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页(1 / 1)

加入书签

('

徐家丫头的情绪有些低落,张异能看得出来。

他莞尔一笑,就算是平时跟个小大人一般,可徐妙云终究才七八岁而已。

“我走了之后,麻烦照看一下清心观!

孟家婶婶和孟瑶孤儿寡母的,虽然钱银不缺,可终归缺乏一些人照应!”

徐家丫头道:

“这点你放心,徐家别的做不到,照应她们还是可以的!

孟家婶婶在我徐府居住,应该没有事!

等她将孩子生下来,我们也会照看着……

其实娘亲很心疼她,她就是住在徐府也没事!

只是孟家婶婶知本分,她总念叨着要帮你看管药园子!”

张异和徐家丫头简单地聊着……

另一边,张正常已经入宫辞行。

朱元璋这次没有为难他,而是简单告别。

皇帝的态度客气中带着一丝梳理,仿佛过去两年的圣眷,已经不复存在。

老张对此有心理准备。

他离开皇宫之后,就开始收拾东西。

第二日,

清心观门口,回乡的车马已经准备好。

李氏托着大肚子前来送行,并拉住已经梨花带雨的孟瑶。

张异和这些人一一告别,正要上车。

“张异,你就真走了,也不跟我们道别?

要不是张真人送行,我们还不知道呢……”

张异最料不到的人,就是朱樉几兄弟。

朱樉,朱棡,朱棣,还有小小的朱橚都来了。

“怎敢麻烦几位殿下!”

张异抱拳,算是认错了。

“行了,知道你要回去养伤,我们也不留你……

不过你可要记得,京城还有我们这些好友!”

朱樉将张异拉到一边,挤眉弄眼:

“我听说父皇要给我们封王了,回头我们有了自己的王府,就能出宫了……”

张异苦笑,他大概不知道就算封王,他想出宫没有洪武七年是不行的,这还是要他娶了观音奴的情况下。

不过他也不去扫朱樉的兴,只是随口答应。

短暂的交流之后,张异告辞,上了车,朝着南方前进。

走了不远,马车停下。

他听见外边的动静,赶紧掀开帘子。

“黄家哥哥!”

张异本以为这次离开,已经见不到黄家父子了,谁知朱标,竟然亲自给他送行。

张正常也没料到,朱标会出现在宫外。

皇帝经历过一次刺杀,按照道理,太子要出宫,肯定要经过朱元璋的同意。

他叹息一声,远远朝着朱标行礼。

朱标朝张正常微微点头。

“我父亲重伤,不便前来!

但你的情分,父亲记在心里,你此去龙虎山,可别忘了你哥哥我,还有我们共同完成的事……”

张异无声点头,回:

“我已经安排妥当,黄家哥哥您若是有事,可去信龙虎山!”

“嗯,在京城的人事你放心,我保证会照看好……”

朱标说完,郑重其事,朝着张异拜下去。

“为兄等着日后,咱们兄弟再聚的时候!”

“黄家哥哥,也代我向叔叔问好!”

张异上了车,缓缓离开!

等到马车远去,他身后的车上,朱元璋掀开帘子。

第三卷

第一章 北方有佳人,从朱樉拒婚开始

应天府没有了张异,并不曾掀起丝毫的波澜。

许存仁依然在国子监教书育人,口中却念叨着退休的事。

孔讷认真读书,并拜了许存仁,宋濂为老师,孔家五十七世孙,有先祖一遗风的评价,流传京城。

徐府一如既往的低调,不过信国公府的牌匾已经不在。

“洪武三年,大明军队兵分二路,一路由征虏大将军徐达带领,出潼关,取扩廓帖木儿,另一路由左副将军李文忠带领,深入沙漠,追杀元顺帝。

大明战无不胜,各自定下战果。

彻底为大明稳固北疆,立下汗马功劳。

群臣班师回朝。

皇帝大喜,封功臣。

六公,二十八侯,二伯。

大批跟着皇帝的老臣子,封侯拜相。

只是和常人预料不同,皇帝并没有随前朝,封异姓王。

除了三年四月,诸位皇子封王之外,其余功臣,以国公为最高!

这信国公的徐府,也成了魏国公府!

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

咱们今天不讲那失意的诚意伯,也不讲那流落应天的亡国郡主,

今日,咱们就讲讲那位一心向道,公然拒婚的徐府千金,女诸生徐家小姐……”

醉仙楼,

说书人在台上口若悬河,说着京城名人的八卦。

楼里的茶客拍案叫好……

这歌舞升平的景象,让坐在旁边一个郁郁寡欢的胖子显得格格不入……

此人,正是润玉堂的主人陈珂。

他眉头紧锁,似乎想到一些难办的事情。

“这些老鼠,两年前怎么就没杀光他们,他们是怎么找到老子头上来的……?”

陈珂平时笑呵呵,一副和气生财的脸,变得颇为狰狞。

陈满满不在乎地吃着花生米,道:

“老爷,您上面的人好像还没死干净……,这真不算是一个好消息!”

他轻松的语气,换来陈珂的怒目而视。

“老子才过了几年安生日子,那个女人流落应天之后,又给我带来麻烦!”

“谁让老爷您如今名动京城呢,您的拍卖行,这几年可是让您出尽风头!

您得了您想要的门道,自然也要承受名声带来的坏处……

也亏得两年前那件事,皇帝可帮咱们杀了不少老鼠……

要不然,就老爷您这高调的模样,还想藏得住?”

陈珂被陈满怼得哑口无言,他觉得好有道理。

不过,他还是训斥了一句:

“你找死,在这种地方提两年前那件事,你不想被锦衣卫带走吧……?”

陈满缩了缩脖子,他虽然漫不经心,但也不是找死之人。

两年前那场刺杀,或者说,是满城人都知道发生的一场刺杀,被皇帝遮掩得严严实实。

除了少部分消息出来,他们愣是没打听出别的东西。

而且,应天府消失了多少人,许多人陈珂和陈满暗自琢磨,都是和他们一样的老鼠。

那段日子,陈珂和陈满也是提着脑袋过日子。

他们也生怕哪天,锦衣卫突然闯进来,直接带着他们人就走了。

好在陈胖子聪明,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吗,他利用自己上家消失的机会,主动消失了……

就算是如此,两人担心受怕了一年多时间。

这才确定自己没事。

而那件事的影响,到现在都没有完全结束。

户部,还有许多地方上的官员,被朱元璋处死。

这件事带来的副作用,是锦衣卫的权柄变得空前强大。

朱元璋对百官越发猜忌,

他们这种阴沟里的老鼠,也都战战兢兢。

不过,陈珂也很满意自己目前的生活,自从张异指点他开了那家拍卖行之后。

他的人脉似乎一下子打开了。

本来是底层的商人,可因为这门生意,他却是找到了许多门路,能攀附到某些贵人。

这种日子,陈珂本来很满意,如果能这样下去,陈珂不至于烦恼。

但一切的改变,要从洪武三年徐达大败王保保的一场战役开始,那场大战,王宝宝丢下大军落荒而逃。

他留下来的,除了自己的一只鞋子,还有自己的亲人,其中就有他的亲妹妹,观音奴。

那位郡主入京,皇帝给了她极大的尊重。

朱元璋亲自考教过这位郡主,颇为满意。

大明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对扩廓帖木儿的招揽之心,所以对于观音奴自然是好好对待。

而因为观音奴入京,也带来了许多俘虏。

这些俘虏有些为奴,有些人也流落民间。

应天府的老鼠,似乎又变得多了起来。

而陈珂,好像又被老鼠给盯上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