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页(1 / 1)

加入书签

('

杨宪未来可以死,但他死之前帮老朱拉出一个派系,才是朱元璋想要的。

在这个情况下,他怕张异少年心性,想要一个不该期待的结果,那会影响他在那位心中的印象。

刘伯温和许存仁一样,对这孩子有爱才之心。

他总觉得张异未来的成就,肯定不止于此。

皇帝虽然看似不怎么搭理他,但其实一直有一双目光盯在他身上,他不想张异自毁前程。

“您尽管做,我相信陛下!”

有张异这句话,刘伯温也就不说什么了。

他回答:“那我明日去你说的那位佃户家取证,回头就写奏疏!”

张异无声,给刘伯温行了一个礼。

刘伯温坦然受之。

旋即,他笑道:“你也算有点运气,最近陛下刚好让我查工部的贪腐,你的情况应该会得到重视!”

“哦?”

张异颇为意外,老朱既然要提拔杨宪,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查工部的贪腐?

工部这个地方,如果说工部尚书是清廉的有人信,可若是说下边的人不贪不腐,那是天打雷劈。

工程部门,没有贪腐那就奇了怪了!

张异嘿嘿一笑,似乎想到了一些事。

“刘大人可有进展?”

“有一些,不过进展不大!”

“要不让小的我帮您查查账?我查账很厉害的……”

别的东西不敢说,对于工程偷工减料和做假账这种事,张异还是熟悉的。

刘伯温喜出望外,他虽然也是个博学家,但这种下里巴人的东西找起来同样费劲。

“没有经得起查账的工程,也没有不存在贪腐的工部!”

和刘伯温达成一致之后,张异离开。

他去过御史台的事,也很快传到有心人耳中。

“他想通过刘基来寻找公道,本相就看看,他怎么寻找公道?”

杨宪自然也属于有心人之一,不过他听到这件事,却很快放到一边。

这阵子弹劾他的人不少,过去亲密无间的御史台诸君,成为他的政敌。

不过面对各种弹劾,皇帝连反应都不带反应,这让杨宪非常自信,他在陛下心中,还是以前的心腹。

“你交代下去,如果陛下真的问得紧,就认个错,说是工作疏失了,本相保他太平,也保他未来的前程……”

杨府,随着这个话题转移而逐渐平静!

第二日,刘伯温下了朝,就直奔老孟家。

第一次见到朝廷大员,刚刚下床的老孟,差点吓得瘫倒在地上。

刘基询问了关于老孟的问题,又去了其他人家。

张异全程跟着,也在观察这位传奇人物的处世之道。

作为一个御史,刘基毫无疑问对得起他的工作,将佃户,工匠们都走访完,他也学到许多。

很多知识,并不是只有书本上就能学习。

刘基作为一位名臣,他虽然没有后世传说中那么近乎妖孽的表现,却也是这个时代最厉害的人之一。

刘伯温也注意到张异的态度,脸上出现些许欣慰的表情。

一个时辰后,皇宫。

朱元璋已经收到刘伯温的奏疏,脸色愠怒。

他身下,还跪着李善长和杨宪等中书省众人。

朱元璋将这份奏疏丢过去。

二位中书省宰相拿起来一看,不独杨宪,刘基连李善长也一起给骂了。

工部尚书单安仁也看了老朱丢过来的奏疏,松了一口气。

刘基虽然弹劾他们,但总算这件事不是大事。

“你们怎么说?”

老朱的声音平淡,却听不出任何情绪。

李善长,单安仁和杨宪对视,却是低下头。

单安仁作为工部尚书,首先说道:

“陛下,此乃微臣疏失,微臣当回去严厉管教!”

朱元璋冷笑,又转身问李善长和杨宪。

“二位宰相有什么意见?”

中书省虽然并不算直接管着六部的具体业务,但终究有领导的责任。

单安仁是李善长的人,李善长回:

“微臣认为,单大人的处置方式就很好!臣没有意见!”

杨宪想了一下道:

“臣觉得,此事纵然工部有错,却也是因为手下人一时情绪冲突,刘大人奏疏中说官府的人打了百姓,但工部的官员手无缚鸡之力,如何能打得过那些苦力?

臣觉得,此事不能只听对方一面之词,也许是那些百姓闹事也说不定!

根据臣的了解,那些刁民是将咱们的人围起来,才引起官员们的反抗!”

杨宪此说,让朱元璋的脸色越发阴沉几分,他强忍自己的怒火,继续问:

“那你们认为应当如何处理?”

杨宪道:

“身为朝廷命官,臣认为这件事毕竟不对,不如罚点俸禄,算是平息此事?”

“好一个罚俸了事!”

朱元璋终于给气笑了,他转身问单安仁:

“你说呢?”

单安仁想了一下说:

“臣认为,应该革职查办,将此人下放到地方去……”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站起来:

“你们说来说去,就认为此人罪不至死?”

“皇上……”

无论是单安仁,还是中书省两位宰相,都纷纷抬起头。

他们表情吃惊,纵然大家心里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可是这件事绝对不至于牵扯到人命。

他们望着面无表情的朱元璋那航,此时才惊觉过来。

此事,在皇帝面前很严重。

“你们觉得出事的不过是一个刁民,且他并没有打死人,所以就没事?”

朱元璋带着讽刺的笑,笑得渗人:

“诸位大人是不是觉得,朕绝对不会为了一个【刁民】杀人?”

第二百零五章 倒查工部,血流成河

皇帝话音落,一股血腥味仿佛扑面而来。

在场的诸位大臣,瞬间没了血色。

无论李善长,还是单安仁,亦或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杨宪,都没想过皇帝会杀人。

尤其是杨宪,他因为上次的事,这次恶心张异的时候,已经注意拿捏好分寸。

不主动伤害到对方,只是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小小恶心对方。

这里唯一出现的变量,就是工部的人出手打了工人。

可那些人,不过是无关紧要的百姓,是刁民,是蝼蚁……

就算是颇有清名的单安仁也不认为犯错的手下该死。

他们正要求情,朱元璋道:

“你们可别忘了,朕曾经也是刁民!

各位大人在去年,不但是刁民,还是暴民,造反者!”

朱元璋这么一说,在场诸人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

他们顿时冷汗直冒,直接趴在地上不敢起来。

朱元璋这是要提醒他们,别上了岸,就觉得自己身上的泥洗干净了。

“咱们都说前元无道,可这无道的是昏君,还是狗官?”

朱元璋的声音,在御书房幽幽震荡,却引人深思。

“朕觉得,这狗官的危害,甚于昏君!

当年南方灾乱,前朝朝廷下旨赈灾,可赈灾粮一路下来,层层盘剥!

落到百姓手里,竟然无粒米果腹!

但凡这些人心怀一丝敬畏,让百姓得一碗粥,这天下也不至于反了!

诸位大人,你们当年也是这场悲剧的受害者,可你们上岸之后,却不曾回忆起过往的苦难?

左一句刁民,右一句刁民?

诸位大人这是想要陷朕于不义,还是想让朕落得跟前朝皇帝一般的下场?”

朱元璋的话,句句诛心。

杨宪登时浑身颤抖,不敢说话。

说刁民的是他,不是别人,朱元璋这话还是敲打他。

且,皇帝要杀人,虽然工部尚书不是他的人,但这下边办事的人,许多都安排了他的属下。

所以,这刀子还是落在他身上。

“张家子,乃是朕亲自下旨给他修缮道观的权利,他去道观申请修缮,乃是奉旨!

可那些狗官,拿什么官威?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