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页(1 / 1)

加入书签

('

杨宪十分得意,太监去外边将刘渊然引入。

刘渊然给皇帝献上京城名僧名道的血书,然后为佛道二门痛陈利害。

朱元璋眯着眼睛听,却是没有发表意见。

不过,刘渊然的表现,倒是赢得许多人好感。

他没有把僧道和读书人对立起来,这明显是经过杨宪的提点后,他自己做出来的调节。

但这些话落在朱元璋耳中,却是失望不已。

张异惹出来的这场风波虽大,可着眼是为了华夏长治久安……

而刘渊然的格局,终究还是小了些。

他听完刘渊然的陈述,放下血书问:

“朕问你,你可知这风波是如何引起?”

“不知!”

刘渊然卖了个傻,故作不知。

朱元璋突然将这份血书,丢到刘渊然面前:

“朕看你也是个人物,但眼界终究太浅,被人卖了都不知……”

他说得粗鄙,但言下之意在场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百官脸色煞白,这皇帝终究不同意他们提出来的意见吗?

“下去吧……

此事你威德不够,莫做无用功!”

朱元璋没有为难刘渊然,却将他赶出奉天殿。

满朝文武寂静,他们从皇帝的态度中,大概也明白朱元璋的想法。

此时,有个官员站出来,主动提请皇帝改革,为僧道纳税。

李善长出来附议,其他大臣无不认同。

朱元璋道:

“来人,去朝天宫,让张正常过来……”

朝天宫中的张正常,本来就在安心“养病”。

宫里一个旨意,他也懵逼了。

等到王公公稍微提醒,他才明白是刘渊然惹出来的幺蛾子。

他告了个罪,以要整理仪容为理由回到房里。

张异去了清心观,并不曾在这里伺候,老张赶紧喊张宇初:

“你把你弟弟给我留的那张纸拿出来!”

“知道了,爹……”

张宇初从自己经常看的一本书里找到一张纸条,上边是张异教他说的话,他带着纸条匆匆出门了。

不多时,奉天殿,张正常装着一瘸一拐,进入奉天殿。

老朱看他模样,一阵无语,这货的演技是越来越好了。

张正常要跪下,朱元璋挥手:

“得了,知道你有伤在身,免礼!

张正常,朕问你一件事,你对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僧道纳税有什么看法?”

一时间,奉天殿针落可闻。

这场风波闹得这么久,老张作为道门领袖,主打就是一个躲。

因为他的缘故,僧道二门闹了这么久也没有人出头。

如今他已经躲无可躲了,其他人都用玩味的眼神看着他,看这家伙该如何应对皇帝?

老张叹了一口气,道:

“其实贫道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陛下,从贫道的立场来看,自然是不希望僧道纳税?为此贫道还和宋濂理论了一番,被陛下责罚,这件丑事朝中诸位应该知道?”

“嗯!”

朱元璋尽量让自己面无表情,他知道老张接下来就要说什么话了。

果然,张正常说:

“后来臣思索这场风波,才明白宋濂宋大人为什么会矛头指向僧道,其实他求的就是公平二字!

僧道有特权,身为圣人学生的士子们却无,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事!

宋大人求的是公平,贫道也愿意拥护这种公平!”

老张一席话,说得在场的官员喜笑颜开。

他们闹腾的目的,不是为了僧道纳税,而是为了一样的待遇。

如果张正常帮士子说话,那自然是极好的。

谁知道,老张跪下来说:

“臣不忍陛下为难,所以臣请陛下为僧道纳税,平士子心中不忿!”

李善长:???

杨宪:???

百官:???

大哥,你这是闹哪样呢?

让你跟咱们一起逼宫,你特娘的掀桌子不玩了?

第六十四章 龙虎山的格局,你们都学着点

一股巨大的喜悦之情,让朱元璋心口澎湃。

张家父子真的太体贴了,这气氛都烘托到这里,张正常可以说是一句话堵死了文武百官这些日子的闹腾。

只看李善长,杨宪等人一脸吃屎的表情,皇帝就心中暗爽。

僧道纳税这件事的本质,无非就是家里的熊孩子要糖吃,父母不给,他把另外一个孩子拉进来,企图壮大声势的……

可这件事最大的漏洞在于,他闹大的话,其他孩子的诉求必须和他相同。

如果对方唱反调的话,哭闹的孩子马上会被道德绑架。

这满朝文武百官此时,大概也是如此感受。

“好!”

老朱一拍龙椅的扶手,大声叫了一声好:

“张爱卿竟然有如此大格局,朕是真想不到呀!”

老张闻言,诚惶诚恐:

“陛下,臣格局并不大,如果有选择,臣也想给天下同道一个交代,为他们争取利益!

只是子曰:不患寡患不均,我佛道二门,自古以来都是游离于政权之外,一心请求,得历代天子垂怜,给予我们一些小权利!

但比起庞大的儒门,我等僧道确实只如蝼蚁,与其惹得诸位大人不快,不如将这权力舍个干净!

僧道二门虽然损失一些便利,可若是能让天下安心,让陛下安心,又有何妨?

陛下乃是玄武转世,是要立下不出世奇功之人,岂能为这等小事牵绊心神?”

朝中百官,尤其是年岁大一点的官员,被老张气的差点一口血给喷出来了。

入你娘,你什么意思?

这老道话中的意思分明就是,你们儒家欺人太甚,老子掀桌子了,我们不要的东西,你们也别想要?

他们是看走眼了,他们怎么就不知道张正常的心机有这么深?手段有如此狠?

这货卖了僧道二门的利益,却呀将他们的诉求全部给压下去了。

老张成功得罪了所有人的百官,但老朱却很高兴:

“诸位爱卿,你们也听见了!

这才是真正的高士呀,不沉迷于苟且小利,这就是龙虎山的格局!

诸位,你们可要学着点。

你说是不是呀,李先生……?”

李善长没想到皇帝会点他的名字,脸都气黑了。

不过他能如何,他只能躬身:

“张真人能舍小利求公平,这等胸怀臣佩服!”

李善长盯着老张,面色不善。

张正常心知肚明,他在这件事上得罪的人不少,可他也明白这是无可奈何。

张异给他分析过,他也试探过皇帝的心意。

这僧道纳税的事,由不得他不答应。

是自己体面,还是皇帝帮他体面,他总要选一个。

得罪人就得罪人吧,至少自己师出有名。

“好,既然如此,朕一视同仁,以后天下无人不纳税,朕也知道尔等苦公平已久!

朕决定,以后哪怕宗室亲王,也不可免税……”

百官本来对朱元璋和张正常二人唱双簧有点不满,可是朱元璋将宗室也拉进来,这情况他们有些看不懂了。

所有人愣了愣,等李善长他们回忆起来,这才发现自己又被皇帝捅了一刀。

洪武二年,在为了科举做准备的时候,有件事其实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那就是,随着天下安定,关于封赏功臣的事,也提上日程。

虽然不知道皇帝具体是怎么想的,可是他们淮西这些老兄弟身有功勋是没问题的。

封侯,这是众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可是皇帝言下之意,哪怕是公侯,也不能拥有免税的权力?

这可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改革,也是触动他们这些人根本利益的改革。

李善长隐约明白了皇帝的算计,他回头,狠狠瞪了杨宪一眼。

就是这个蠢货,还有宋濂那个猪脑子挑起这件事,

才会让事情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滑落。

“臣,觉得不妥当,自古以来……”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