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页(1 / 1)

加入书签

('

朱元璋想到玄武军,这支水军从招募到训练,还没有经历过一场真正的实战。

他们虽然大多数也是老兵,还是江浙、福建一带招募的有水战经验的老兵。

可没拿出来溜溜之前,朱元璋也不知道这件事的成果。

“召章存道入京!

传密奏给山东,让人分点人出来……

还有,咱们大明还有多上船,去抽调一点,这次应该不需要太多……”

朱元璋脑海中,已经开始思考着未来的战争应该怎么打?

洪武二年,虽然新朝建立,一切向好。

但对于山东百姓来说,却不见得有多少喜庆,尤其是沿海的百姓,从正月开始就没少被倭寇骚扰。

虽然天寒地冻,相对而言问题还不算严重。

可是根据张异的情报,四到六月,也就是清明前后,才是山东半岛灾难的开始。

六月,胶州。

七月,即墨、诸城、莱阳等县。

八月、苏州府

……

有张异的【线报】,朱元璋有足够的时间,给这些混蛋一个教训。

老朱这一次,不是打算在陆上全歼那些倭寇,他打算尝试在海上抄一下对方的后路。

若是以前,朱元璋肯定不会如此做。

一来在海上,他找不到倭寇的踪影,二来,大明的水军出了海,也是两眼抹黑!

其三,明的水军确实也是一般,还有一部分留在福建镇守。

算来算去,老朱能抽调出来的水军,其实还真没多少!

不过打倭寇这种散兵游勇,大概是够的。

父子二人趴在地图上看了半天,朱标的热血也被老朱给调动起来。

“若按张家弟弟说的情况发生,难怪父皇会海禁!从辽东到广东,这些倭寇来无影去无踪,对海防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可若是我们今年能在东边大捷,父皇是不是,不准备海禁了?”

这个问题,让老朱陷入沉思。

不过他没想多久,就摇头道:

“就算此战成,也不妨碍海禁,海禁的两个意义,第一个防倭寇,第二是阻止百姓入海,尤其是江南那些富户入海……

如果拦不住这股风气,沿海的生产搞不上去,他们这些人赚着富可敌国的财富,却没给朕交半文钱税,说得过去?

海禁要开,起码也要等玄武军起来,我大明能威慑四海!

且朕想到约束那些江南富户的手段再说!”

父子二人闲聊之间,已经定好了埋伏倭寇的战略。

一道一道的军令,不通过中书省和大都督府,被送往前线。

福建、江浙、山东!

这个新生帝国的战争机器,悄无声息地运转起来。

但这一切,张异并不知情。

他此时还在跟孔讷聊着天,等着陈胖子送钱过来。

不多时,天字第一号包厢的门打开,陈胖子喜笑颜开,从外边走进来。

“孔公子,这次那位小道长,可是财源广进了!”

胖子径自走向孔讷,抱拳恭喜。

第三十六章 沈万三的沈家,朕能信你?

陈胖子的心情很好,今天他的拍卖行可谓是一炮而红。

名声也出去了,利润也得到了。

不说张异寄卖的几面镜子营业额高达三万两银子,就是其他的拍品加起来也不差。

张异的拍品上他没赚多少钱。

其他拍品也有几万两银子进账。

一天将近十万两的流水,放在任何生意上都是好生意。

虽然按照抽佣的比例,他赚的钱也不算多,大概也就是一千两左右的佣金。

但一来这是纯利润,二来他真正赚的钱比这个还多一些。

因为许多藏品,本身就是陈珂自己的东西,这些东西卖出市价溢价的部分,就不止一千两了。

陈珂这一场下来,毛利就超过三四千两银子,难怪他自己笑得合不拢嘴。

“张小弟,这是老夫单独给你的大红包,要不是你提醒,老夫赚不到这些银子……

那些藩邦洋人的手段,也有可取之处!”

陈珂跟孔讷聊了几句,先给张异塞了一份银子。

银子不多,十两干好,正好合了张异的身份。

张异在孔讷面前,像足了一个奴仆。

他先是看了孔讷一眼,孔讷翻了个白眼,这货演起来真像。

“陈老爷给的,你收下!”

孔讷开口,张异才将银子收起来。

“孔少爷,这是该小道长的银子,票据都是大票号,随时可以兑现!

佣金嘛,老夫就不收了,希望改天您能帮我引荐一下这位道长!”

孔讷:……

他不过是一个收钱工具人,也不会说什么客套话。

将银票收好之后,孔讷跟陈珂寒暄一番。

“今日高兴,本应该和公子小酌一番,但这里来了不少老朋友,他们本来想着见公子一见,但老夫知道公子爱清净,都推了……

不过老夫这是得罪人了,不得不去应酬,赔罪!

公子今日请自便,莫怪老夫招待不周!

回头呀,老夫让人亲自送您回去,毕竟……”

陈珂指了指桌子上的银票,无论是说话做事,他都滴水不漏。

今日拍卖行这场闹剧,本来就是张异拉自己来的。

孔讷自然巴不得要走,于是几个人一起出门。

陈胖子安排陈满带着二人,告罪离去。

他进入天字第三号包厢,然后里边传出来相互招呼的爽朗笑声。

“周庄沈家?”

张异突然一问,脸上全是好奇。

“小弟你居然听过周家的名声?这沈家名头虽然大,可进不了孔府的耳目……”

陈满不疑有他,笑着回答张异的问题。

孔讷也对他好好询问一个商人好奇不已。

张异笑的神秘,周庄沈家虽然在这个时代算不上什么人物,可后人也将他们的家主被后人演绎得名声可是堪比朱元璋……

“满哥儿,我就是个孔家的奴仆,可算不得孔家人!

少爷一心读书,自然听不得这些下贱的人物。

只是我呀爱听故事,倒是知道不少人呢……”

张异的年龄很有欺骗性,他的解释,陈满信了,也没当回事。

“这沈家的老爷,可是沈秀?”

张异试探性询问,陈满嗯了一声算是回答。

“果然是沈万三……,只可惜今日无缘一见!”

张异若有所思,关于沈万三这个人,历史上对他的生卒年是有争议的,明史上的沈万三和后来考据的一些史料,他们的出处对不上。

一有说他跟朱元璋同一个时代,也有说他在元末已经死了。

在没有询问之前,张异信的是另一份史料,既然他还活着,那又是另一回事。

富民沈秀,原本是跟张士诚混的,沈家经营周庄,也靠海上的贸易赚了不少钱。

后人附会,说他是江南第一商人,甚至还传说他有个聚宝盆。

老朱是贪他的聚宝盆才杀了他。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和刘伯温一样拥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但估计在真实的历史轨迹中的沈秀,也就那么回事。

士农工商,再富有的商人,他也是下贱之人。

在这个时代,商人可以富可敌国,但依然是权贵的附庸。

哪怕沈秀再牛逼也好,也不值得权贵世家法眼。

他在野史中被抬高,大概也就是因为皇帝处罚过他,这种悲凉的际遇,给了后世憎恨老朱的文人下笔的借口……

说白了,抬高沈秀,还是为了黑老朱!

“你在想什么,上车……”

张异正胡思乱想着,被孔讷推了一下。

他摇头笑,自己确实没必要为一个沈万三浪费心神。

他跟着孔讷上车,孔府的车夫一甩鞭,马车便是朝着孔府去。

陈满带着几个人,在边上保持距离,护卫左右。

几万两银子,不管放在什么时候都不是小数目,明初的官员提着脑袋贪污,身家都未必能超出万两银子。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