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页(1 / 1)

加入书签

('

为什么那些人,会用这种方式,去对付一个孩子?

难道,他的存在,就真的碍了某些人的眼?

虽然在朱元璋的故事中,张异始终受到来自锦衣卫的保护。

可是,张正常心里也不免有一丝怨气。

如果张异就如孟家人一般,被人一把火烧死在牢房中,那又如何?

“陛下赶着回来,可是为了张异?”

张正常低声询问,朱元璋点头:

“这些人做的太过了,朕离开京城才多久?

架空朕的儿子,制造一起冤假错案?

朕才知道,原来朕离开之后,这下边的人竟然如此无法无天?

这次回去,若不杀上一些人,他们还真以为朕好说话……”

朱元璋杀意腾腾,张正常却漠然以对。

老朱感觉到张正常的脸色不太对,于是问:

“张爱卿,你是否有话要说?”

张正常欲言又止,终于在老朱要发火之前,他忍不住问:

“陛下回来,又能如何?

难道陛下还真能为张异出头不成?

若此事涉及某些人,陛下如何自处?”

朱元璋满腔怒意,登时被张正常这些话给问住。

见他沉默,张正常也不说话了。

君臣二人陷入诡异的沉默。

“回去再说!”

朱元璋有些不高兴,他本来的好心情,被张正常的灵魂提问,问得哑口无言。

车马加速,朝着应天去。

朱标已经收到了皇帝回京的消息。

“这么快?”

朱元璋的回程,比前方驿站通知中书省的速度快了不少。

这皇帝的速度,让许多人措手不及。

皇帝已经到城外,朱标暂且放下手中的工作,赶紧出城迎接。

朝廷的官员们,也动员起来,出城三十里,迎接皇帝。

“父皇!”

“陛下!”

当皇帝的车辇出现在成为的时候,百官再次见到皇帝,百感交集。

朱元璋从车辇上走下来。

他环顾四周,众人竟然感觉到心颤不已。

“臣等,拜见皇上!”

“嗯!”

朱元璋的脸上,已经看不出喜怒。

他回头对老张说:

“张爱卿,朕知道你记挂孩子,你就不用跟朕回宫了!”

皇帝没有理会群臣,却当众吩咐张正常,提起张异。

在场的人瞬间有种觉悟,这次皇帝回来,恐怕不会放过前阵子的事。

“回去吧!”

老张走后,朱元璋没有理会在场跪着的大臣,只是对朱标说了一声回去。

车辇从他们身边走过,皇帝就这样扬长而去。

李善长带着百官,目送皇帝离开,一种不详的预感,让他们遍体生寒。

若是朱元璋上来就勃然大怒,甚至打杀几个人,他们都不至于如此恐惧。

李善长自认为了解皇帝,他早就准备好了应对的方法。

但朱元璋不按常理出牌,让他的招数好像打在棉花上。

他和胡惟庸对视一眼,又低下头。

“父皇,百官都在外边候着,不见?”

朱元璋一路回宫,将那些官员都关在宫外。

朱元璋如此反常的动作,让这些人越发恐惧。

朱标迎回父皇,自是欢喜。

只是他也不明白朱元璋的动作是什么意思?

“他们让朕千里跋涉,朕怎么也要让他们今晚夜不能寐……”

老朱对自己的亲儿子,自然不会有所隐瞒。

提起宫外的大臣,朱元璋引而不发的怒火,才真正在朱标面前发出来。

第一百三十八章 秋后算账,君王也有自己的难处

锦衣卫和朱标送给朱元璋的报告很详细,关于张异案件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

先把张异本身的价值放开不说,张异案让老朱看到一件事,原来这些人是可以遵循某种默契,运用整个官僚系统的力量,坑死一个人。

这依然不是朱元璋最生气的地方。

最让朱元璋在意的,是以李善长为首的中书省和整个官僚系统。

在事实上,架空了朱标。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本就是老朱心头最在意的东西之一。

架空他的儿子,朱元璋嗅到了非常危险的信号。

“你做得不错!”

朱元璋抬起头,先是赞扬朱标这阵子的表现:

“能在百官的压力下,以你的方式将张异给救出来,说明你这段时间在市井的锻炼,多少有了成果!

朕本来打算,让你过几年再尝试处理国事,但现在想来,你已经有了资格!

能在李善长手里讨得到好处,不容易!

朕对你非常满意!”

朱标应对事件的手段,确实超出朱元璋的预期。

也许他还有些稚嫩,但绝不算无能。

朱标低下头说:

“儿臣所做,不过是父皇教导有方!

这次父皇远行,留下诺大的帝国,儿臣有义务给父皇看好家……

以前儿臣不觉得,在帮父皇监国这段时日,

儿臣才知道,原来治国如此不容易。

父皇平日的政务,竟然如此繁忙!

儿臣比父皇小,本当精力比父皇充沛才是,但只是完成父皇本来的工作,

就让儿臣心里憔悴!”

朱元璋一惊:

“你可别真累着!”

他何尝不知道皇帝的苦,但他也心疼儿子。

当然,最主要的问题是他知道朱标是怎么死的,他可不想累死自己的儿子。

“父皇放心!”

朱标知道朱元璋在担心什么,莞尔一笑:

“儿臣早就跟离青陌学了张异所教导的太极拳!

据说此拳法,可舒筋骨,延年益寿。

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练完身子确实舒服……”

张异的太极拳,随着他传给常氏,常遇春等人,其实早就悄悄在一个小范围传开。

被老陌根据拳谱恢复的原版太极拳,先不说实战的功效。

在易筋伐髓方面,确实不错。

老常将它当复建的主要手段,感觉不错……

他干脆将太极拳传给几个皇子,朱标也干脆跟着学了。

“是吗,那回头朕也学学!”

“是,父皇,父皇,这次张家弟弟的案子,其实几位弟弟帮了大忙,反而是我这个大哥的,没有起到主要作用。

老四和老二,您这次可要好好奖赏才是!”

朱元璋呵呵笑:

“你们几个孩子都不错,老二这孩子让朕刮目相看,他们几个里边,老二的心思最重,但这次……

朕很欣慰!

回头,朕再赏赐他们,对了,朕收到最后一封密奏,是他给李善长他们收拾了一顿?”

关于占城稻收割的小插曲,锦衣卫也非常详细的记录在案。

朱元璋是何等人精,他一眼就看出来朱樉的那些小心机。

这点小心机,朱元璋不但不会斥责朱樉无理,反而非常赞赏他的做法。

老朱家的人,受了委屈就当报答回去。

不过怎么报复,手段,分寸,才是考验一个人能力之处。

至少朱樉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这孩子如果引导得好,未来封王之后,也能做好他应该做的事。

提起这件事,父子二人自然而然将话题引到占城稻上。

丰收!

张异用事实证明,他去年吹的牛实现了。

两倍的产量,放在他那些田地中并不算什么。

可放在整个天下而言,对于国力的影响,可是非常巨大的。

“儿臣一直听张家弟弟在说,但真正知道收割的成果,儿臣而言惊得久久不能言。

一个占城稻,不对,现在应该是药王稻……

就能有如此成果,儿臣倒是很期待,沐英大哥从美洲回来的时候!

那种能亩产数千斤的,十倍于占城稻的红薯,土豆……

它们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朱元璋点头,同样期待不已。

既然张异证明了占城稻的珍贵之处。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