱标就站在他身边,为皇帝读奏疏。

“父皇,自从这种痘法推广之后,形势势如破竹……”

“张真人那边来了书信,说他现在随军,见证我大明军队驱逐鞑虏……”

“徐伯伯那边又有捷报……”

将奏疏一份份念出来,老朱随口教导朱标如何批注。

此时太监来报:

“国子学博士许存仁求见!”

“那老家伙,终于舍得找朕了?”

朱元璋本来还闭目养神,听到许存仁来找,一下子精神了。

他等许存仁,可是的等了好久了。

“赶紧让他进来!”

太监领着许存仁进来,许老跪下:

“见过皇上,见过太子殿下!”

“许先生怎么今日有空来?”

朱元璋见到真人,态度反而没有刚才那么激动了,他问道:

“你今天来有什么事?”

“回禀陛下,陛下让臣做一份关于科举改革的方案,臣已经做好了,今日特意交给陛下过目,请陛下指点!”

“拿上来!”

朱元璋还没开始看奏疏,眼中已经充满期待之色。

等许存仁的奏疏奉上,他迫不及待打开。

只是,越是看下去,老朱的脸色越发难看起来。

没有算学入科举,为什么会没有算学入科举?

许存仁的奏疏,明显就是他自己写的,跟张异提议自己的东西完全无关?

难道是张异没有对这老家伙说?

那个臭小子是怎么办事的?

许存仁跪在地上,并不敢抬头观察皇帝的脸色,只是御书房中凝重的空气,仿佛告诉他自己呈上去的东西效果并不好。

没错,许存仁第一份交上去的东西,并不是张异的提议。

他始终觉得张异的提法太过偏激了,就连他都有些难办。

“许存仁!”

朱元璋的声音,让许存仁抬起头。

“你这是什么狗屁东西,也拿来给朕看?

来人,将他拖出去先打二十大板!”

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老朱真的怒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 科举改革,轩然大波

许存仁一脸懵逼,他自己那份答案就算不行,也不至于让皇帝这么发怒吧?

难道他的方案真的有那么差?

眼见外边,侍卫已经进来了,皇帝怒不可遏。

许存仁无奈,只能跪在地上,告诉皇帝:

“陛下,其实臣还有另外一份答案,只是臣自己都觉得有点偏激,就没拿出来……”

朱元璋用手制止侍卫,死死盯着许存仁。

许存仁从袖口中,交出另一本奏疏递给皇帝。

皇帝打开,登时眉开眼笑。

算学入科举,这味道就对了。

老朱虽然高兴了,可是戏也还是要演一演的。

他咳嗽一声,装模作样:

“算学入科举,有点意思……”

然后,朱元璋开始查看许存仁的奏疏,越看越佩服张异。

张异真正推动算学入科举的心思他明白,可是他说的那些是绝对不可能对许存仁说。

但他换了一种说辞,同样可以自圆其说。

朱元璋认真思索张异的意见,发觉也有道理!

“这算学入科举之策,是你想出来的?”

老朱居高临下,声音看不出喜怒。

许存仁跪在地上,也不知道该不该将张异召出来。

如果是喜,以他的心怀,自然不会去抢学生的功劳。

可如果皇帝不喜,那不是连累学生吗?

许存仁想了一下,回答:

“这个方案是臣和臣的学生,也就是龙虎山那位小真人张异闲聊的时候,得到他的启发!

张异聊到道与术,让臣想起君子六艺,再从君子六艺中思索当年孔圣人为何要让读书人在学习经义之余,还要学习九数、五射、五御之学……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