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页(1 / 1)
('
朱元璋闻言,摇摇头。
他本来就不是真的吴地商人,更谈不上养着一群海盗。
他说:
“我筹备出海的事情,就几乎倾家荡产,哪来的余力去养闲人!
且我可以告诉你,这次我离开应天回来,是因为我去给你黄大哥践行!
咱们的船队,已经出海了!”
“真哒?”
张异闻言欢欣雀跃,也庆幸不已:
“那就行,这下子至少不用担心接下来的狂风暴雨了……”
“哪来的狂风,哪来的暴雨……?”
朱元璋不动声色,装傻充愣。
“苏州府和胶州的俘虏,就是风暴之源,这次出现的意外,我自己都没料到!
不过转念一想,这苏州府和胶州的胜利,恐怕会弄出不小的动静,很有可能要牵连一拨人!”
朱家父子对视一眼,老朱故作不懂:
“你细说!”
“这次如此大规模的俘虏倭寇,都已经数千人了,其中属于沿海百姓落草为寇的,差不多也有大几百人吧?
这些人如果落在官府手里,恐怕有许多人要被牵连出来!
从山东到广东,沿海一带的渔民,多有出海的传统,不少百姓在海上落草为寇,这也是正常之事!
尤其经过元末的混乱,甚至不少地方豪强,也在海上养着自己的人,这些人通过海上贸易,赚了不少钱!
可人心不足,总会有一些人在海上久了,喜欢干点别的营生……”
张异偷偷看了朱元璋一眼,发现他表情未变,继续说:
“这些人若是只做海贸也就算了,很多人干脆跟倭寇勾结,回来欺凌沿海的百姓……”
朱元璋点头:
“此事我明白,这些人罪该万死。”
他表态之后,张异终于松了一口气。
“所以呀,这些被俘虏的海盗就成为了某些人睡不着的原因……
如果这些人都是张士诚和方国珍的旧部还好,就怕里边有不少人,是江南那些富户养的兵马!
他们若是透露出一丝半点消息,恐怕……
这情况就非常不妙了!”
朱元璋眼中神采爆发,死死盯着张异。
这孩子说的问题,正是他刚才和朱标讨论的问题。
张异能想到此处,让他高看张异一眼。
在大部分时间里,张异在朱元璋眼中,就是一个得了仙缘,能窥视未来的人。
不过张异也说过,未来是存在无数的可能,他只能看到一个大致的趋势。
且因为人事的改变,他看到的未来也许不会发生。
在这次海防大战上,朱元璋就改变了张异能看到的未来,也就是说,他对于这一段的后续是无法预测的。
但张异能想到跟他一样的问题,证明这孩子在某些方面,其实也很有天赋。
他问:
“你是说,此事会牵扯到朝中许多官员?”
张异点头道:
“沿海出身的官员,我估摸着都会受到影响……
倒不是说这些人也勾连海盗,可是某些地方上,当地百姓出海已经是常态,地方的豪强地主,早就习惯了这种生态!
以宗族和乡绅维系着基层关系的华夏,哪怕什么都不做,等那些乡亲求到他们头上的时候,你说他们帮不帮?
这些人,毕竟是他们乡亲,族老、宗亲……”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他的手抓在椅子的扶手上,指尖有些发白。
“所以,这次江南那些富户估计要出事了……哪怕只是牵扯出一些人,以陛下的性格,牵连是肯定少不了了!
江南,要血流成河了……”
张异道出来的,正是藏在朱元璋心中的计划。
老朱没有接话,算是默认了张异的猜测,这一点,让一直观察皇帝的太子朱标心惊不已。
父皇对江南的富户绝对算不上友好,南方的地主阶层和老朱的关系本来就紧张。
上次见证了江南富商的富贵,又从张异口中知道他们逃税的消息。
老朱早就给他们准备了一把刀,只是没有由头落下。
这苏州府和胶州的事情,恐怕就是引发这场风暴的导火索。
朱标忧心,他只希望这次抓过来的海盗,真的就只是张士诚的老部下在搞鬼。
可是他自己也明白,这几乎不太可能。
京城,暗流涌动……
有不少人从沿海各州府派人入京,求见朝中大员。
检校早就将这些人的动静,一一记录。
甚至,父皇本人对章存道的敲打,就代表他预见了可能存在的隐患。
只是,世事难料。
可能连父皇自己都想不到,他给的诱饵会招惹来如此多的海盗和倭寇。
而胜果太过巨大,也让这两次战斗有了大量俘虏。
如果不是什么都很顺,能让江南富户寝食难安的,出现大量俘虏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这牵一发动全身,就导致了一场风暴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
不同于僧道纳税事件,那件事说白了就是儒教的读书人对僧道二门的骑脸输出。
这场风暴,却很有可能会让某个群体,夜夜难寐。
“难呀……”
朱标望向远处,那是东边沿海的方向。
在他们讨论着江南富户的下场时,
苏州府的百姓们,正如过年一般,看着官兵押着一些奇装异服的日本浪人,奔赴刑场。
第五十二章 胆大包天,洪武第一案
洪武二年,苏州府。
倭寇侵扰沿海,被大明军队伏击,溃败。
此役,共俘虏日本浪人数百,皇帝令,斩立决。
苏州府的天空,弥漫着欢乐的气息。
倭寇之乱,从元末开始,就一直成为沿海百姓的大问题。
尤其是朝廷更迭的那段时间,大家忙于内斗,更没有去管这个这个外患。
虽然沿海有不少百姓和地主在海上和倭寇勾结,但大部分的百姓,还是海盗的受害者。
当看到这些倭寇被军队押着,缓慢奔赴刑场,百姓们的心里,多少有些感触。
天变了,天下太平了。
这新朝廷的官兵,也不是只会针对百姓。
至少,他们实实在在的打败倭寇,保护他们的财产和为他们的亲人报仇。
那些日本浪人个头矮小,面目可憎。
百姓们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些矮小的强盗。
面对就将被处刑的日本浪人,华夏百姓也展现出他们宽宏大量的品质。
他们纷纷将家里不要的石头,施舍给这些可怜的人。
一时间,鲜血飞溅,头破血流。
路边的石头都不够用了。
还有灵活的小孩子,利用自己身形矮小的优势,飞快跑到路中间捡起带血的石头,
交给家里的大人。
一时间,欢声笑语,充斥在街头巷尾。
行刑的人太多,刑场被设在城外。
百姓们一路跟随,一路丢石头,直到刑场上。
倭寇们跪在地上,一排排……
早就准备就绪,从各地调来的刽子手,也准备就绪。
午时三刻。
苏州知府一声令下,斩!
寒光闪过,一颗颗人头滚落地面……
那种残忍的画面,让在场的百姓一时间笑容凝固,不过短暂的沉默之后,场上爆发出欢呼声,欢呼声变成哭声……
不少人跪在地上,告慰死去的亲人。
这些祸害他们多年的狗东西,终于得到应有的惩罚。
在各种交杂的声音中,不知道有谁喊了一句:
“陛下万岁!”
百姓们心情激动,也跟着喊起来。
陛下万岁!
大明万岁!
人们的情感需要一个倾泻的出口。
大明皇帝朱元璋。
成为百姓们感激,膜拜的对象。
“陛下乃是玄武转世,当镇压四海!
我大明百姓,再不受倭寇侵扰之苦!”
人群中,有人似乎引导着舆情,百姓们跟着喊起来。
哪怕有一些自诩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之辈,在如此声浪之中,体内的热血也跟着沸腾起来。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