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页(1 / 1)

加入书签

('

后来我跟父亲和解了,我也知道他在小心翼翼,尽力补偿我……

但我心中的警戒真的去了吗?

我自己都不敢肯定!”

朱元璋彻底沉默了,确实,

在张异那天指出他痛恨官员的原因,来源于父母死去那天的晚上之前,他其实并没有将这些事联系起来。

痛恨贪官,警戒士大夫阶层,还有对家不同于其他皇帝的渴望……

也许都来自那个夜晚!大概自己心里有个声音一直提醒自己,但朱元璋听不到。

这就是张异所说的潜意识……

老朱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这是他并不太愿意面对的往事。

“所以,潜意识怎么改变民心?”

“改变说不上,只能说是潜移默化的引导!

还是用皇帝做比喻,咱们想要达成一个目的,就是想要将皇帝的形象给立起来,官方的做法是怎么做的?

增加皇帝的神秘感,宣传洪武皇帝的威德,让百姓对皇帝产生敬畏之心,从而引导民心!

这种做法好不好呢,当然很好,

如果不好的话,还要礼部那些人干嘛?

可换成用传播学的手段,怎么去影响百姓对皇帝的形象?又是不一样的方法!

官方的手段,是将皇帝给符号化,不让他当人;而咱们要给皇帝宣传,就要将他变成一个人……”

“变成人?”

“没错,变成人,神秘和符号化的皇帝会让人敬畏,而变成有血有肉的皇帝,会让人觉得亲近!

既然要塑造一个人,他必须有让印象深刻的记忆点,可以是外码,你写皇帝相貌堂堂估计没人记得住,但你写他天生异相,鞋拔子脸……”

鞋拔子脸是过不去了是吧?

朱元璋脸上乌云密布。

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事的力量,这是屠龙术

朱元璋耐着性子听下去,他已经无力吐槽了。

“让人记得住的相貌,然后就需要让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段爱恨纠葛的情感是故事的必须调味品……

夸张的人物性格,加上节奏分明的故事……”

张异自己也说得入迷,早就把朱元璋父子忘在一边,自顾写起小说的大纲。

朱元璋父子瞠目结舌,看着张异以自己为原型,编撰了一本小说。

老朱说不清楚这是什么感觉,他觉得如果地上有条缝的话,他大概会钻进去。

太尴尬了。

那故事里的人还是他吗?

可他的注意力,却又不可避免的被张异的故事吸引。

这小家伙写故事,确实有一手。

张异将他随手编写的那本《真武大帝下凡救世记》大纲编完,朱标忍不住说:

“这故事好看,张家弟弟,要不你把他写出来,只要你写出来,我愿意买……”

他的话换来老朱怒目而视。

这个逆子,他确定要忽悠张异将把他写成鞋拔子脸的小说写出来吗?

这小子敢写,他就敢将龙虎山上下全部凌迟处死。

公然造谣,他抓不住张翰还抓不住张异?

老朱有些担心,生怕张异给答应下来,不过张异转笔,又开始写第二份故事大纲。

这个故事里,同样是朱元璋奋斗成为皇帝的故事,但人设大变……

他变成阴险,有心机……对什么人都算计的不讨喜的人物。

邓仲修送来烧鹅和酒菜,也不耽误张异继续写大纲。

终于他把第二个故事编完,放在老朱面前,笑道:

“叔叔觉得,有什么不同?”

这两个故事,其实是差不多的。

唯一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关于老朱的人设变了。

一个讨喜,一个给人的印象很不好。

他若有所思,这大概就是张异所言的利用潜意识,去改变民心,引导民意的方式。

其实如果不是他自己介意,整个故事关于鞋拔子脸的事就提了一句。

可朱元璋扪心自问,如果他喜欢故事本身的话,对于皇帝的样貌会不会记忆犹新。

和皇帝样貌一样的,还有关于朱元璋这个人的刻画!

一个伟岸光正,重情重义,另外一个……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也是他对读书人戒惧的原因。

“历朝历代那些不靠谱的野史,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您还觉得书商这个平台或者小子正在做的事,是无关紧要吗?

其实,别说改变一个人的印象,只要做得好,很多东西黑的都能给您说成白的,历史一样可以改变……”

“是否,太夸张了?”

张异在纸上写上几个字。

《三国演义》!

“回头等小子将这本书写出来,你可以看看效果!”

“好,这本书交给我出版!”

朱元璋突然的要求让张异一愣,这黄家不是没有涉足书商行业吗。

须知书商这个行业也不是这么好当的,它不是说你租个铺子,然后摆上书就算成为书商,那最多就是开个书店。

有自己印刷工坊是基本,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的渠道。

在这个没有版权的时代,这么将一本书迅速推广出去,然后大卖,很考验人脉和渠道。

黄家父子初来应天,能在应天府站稳脚跟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如果还能将一家书局开起来,张异就不得不再审视黄和的人脉。

“叔叔这是想要开书局?”

“嗯!”

“当书商可不容易呀,叔叔刚才还看不上这门生意!”

张异这张嘴是专门哪壶不开提哪壶,不过以老朱的城府,自然无视了他的话。

“从你这里学到不少东西,我发现其实也可以利用在商场之上……,既然你说当书商可以提供一个【平台】,那我没道理不做一做!

对了,你说的那个《传播学》有书吗,你抄录下来,我重金求!”

朱元璋酝酿了这么久,才装作若无其事的跟张异提出这个要求。

但张异却想都不想,微笑摇头,道:

“可不想害了叔叔!”

朱元璋和朱标愣住,这是张异第一次会拒绝他的请求。

张异见父子二人诧异,笑道:

“贫道跟你们吹牛逼还行,如果这些知识落于文字,那可是杀生之祸!

这种内容写出来,已经不是什么禁书了,而是彻头彻尾的反书!

所以呀,叔叔您就别打这个主意了,最好我跟您说过的内容,您也别记录下来!

学以致用是一回事,记录成册小心酿成大祸!”

张异吹牛逼归吹牛逼,他自己还是有点逼数的。

有些学说放在此世,那是妥妥的站在皇帝逆鳞上跳舞。

张异也就欺负欺负此时没有锦衣卫,或者说老朱一朝的锦衣卫没有朱棣时候那么膨胀。

若不然,他连跟黄和父子吹牛逼都不敢。

朱元璋脸上写满了不甘心,可张异拒绝了,以他的身份自然不会去强求。

他深吸一口气:

“总算你还知轻重,我还以为你天不怕地不怕呢?

这传播学流传出去,皇帝确实可能会要了你们的命!”

张异笑道:

“不但是皇帝,就算那些士大夫也会要了我命,君臣同心那种!”

他说得有趣,朱标忍不住笑出声。

旋即,他好奇问道:

“如果说是皇帝我还理解,为什么士大夫同样会痛恨你?”

张异道:

“大哥你也是求功名之人,也知道士农工商,读书人的社会地位最高……

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如此?

凭什么不事生产的士大夫阶层,可以凌驾于工商农之上?

还不是因为他们垄断了文化的传播权!

而垄断这种权力,皇帝就不得不依靠他们去治理天下,他们成为皇帝的手足,与皇帝共分权力!

也正是因为对文化的垄断,所以哪怕像是蒙古人来到中原,他们再看不上儒家,

也要好好利用这些人!”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