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页(1 / 1)

加入书签

('

刘伯温面色微寒。

这小子的脾气不小。

“小子本是山野道士,不学无术,这段日子蒙皇帝不弃,让贫道在国子学读书认字,先生教过我,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这件事,咱们就先放到一边!

贫道久仰先生大名,对先生也颇为尊重,只是今日一见,

也不过如此……”

刘伯温被张异怼着,也是笑起来:

“小道士,你对我有意见?”

张异不卑不亢,沉声回答:

“本来没有,我问刘伯温之时,对你还颇有尊重!

只是今日听先生一言,方知先生格调太低,想想我以前对先生的崇拜,真是瞎了眼!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先生连这点胸怀都没有,却未免让人看不起。

贫道禀先生知道,算学入科举正是贫道提议,若先生对此有意见,就事论事就好!

可您一口一个道士,一口一个龙虎山,这哪是就事论事?

贫道分明看到一个,利益被侵犯而狗急跳墙之人在狂吠!

贫道就想问先生一句,坐而论道,也需要排资论辈?”

张异这种模样,别说许存仁,恐怕黄家父子都没见过。

刘伯温被他一顿怼,差点气背过去。

他不是那种被人骂了就会气急败坏之人,只是这次确实是他理亏。

而且张异骂得没毛病,你若就事论事,他可以跟你论证算学入科举的利弊,

可你上来就扣龙虎山的帽子,真当龙虎山的人好欺负?

张异的性子古怪,他可以厌恶龙虎山,吐槽张正常,但别人敢说他就敢怼。

刘伯温胸口上下起伏,呼吸急促。

他已经很久没有被人这样怼过了,偏偏他还不能还嘴。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他背后说人坏话被抓包了,

这种尴尬的情况,让刘伯温差点想死。

但他终究是明是非之人,冷哼一声之后,道:

“老夫确实对你龙虎山的身份不满,也不满算学入科举,这点我不会隐瞒,你若觉得不适,老夫再次向你道歉……”

他也知道如果在这事情上纠缠,尤其是跟一个孩子纠缠,最后难看的是他自己。

抱个拳,算是道过歉了,刘伯温话锋一转:

“但你说坐而论道,你觉得你有资格?”

张异笑:“先生若觉得我没资格,又何苦对许先生恼羞成怒?

可见算学入科举,确实动了先生的利益!

我猜猜吧,是不是那个曾经谋算深远的刘先生,在朝堂之上被下边人裹挟,已经变得找不到初心了?

先生满口圣学,但心里有几分是苟且,几分是理想?”

他一番话,落在刘伯温耳中,却是惊雷炸响。

张异这些话换做其他时候,绝对不会让刘伯温有半分波澜,可是他今天才刚听到朱元璋一句,朕对你很失望……

朱元璋的失望,是让刘基进退失据,心绪大乱的主要原因。

刘伯温是个聪明人,他明白朱元璋用他的主要原因。

论出身,他拍马不及李善长,

论在皇帝心目中的位置,他同样不如他。

朱元璋将他放在御史中丞的位置上,隐约已经暗示了皇帝对他的期许。

但如果他破坏了这份期许,也许就是皇帝放弃他的时候。

老刘今日被朱元璋敲打,让他迅速惊醒,

今日再看这孩子说出同样的话,不管张异是无心还是有意,他忍不住对张异刮目相看。

可就算如此,身为大明事实上的文官第二人的他,也不可能在许存仁面前丢了面子。

他道:

“那你说说,算学入科举有什么好处?”

“若是许先生我大概还当他不懂,先生本就是擅长数理之人,你心里还不明白?只靠科举选出来的人,真能成为合格的官员?

你刘伯温就不是一个走寻常路之人,何必明知故问?”

张异的冷嘲热讽,让刘基再次面红耳赤。他发现他斗嘴竟然斗不过一个黄口小儿。

“先生瞧不起我龙虎山,这是你自己的事,但我龙虎山好歹也为苍生做过事,恩泽过天下!

先生心有抱负,想要百年后流民,是想留下一个清名,还是浙东一派党首的名声?”

张异的话句句扎心,听得许存仁都心惊肉跳。

他是第一次见张家逆子发威,将刘伯温按在地上使劲磨砺。

当然,许存仁也知道,并非刘伯温说不过张异,而是他背后说人坏话理亏。

许存仁赶紧出来打圆场:

“行了,少说一句,张异你把茶放下,去我书房练字帖去!”

张异低头,将茶放在桌子上,为刘伯温到一杯茶,然后,他转身,看都不看对方一眼,拂袖而去。

刘基心里堵着一块石头,半天压不下这口气。

“等等!”

刘伯温叫住了要离开的张异,说:

“刚才我听你师父说,你要给我大明编撰算学教材?”

张异转身,点头。

既然刘伯温已经听见了,他们也没什么不好承认的。

“你算学是个水平,我考考你……”

“等等,您凭什么?”

张异可不上这个老家伙的当,凭什么他要考自己呀,他虽然自认为数学也算可以,但古人,尤其是刘伯温这种天才出个类似的奥数题,他也未必能很快算出来。

不能装的逼别装,更何况他为什么要配合老刘?

刘伯温一口气被张异堵着,半天出不来。

许存仁想笑不敢笑,张异磨砺起人来,能将人气得半死。

老刘遇见这么一个小煞星,算他倒霉,但偏偏刘伯温还不服气,一定要压张异一筹。

“我知道刘先生想什么,大概又是问我配不配那一套,请先生收起你的傲慢,出不出这套教材,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事。

我无心功名,这东西未必能给带来好处,且因为你们这些人莫名的荣誉感,还可能因此招来祸端!

只是,所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

我先生为了大明学子无教材可用焦头烂额,才求到我头上……

反观您为首的浙东学派,老师的老乡,又做了什么?

如果老师求助有门,何苦来求我这七岁孩儿?

如果你们没有私心,为何会放着客观的问题没有解决,而是纠缠谁去些教材?

这也不配,那也不配,你们倒是干呀?

本来就不是道士应该干的事,你去哪了?”

在张异的输出:

“如果您要做事,就老老实实去做,别整天吃饱没事干盯着龙虎山,咱龙虎山不欠你的,而且就是贫道说句不好听的话,贫道愿意出这套教材,还是大明之福!”

刘伯温堵着一口气,被张异的牙尖嘴利气得半死。

他好不容易抓住张异话中的一个机会,反击道:

“好狂妄的语气,大明之福,你也说得出口!

且,你怎知我不想为算学入科举做点什么,我今日前来,就是和许兄商讨教材之事!”

许存仁闻言一愣,旋即大喜。

刘伯温肯主动前来,这其中的政治意义十分巨大。

他能出面,不说浙东那些擅长算学的人才,就是刘基本人,也是数理方面的高人。

许存仁见过张异许多神异,但算学这种事他找上张异是真的没办法,如果刘伯温愿意接下这个活,自然再好不过。

他也想缓和一下气氛,赶紧起身:

“老夫在这里,谢过刘兄!”

刘伯温百感交集,只是摆摆手。

他来许存仁这里,本是因为被皇帝训斥之后,想要将功赎罪。

但龙虎山这臭小子却莫名激起他的斗志,刘伯温没有理会许存仁,而是盯着张异:

“小道士,既然你对你的教材有信心,那你就出了好了!

老夫自也会邀请同僚,出一套算学教材,到时候让许兄将两套教材都呈上去,由陛下定夺用谁的?”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