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页(1 / 1)

加入书签

('

可是由孔家人听来,却很符合他们心中所思所想。

人总是会忽略掉自己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只记得自己损害的利益。

他们不会记得如果没有董仲舒,这孔家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里的事情,孔希学只会觉得,孔家本应该会更好!

人皆有立场,

在对外的时候,儒家是一个整体,可一旦涉及到利益纠纷。

儒教内部同样暗流涌动。

就如百官可以维护孔家,但也很默契的不想让孔克坚他们这些人在新朝继续获得政权一般。

曲阜那些吉祥物,看着外边的大儒指点江山,未必不会嫉妒。

张异曾经将儒教的权力分成政权和教权二种。

政权是属于士大夫阶层的,孔家染指不得。

而所谓的教权,其实也没有孔家什么事,细细想来,除了当吉祥物,这些年孔家其实一文不值。

张异以张家为例子举证,并不会刺激孔希学,却也将他的同理心激发起来。

接下来张异口风一转,说:

“时局如此,我龙虎山也无可奈何,就算强调自己的道门正统,也没有人鸟我们!

可如果不做点什么改变,这民心今日在张家,明日也会流转于其他人那里,说起来我张家也算运气!

我家本来就已经被全真道压制得喘不过气,只是他们自己不争气,白白将大好的局势送给我们,可如今改朝换代,我张家的民心也有动荡,

只是祖宗眷顾,赐下种痘法和《太上》一书,重新振作了龙虎山的香火,收拾了逐渐失去的民心……”

张异说到此处,孔家父子露出羡慕的表情。

《太上说微观世界妙法真经》的火热程度,恐怕张异自己都无法想象。

挟着种痘法的余威,这本书让太上老君和张道陵的香火,直逼民间两大菩萨,观世音菩萨和准提菩萨。

甚至到现在,太上老君的信仰已经隐约压下两大菩萨的信仰,成为华夏神祇第一人。

孔家虽然看不上张家,可却着实羡慕张家如今的情况。

想开朝以来,张家被皇帝收拾的程度并不会比孔家小。

“天师”这个名号,几乎是龙虎山的根本。

失了天师位,所谓的天师传承很大程度上成了笑话,张家人其实也属于被皇帝赶回龙虎山,安心当个吉祥物。

可种痘法异军突起,不但将张家民间日渐流失的民心收回。

同时还重新获得皇帝的恩宠。

孔家现在的情况,比张家还要糟糕,他们能做点什么?

要知道,就算朱元璋此时已经算是“原谅”了孔家,但皇帝汉奸二字,足以让孔家钉在耻辱柱上,供后人观瞻。

孔希学听完张异的分析,他变得更加焦虑了。

张家凭借种痘法扳回一局,那孔家呢,他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种痘法”吗?

可孔希学想来想去,却越发绝望。

毕竟孔圣人并不是所谓的神仙,并不能给他托梦。

等等,这孩子说的简化文字?

孔希学想到张异关于简化文字的论述,似乎明白张异想要表达的意思。

和张家不同,孔家的香火来自于读书人。

而天下的读书人的数量是固定的。

就如正一道曾经的困局一样,张道陵创立了五斗米教,本为道门正统。

可是后边出现了全真道,灵宝派等种种教派,其实也在分走孔家的香火。

放在儒教之中,孔家和张家其实也是相通的,各种大儒和大儒创立的学派,一样在分走属于孔家的“教权”。

程朱理学,如今是儒教最大的道统,一样没有孔家人什么事?

孔家想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就必须绕开这些,与种痘法一般,施恩于天下人。

简化文字,似乎就是一条出路。

孔希学也明白,想要如程朱二圣一般,开天辟地创造一门统治天下的学说,孔家人一个都做不到。

既然做不到,不如另行开辟路径,

如果简化文字能增加天下读书人的数量,于整个儒教而言,越是一件好事。

影响力扩大,正符合孔圣人传道天下的初心。

而这一部分多出来的读书人,就是独属于孔家的“民心”,孔家的影响力也会因为这件事而变得改善起来。

更有甚者……

孔希学想到,这件事对于君王本人来说,未必没有有益之处。

大明朝廷对人才的渴望,官员缺失的困境孔希学也有听闻。

这件事从长远来看,应该也是能改变天下,于君王有利吧?

越想,孔希学对这件事越是上心,他的神情也变得激动起来。

没错,这确实是一条可以让孔家扩大影响力,而且找到出路的方法。

“我在这里,谢过小真人!此法对我孔家而言,十分重要,说是价值千金也不为过!

若此事有成,孔家欠小真人一个人情,以后孔家和张家,当世代交好!

还有,若我曲阜孔家因为此策改变现状,我就是贩卖家产,也要给小真人送一千两金子过来,当是谢过小真人的指点之恩!”

一千两金子,放到外边就是一万两银子。

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也就是孔家家大业大,才敢夸下海口。

由此可见,孔希学确实被自己说动了。

张异嘿嘿笑,他有些心虚。

提议简化文字,他可不是出于什么好心。

这东西看似对儒教有利,但本质上,这玩意绝对是一门屠龙术。

它未必能砍死孔圣人流传下来的道理,对于以儒教为根基的士大夫阶层,却能剥掉一层皮。

文字简化,知识传播的效率变高,看似利益儒家,

但谁规定知识会等于【儒学】?

识字率上来之后,老百姓可不会那么好忽悠了。

人一旦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思想就会不受控制的放飞。

先不说因为读书人增多导致士大夫这个阶层价值会降低这件事,大量没有上升空间的读书人,会去反过来反思儒家的合理性。

张异想要传播简体字,是因为他知道文盲率的降低,对于一个社会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利于于华夏千秋万代的,却未必利益大明,更不会利益士大夫阶层。

他敢光明正大的忽悠孔希学,甚至敢忽悠皇帝,

是因为他笃定了哪怕这些人再英明,他们也看不到后世数百年的变迁。

许多东西,就如朱元璋为子孙规定的许多“祖训”一样,初心确实是好的,可世事变化,绝不会随着人的心意改变。

张异影响不到皇帝,他却有机会影响孔家。

从认识孔讷的第一天起,他这个想法就隐约成型。

不过在杨宪坑害他之前,他对推动这件事并不太着急,只是那件事之后,张异对朝堂的厌恶,导致了他对此事更加上心。

简化文字,是能利益华夏千秋的良药,但对于儒教来说,是一剂慢性毒药。

张异来自于一个充满反骨的时代,人们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他觉得所谓理想的世界,不是公知们吹嘘大师辈出却有着98%的人都是文盲的时代,而是大家人人都有获得知识的权力,不再俯视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师,才是最好的。

所以,张异也想在大明,见证一下前世那些人如丧考妣,说群星璀璨的时代不再有的模样。

而这一切,将从今天开始。

“天下能屠龙者,唯二!

一者孔家,二者君王!”

想要推动简化文字,远比算学入科举更难。

张异并不会小瞧天下人,儒教是这个时代的正统,也集中了天下最聪明的那批人。

别人也许看不到百年之后的变化,却能明白简化文字会带来儒家集团根基的动摇?

推行简体字,让竞争对手变多,当权的人肯定不会去做这件事。

他们没有动力去改变什么,甚至会为改革提供阻力。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