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页(1 / 1)

加入书签

('

张异踢了邓仲修一脚,让他别乱说话。

邓仲修沉默不言,刘渊然站起来,郑重其事朝着他拜下:

“此事非个人得失,此乃我僧道二门共同的灾劫,还请邓道长为我僧道二门出头!”

邓仲修有些为难,推辞:

“非我不肯出手,只是我这朝天宫主持也非正一道掌教,师父不说,我这做弟子的不好越俎代庖!

请道兄原谅,这件事我有我得难处!”

刘渊然脸上露出失望之色,这邓仲修的退缩实在让他大失所望。

他转向张异道:

“你们龙虎山嫡传不也在京城,小真人想必也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

如今朝堂上只是在争论,我佛道二门竟然无人能在圣上面前发声!

此事可不能等,若是争论平息下来,陛下做了决议,那可就不妙了!

贫道并无根基,就算这天变了,也动不了贫道利益!

可是你龙虎山良田何止千顷,那损失可大了去了!”

张异神色不变:

“可是人家还小,做不了主呀!”

遇事不决,张异马上变成一个懵懂的孩童,闪着卡姿兰的大眼睛,一脸无辜。

邓仲修:……

刘渊然:……

您能再假一点吗?

刘渊然郑重其事,朝着张异一拜:

“道友!”

“谁跟你道友,老子还穹批呢……”

张异倒吸一口气,这刘渊然不好对付呀。

这不摆明是看自己小,想要用自己的身份鼓动邓仲修吗?

他可不是邓师兄,可没那么容易忽悠。

“爹爹告诉我,我们要忠君爱国,国法为大,如果皇帝陛下要定下新律,我们只能遵守!”

刘渊然道:

“但此事陛下并未做下决定,我等身在京城的同道,应当向陛下上书……

若是真的变成律法,那才是我等的灾难!

贫道也明白道友的顾虑,这奏疏贫道来写,贫道署名,回头贫道前往京城各大道观寺院,请各方大德,为道友加持!

此事若是成了,全是道友功劳!

若是败了,贫道愿意承担所有责任!

求道友为了天下僧道同门站出来……”

他和身边的弟子,再次拜下。

邓仲修颇为感动,张异却在冷笑。

“我爹在来京城的路上,我龙虎山上下,只听天师令!”

张异语气坚决,刘渊然闻言大失所望。

他知道事不可为,只能说:

“那贫道就不打扰了,希望改日能再来此地,跟道友讨论道法……”

他也是干脆,既然不行,那转身就走,潇洒无比。

邓仲修见他走得干脆,眼神中还带着一丝愧疚。

“师兄呀,您比他也小不了几岁,但道行可差远了!

看你感动的,人家把你卖了你还帮人家数钱呢?

听他说的,他去奔走相告,去找各方大德签名请命,这奔走下来,名声给他转过去赚去了,让你去送信。

要是挨板子,被砍头,那不是你自己的事吗?

这是败了,他最多落个法不责众!

成了,他刘渊然的名声也会在京城同道中起来,迅速站稳脚跟!

可进可退,人家做的是无本买卖,你凑什么热闹?”

邓仲修:……

被张异这么一解释,他突然觉得自己的道行确实不深。

“不愧是能开宗立派的人物,这份心智绝非凡人,咱们就让他去搞吧,都别掺和了?”

“师弟,咱们朝天宫就这样看着?”

邓仲修一脸为难,这样的话,他这个主持,甚至整个正一道不是显得很难看?

“菩萨曰,吃瓜人,乐子人,不沾因果人上人!不看着,你难道还往这泥潭里挑?给人做嫁衣?

行了,一切等我爹上来再说!”

张异给了邓仲修一个白眼,自顾朝着炼丹房去。

邓仲修想了半天,还想不明白:

“师弟,哪位菩萨说过那句话吗?”

“南无加特林菩萨……”

张异随口忽悠完邓仲修,关上了炼丹房的大门。

第四十四章 清明节前,大明的诱饵

关于僧道纳税的讨论,愈演愈烈。

没有几日,这个消息不再仅仅局限于官僚阶层的讨论,连市井之中,也收到消息。

高高在上的佛爷和道爷要被皇帝收拾,百姓虽然谈不上落井下石,但也吃瓜吃得很开心。

张异也成为吃瓜人之一,一副乐呵呵的模样。

邓仲修有时候见了他,都想揍他一顿。

风暴越演越烈,那些官员跟吃错药一般疯狂输出。

消息传开之后,许多儒生也加入讨论。

一时之间,僧道成为众矢之的,大逆不道之人。

关于三武一宗灭佛灭道的事情,也被搬出来讨论。

相比起龙虎山的不作为,有个道士表现非常亮眼。

那就是年轻的道人刘道长,刘渊然。

这位道长真的践行了他的想法,走遍了应天府几乎所有寺院和道观。

在他的合纵连横之下,有许多人对他十分认同。

他虽然不能入宫发声,可在民间也累积了不少威望。

佛道二门,对他有好感的僧人不少。

反观邓仲修,身为朝天宫的主持,在这场事关佛道命运的争论中,安静如鸡。

整个正一道系统的道观,也仿佛失声。

一时间,正一道同时受到来自读书人和僧道同门的嘲讽……

邓仲修一时间,也不敢出门。

“师弟,咱们真的要看着吗,哪怕我们去表表态也行!

外边都这么说咱们龙虎山,他们说我们是皇帝养的家犬……

连挨了棍子都不知道叫唤一声!”

张异闻言眼睛一亮:

“有这好事?”

邓道长差点气晕过去。

虽然对张异很信任,这是他一直没有自作主张的原因,可是张异的做法,太反直觉了。

张异平时虽然不显山露水,可是邓仲修明白,他才是龙虎山在京城的定海神针。

不说这位师弟的神异之处,就是他跟皇帝的关系……

嗯,

大概他是唯一能改变皇帝主意的人。

“当老朱家的官那是不好当,要是皇帝真能让皇帝看不起你,当你是忠犬,龙虎山反而能过上好日子。”

张异拍拍他的肩膀说:

“别急,双方还没打出火气呢,贫道我算是看出来了!

这皇帝这么多天都没做个决断,他分明也是想要当个乐子人!

人家心思不明,咱们往前冲,不是找死吗?”

张异永远是那副心有成竹(看乐子)的心态,邓仲修长叹一口气。

“说起来,师弟很久没去找宋先生了。”

“没办法,大概老头子不好意思见我……”

宋濂在躲着张异,这点张异心知肚明,其实他倒是不见怪那个老头,但老头子拉不下脸。

张异笑笑。

来应天府一年多了,他的朋友圈不再局限于皇家父子和孔讷,

他在应天和许多人有了交集。

无论是许存仁,刘伯温、宋濂、章溢、乃至徐家……

这些人来来回回,时好时坏。

似乎只有黄家父子,关系一直稳定如初。

哪怕父子二人神出鬼没,但回来应天之时,彼此之间的情感并不会随着不见而消失。

人与人之间讲缘分,对于淡漠的自己,对于略显市侩的黄叔叔,能将一份情感延续下去,也是运气。

不过说起来,最近这父子俩不知道在干什么?

他们好像又消失了……

是去北方种水稻去了?

还是清明准备回去扫墓?

说起清明,张异这才意识到时间流逝飞快。

过年才在眼前,这清明时节,也逐渐临近。

……

他所关注的黄家叔叔可没空去理会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僧道纳税之事,他在为清明准备着另外一件事。

“陛下,这沿海的倭寇,正如您预测的一样,有逐渐往胶州方向去的趋势。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