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1 / 1)
('
或者说,一个城府深,且意志坚定的人,从不会盲从他人的看法!
“你怎么看着朕做什么,朕是听不进去别人意见的人,嗯……
他出的开挖运河这件事,也可以列入筹划之中!还有海运粮食……
也许,这可以算是维持一支水军建制的借口……”
朱元璋自言自语,越想张异说得越有道理。
他原本心目中最属意的国都是开封,毕竟这是宋朝的国都,
他驱逐蒙古人,再次将都城定在开封,本身就有很浓重的政治意味,但张异说开封的地形劣势,确实是一个难办的问题。
而长安城这个选择,也在老朱心头划过,盛唐啊……
每个华夏人都无法回避和向往的朝代,如果能在那里立都,从政治意义上确实比开封更好。
但迁都并不是面子上的问题,一个朝廷的国都,牵扯到的是大量的人、钱,资源和安全问题!
长安城如果真如张异所言,那确实只能放在一边,不过大都……
朱元璋顺着隋唐大运河一路往上,这个地方看着不错,但……也很危险!
只是如果让他再选的话,他也承认没有蒙古人威胁的情况下,大都确实比长安和开封更好。
自从南宋后,天下的经济中心不可避免归了江南,建都城,就要考虑到江南给朝廷输送利益的问题。
一条现成的运河,加上可以用海运补充,
这怎么看都比另外两个地方划算!
“等等,不对!”
朱标在一边伺候朱元璋,见他回头看着自己,神色森然:
“太子,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朕?”
朱标嘴唇动了几下,终究没有承认。
朱元璋道:
“朕自己都没想过要迁都长安,你跟张异聊过什么,才会带出这些话来?
你这阵子神神秘秘的,朕不是没有看在眼中,不过你有心事也正常,朕本来也不想过问……
但如果事关我大明的国运,朕希望你说出来!”
朱标表情复杂,他吁了一口气:
“以前,儿臣恐怕不会对父皇坦白!不过儿臣说的事,相信以父皇的心智应该也早就猜测到了!
这件事,是关于儿臣的死期!”
朱元璋神色大变,他就算再英明,也无法预料到朱标会跟她摊牌这个问题。
朱标之死,以朱元璋的心智,如何不能从张异的只言片语中猜出来?
“儿臣前阵子骗了父皇,张异给常家妹子算命的时候,给她透露过一些事……
而儿臣从那些事中,算出了儿臣的死期!
其实以父皇的聪明,儿臣事后想一想,就明白父皇也猜到了!
只是……儿臣没有勇气和父皇去谈这件事!”
面对这个问题,朱元璋一时间也慌了神。
人皆有软弱之处,朱标的死,同样是他不想面对的问题。
这人世间有太多的无奈,非君王,权力所能影响!
这也是他隐约猜出朱标的死,却一直没有多说,多做什么的原因。
“儿臣那段时间,也想过父皇会不会放弃自己……,又想过,究竟是哪位弟弟害了我孩儿……”
朱标跪在地上,干脆将这段时间的心路一一说出。
老朱沉默,看着朱标眼眶逐渐泛红,叹息一声:
“在朕心中,你就是唯一的皇位人选,如果你不在了,那你儿子,就是未来的皇帝……
朕不知道在张异看见的未来,为何我圣孙会被人幽禁,但朕有朕的考量,朕也绝对不会让这种事发生!”
朱元璋走过去,拍拍朱标的肩膀:
“也许在那个时空,朕选择了你某一个弟弟,他也辜负了朕的信任!但这一世朕的选择,你可满意?”
“父皇!”
朱元璋一句话,让朱标心结尽去,这些日子的担惊受怕,胡思乱想,全部化成泪水流下。
“多大的人了,也不怕丢人?”
老朱拍着朱标的肩膀,言语严厉,但他的眼眶,同样泛红。
“说吧,接下来呢……”
皇帝深吸一口气,将自己的情绪压下去,他尽量不让朱标听出自己语气不对,尽量保持父亲和皇帝的威严。
“是,儿臣继续说……”
朱标这才将他搞钱给张异研究抗生素,为自己续命的事情说出来。
大蒜素是一件事,再从大蒜素衍生到朱标的死因,长安的事情就真相大白了。
老朱听完朱标的诉说,也是一阵唏嘘。
那个时空的自己,在听闻朱标病亡的时候,一定非常绝望吧?
也难怪,迁都的事情会被终止!
“弥合南北呀,难怪那小子说过,朕这件事只做了一半……
时也,命也……
不过……至少你的命数是可以改的……
这件事,朕欠那小子一个人情!”
朱元璋突然,开怀大笑。
从猜到朱标会死的消息,身为父亲的他何尝没有承受莫大的压力?
他不但承受着朱标同样的压力,还要面对着是不是要放弃朱标的抉择……
在皇帝不顾形象大笑的瞬间,朱标猜读懂父亲。
他无声,朝着朱元璋三跪九叩,恭敬无比!
“行了,这件事过去了!
你说的大蒜素,拿出来跟朕瞧瞧!
那本《微言录》,朕也仔细翻过好多次,张异那小子在书里,就暗示过这药的存在!”
朱标将一小瓶大蒜素拿出来,老朱第一眼看见的,也是那个精致的玻璃瓶。
玻璃瓶的价值,估计比药物本身还贵了十倍以上。
“这药,就是保存不容易,张家弟弟说最好放冰窖,且使用的方法不一样!
此药,需要从……”
朱元璋:……
大蒜素那个奇怪的“吃药”方法,老朱听着也菊花一紧,太邪门了!
不过,如果张异描述是正确的,那这药的价值,绝对堪比黄金。
“既然那孩子说你要二十四年后才会死,这药你也用不上,为了安全起见,将这大蒜素,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试试看!
如果有用,这个方子必须给朕拿过来!”
事关太子的性命,朱元璋提起大蒜素的时候心头火热。
《微言录》一书,不管反对还是支持它的人,如今差不多人手一本。
关于微观世界和许多现象的解释,算是深入人心。
可知道是一回事,出现针对的药物是一回事,朱元璋不可能没有任何试验,就相信手中这份药物。
“你说此药也可以外用?”
“是,父皇,不过张家弟弟说能用金疮药尽量用金疮药,毕竟这东西太贵了,只能救命用!”
你这瓶药留着,回头你多找他拿几份,正好朕听说你徐叔叔在前线背疽又犯了,让他拿去试试……
若是真的有效……嗯……”
朱元璋低着头,那手上的药物,几乎就是无价之宝!
“你出去吧!”
朱元璋让朱标走了之后,自己也离开御书房。
“皇上,您今日怎么有空……”
没多久之后,朱元璋见到了他想见的人,妃子孙氏。
此女虽然有些年纪,但容貌秀美,只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让人心怜!
朱元璋见到她,难得放松。
如果说这深宫中,马皇后是他唯一信任和认可的妻子,眼前这孙氏算是半个马皇后。
原因无他,是因为孙氏也是跟着他一路走来的伴侣,虽然是侧室,但她这些年的表现,马皇后也是赞叹。
只是她福薄,自从生了孩儿之后,就一直病蔫蔫的。
虽然朱元璋找太医治,却总不好。
见到朱元璋的时候,孙氏还忍着咳嗽的冲动,憋得脸色通红。
皇帝拉着她的手,走进去:
“御医给你开的药,你吃过了?”
“回陛下,臣妾吃过了,但好像也没有什么好转,大概呀,是伤了元气!
御医说,这病只能长期养着,不能受半点风!”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