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页(1 / 1)
('
听说你徐叔叔最近刚好背疽发作,让他试试!”
“是,父皇!”
老朱将这些事情安排好,自有太监进来将药物收好!
“大都,已经近在咫尺,咱们这大明江山,拿下大都之后,算是坐稳了!”
朱标通过徐达,想起北方的战事,心情大好。
朱元璋却摇摇头:
“大都是我大明拿下名分的关键,但战争还不到结束的时候,起码王保保未败之前,这事不算完……
两年内吧,再苦两年!”
“那父皇等大都陷落,还让不让孔克坚回曲阜,儿臣听闻,他的状态很不好?”
朱标提醒,朱元璋也想起检校那边的报告。
孔克坚已经有从假疯逐渐真疯的趋势,皇帝为孔克坚编织的牢笼,对孔克坚意志的摧残,让人心寒。
他若有所思:
“你是怕在你施恩孔讷之前,那家伙扛不住,先走了……?”
朱标点头,同时也露出一丝不忍。
“孔讷是个好孩子,父皇也看见了,如今他对我大明算得上归心了!
自从上次在御书房中一跪,朝中的大臣对他也颇为认可。
有担当,有孝心……
父皇对他的期待,他应该都做到了。
如果您能在此时拉他一把,他一定对大明死心塌地!
而一个孔克坚,已经不足为虑!
我大明拿住天下的大势已成,父皇也不需要某人为人质了,
且就算孔克坚出去,已经无关大局!”
朱元璋低下头,认真思索朱标的建议,旋即他摇摇头,否定了朱标反了孔克坚的建议。
“下个旨,给孔府送去一些赏赐,让孔讷有空了,多带他爷爷出去走走……”
朱标愣住,脸上有了一丝喜意。
虽然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可是皇帝终究松了口。
他对孔克坚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
孔克坚的心病,来自于京城那座孔府无处不在的耳目。
作为一个装疯卖傻的人,他知道朱元璋在监视他,朱元璋也知道孔克坚知道自己监视他。
但大家呀,就保持一个完美的默契,彼此都不揭破那层纸。
孔克坚也因为如此,哪怕在府邸中都战战兢兢,不敢有半点破绽露出。
就算是睡觉,都睡不安稳。
人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不疯狂才怪。
其实孔克坚并不知道,就他那点城府,其实他在孔府中的日子,无数次露出破绽了。
只是皇帝选择,当没看见……
孔讷曾经想过带孔克坚出去踏青,但一直没有成行,其中也和朱元璋不开口有关。
现在朱元璋开了个口子,至少孔讷可以带着他出去“放风”。
这对于前任衍圣公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恩赐。
“对了,父皇,儿臣今日还听到一件趣事!”
朱标又将张异告诉他的,关于他和刘伯温打赌的事情转告皇帝。
朱元璋闻言,难得哈哈大笑起来。
张异这小子怼刘伯温,句句怼在皇帝的心上,简直跟自己的嘴替一般。
“刘伯温这个人,品性是没的说的,不过就是太心高气傲了,他那性子除了朕,估计谁都不服……
李善长他也不服,所以他们有了矛盾,
朕将他放在御史中丞的位置,也是看中他的能力和德行
可南北榜这件事,他确实让朕失望了,你争取利益可以,朕也明白既然你带了这么多人总要为他们争取利益。
可公利和私利,一个御史中丞首先要摆正他的态度!
张异那小子倒是替朕说了朕不方便直说的话,这小子当赏!
有他敲打刘伯温,就不用改日朕再当恶人了!
至于……”
朱元璋想起朱标说的,刘伯温居然要和张异打赌,嘴角不禁挂起一丝弧度。
把老刘逼到这程度,也算不容易。
“虽然张异那小子能能从天书上看到许多奇怪的东西,但朕也信得过刘基的本事,他们要比朕就当裁判,到时候肯定不会特意偏袒任何一人!”
皇帝自己对这件事,也是很期待的样子。
朱标继续说,将张异提议他找国子监的路子说出来。
“特娘的,这小子邪门……”
朱元璋听到这事,顿时毛骨悚然。
国子监,这家伙连国子监都想出来了。
要知道从算学入科举之前,朱元璋从来没想过扩充国子学这件事,只是因为算学需要找老师,要改革……
连带着国子学也需要改革!
老朱准备迁徙国子学的时候,国子监这事他都没想好呢。
将国子学改名国子监,就是他昨天晚上来临时想出来的决定。
具体如何改革国子监,朱元璋自己都没有腹稿,
张异那臭小子已经帮他规划好了,甚至连外人可以通过捐钱获得捐监这种身份,他都想到了。
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他看到的未来,自己一定这么改革过。
朱家父子:……
虽然已经习惯且知道张异有仙缘,但还会时不时被他震惊一下。
“那就先不要捐生了,你要是去国子监上课,岂不乱套了?”
“父皇,好像因为南北榜的事情,张家弟弟对我们的身份也有了一丝疑心,所以今天他才在试探我!
还多亏父皇真的编了一个商人的身份在应天府,宅子,店铺这些产业都在,儿臣才不至于在弟弟面前露了怯!”
“检校本身就是在市井中为朕监察百官,安置一些产业,也是朕在见识过【水军】的实力之后,临时的想法!
他怀疑就让他怀疑去,朕在应天有自己的布行、酒楼、过阵子还会有个制作铅笔的工坊,他张异想看哪个,就带他去……”
“咱们家还有酒楼?”
朱标瞪大眼睛,这件事他不知道呀!
自己老爹是真的想在应天打造一个商业帝国?
就算是为了骗张异,也不能做到这份上吧?
“扬州一事,朕也有一些心得,这酒楼简直就是散布谣言的最佳场所,朕肯定要控制一个……
其实朕也在试验,是不是能将另一支水军给组建起来,张异说的【传播学】,是正儿八经的帝王术啊!
朕想尝试一下,如何利用传播学,控制天下舆论!
回头你去见见高见贤,他会告诉你咱家还有多少【产业】,
让你学习治国,参与政务还早,你可以拿那些东西试手一番!”
朱标:……
敢情传播学这件事,在朱元璋那里还没过去,而且他乐此不疲,已经暗中鼓捣出那么多东西?
不过也难怪朱元璋上心此事。
老朱对和士大夫阶层争夺“口舌”之权,可是认真的!
读书人掌握了知识的垄断权,所以从某种程度上也控制了天下的舆论。
在这一点上,君王拥有天生的劣势。
如果王权衰落,一个帝王想听的,想看的,他们后世如何被后人评价,都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这件事其实自古都一样,不过朱元璋显然不甘心。
不过这样也好,皇帝专心创业,也为“黄家”打造了一个完美的产业链。
张家弟弟即使有些小怀疑,他去打听一下也不会让他们父子露出破绽。
只是朱标觉得,从张异开始产生怀疑的那一刻起,恐怕他们的身份就无法维持多久了。
以后,大家彼此摊牌,如何将情感和信任维持下去,才是关键!
将这些事都安排好后,朱标告辞,回去读书去了。
“大蒜素跟胃酸的反应,会让药物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只能绕过胃部,用直肠吸收药液……
胃酸,本宫好像上次在哪看过?”
朱标读书的时候,想到那个跟他性命攸关的大蒜素,又想起那种古怪的给药方式。
他终于想起一本书,张异的《十万个为什么》。
朱标开始寻找那本书,却怎么都找不到。
“难道上次徐家妹妹拿走的几本书里,有《十万个为什么》?”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