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页(1 / 1)

加入书签

('

沐英道:

“你引领我们入港,我们从海外带回许多神物,都是父皇需要的东西!”

沐英说完,又将一道圣旨拿出,交给郭十六。

朱元璋在离开之前,早就预料到他们回来的麻烦。

有了圣旨,郭十六也知道怎么做了。

不多时,正在岸上备战的章溢,收到了郭十六的报告。

浙江,宁波。

玄武军在附近的军港中,迎来了沐英的船队。

“沐英大人,许久不见!”

章溢亲自迎接了这位海归的皇帝义子。

“章大人,有日子没见了,没想到你竟然成了抗倭的……”

章溢笑道:

“我在家丁忧,恰逢陛下改革军制,抗衡倭寇……

老夫不得已,只能接过这个任务!”

沐英点头:

“有大人坐镇浙江,这倭寇不足为虑……”

章溢摆摆手道:

“老夫只不过是代为执行郑国公的军队改制,大明军队今日的气象,主要还是来自于常将军……”

朝廷已经大封功臣,沐英闻言若有所思。

他见章溢盯着沐英身后的船队,看着沐英拿下来的东西。

上边有许多章溢看不懂的动物,植物……

还有一箱一箱的其他东西。

水手疏忽,掉了几个箱子。

一些章溢从没见过的种子,滚落一地。

而另外一个箱子,却滚落出张异认识的东西。

银矿石!

白银在大明极为稀少,银矿更是如此。

章溢看到这些,整个人都傻眼了。

“都小心点,这是献给陛下的神物,有了什么闪失,您们担不起!”

沐英一个箭步,第一时间冲向这些遗落的物品。

可是让章溢吃惊的是,沐英压根就没看那些银矿石,而是冲向不知名的种子。

难道这些种子的价值,比起白银矿更加珍贵?

白银,可是大明一直稀缺的货币。

沐英很认真的,将地上的种子捡起来,放好,重新封上。

这才认真回到跟章溢聊天的地方。

“章大人,请给我们准备车马,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前往京城……”

将货物卸好之后,沐英一刻都不想停留。

章溢道:

“浙江平章政事汪大人,如今正在赶来1

沐大人不见见汪大人再走?”

沐英摇头:

“我估计陛下已经等得急了,来不及见汪大人,不瞒章大人,我此时是归心似箭!”

章溢看得出沐英带着任务在身,颇为神秘。

他点点头,让人给沐英他们一行人备上马车和护卫。

在准备的功夫,沐英告知章溢,后边平安还有一船货物会晚一点归来……

章溢也告知了大明最近的情况。

“玄武军目前的主力,主要是为北方的运粮护航!

陛下似乎有意整顿北方的经济,其中北元的海运航道,十分重要……”

玄武军乃是皇帝许诺交给沐英的军队,沐英对这支队伍十分上心。

从玄武军上,沐英也感觉到了大明蒸蒸日上的国力。

天下一旦安定起来,华夏百姓对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沐英在章溢的书说中,听到了最多的一个词是药王稻。

龙虎山,在大明这场变革中,似乎占据了不可回避的地位。

“龙虎山那位小真人,也多年不见了!

老夫得他指点,留下了一条老命……”

“原本章大人,也受过张异的恩惠。”

沐英没有多言,等车队准备好后,他连地方上为他接风洗尘都不愿,直接启程。

与此同时,应天府。

地方八百里加急,给皇宫送信。

朱元璋第一时间接到密奏,蓦的站起来。

“沐英回来了!”

老朱的心情之激动,溢于言表。

“好,好,好!”

朱元璋的心情十分激动,他等了两年,终于等到张异说的能改变华夏国运的东西。

“他们还有几日回来?”

“大约是五日吧!”

“朕知道了,你们下去吧……”

……

五日后。

沐英的车队逐渐靠近应天府。

他遥望应天城,心情激动。

两年了,在海上飘零,九死一生。

他们在路上死了太多太多的人。

看到都城,沐英不禁让人加快脚步。

此时,远处有兵马奔袭而来。

“前边可是沐将军?”

“我是,您是……?”

“锦衣卫副指挥使,毛骧!”。

毛骧自报家门之后,告诉沐英:

“陛下出城三十里,就在等着沐大人回归!”

“陛下!”

沐英三年不见朱元璋,正是想念,听闻皇帝出城三十里迎接,他的眼眶瞬间泛红。

“你们继续前进!”

沐英挥舞鞭子,策马狂奔。

不多时,他就看到了,朱元璋和百官正等着他的队伍。

皇帝朱元璋,两年未见。

沐英马上认出父皇的身影,他红着眼睛,一路疾驰。

“臣,沐英,海外归来,幸不辱命!”

朱元璋跳下车辇,一路前行。

“陛下,危险!”

“滚开!”

他不顾周围的侍卫劝阻,一路前进。

沐英疾驰,靠近之前拉住马屁,下马,跪在朱元璋面前。

“陛下!”

“好孩子,叫父皇!”

朱元璋上下打量沐英,他比以前黑了许多,也瘦了许多。

裸露在外的肌肤,朱元璋能隐约看见有许多伤口。

可见他一路过来,绝对不轻松。

“好孩子,跟朕回家,咱们爷俩好好说道说道……”

朱元璋拉起沐英的手,就朝着他的车辇去。

朱标,朱樉等一众皇子,也迎上来:

“见过大哥……”

沐英虽然是义子,但哪怕是朱标,对他也是十分尊重。

“见过太子,监国诸位殿下!”

见过几位皇子之后,陪同朱元璋一起前来的官员,也终于有机会说话。

这里大部分人,是一脸懵逼的。

沐英远行,朱元璋为他做好了足够的保密工作。

李善长站出来,说道:

“陛下,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不如我们回去再说!

沐大人远行回来,也是劳累……”

朱元璋拍着沐英的肩膀,大笑道:

“沐大人?是镇海侯!”

众人闻言,浑身剧震。

大明去年才大封功臣,六公,二十八侯,二伯。

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朱元璋起兵时期跟着他的老兄弟。

连晚一些进入朱元璋阵营的刘伯温,都只获得一个诚意伯的爵位。

沐英究竟是做了什么,才会有镇海侯的称号?

大明第二十九位侯爷,力压刘基的存在?

朱元璋虽然没有正式给沐英封侯,可他开口,就等于定下这件事。

沐英究竟做了什么?

竟然可以和他们这些出生入死的公侯媲美?

李善长神色复杂,朱元璋做了许多事,自己其实并不知情。

“回去再说!”

朱元璋拉着一行人前来迎接沐英,但具体因为什么事,他也避而不谈。

百官懵逼来,懵逼走。

跟着皇帝回到了应天府。

等皇帝和沐英带来的车马,消失在宫门内的时候。

李善长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李大人,沐大人到底做了什么?”

有不知情的官员多嘴问了一句,李善长没好气回答:

“问本相,你为什么不去问问皇上?”

说完,他转身就走。

……

另一边,奉天殿前。

皇帝一路上已经跟沐英聊了许多。

关于路上的辛苦,美洲的见闻。

还有他们路上和本地土著的故事。

等到了地方,下了车。

沐英迫不及待让人卸货,卸下来的货物,他让人打开第一批箱子。

满满的白银矿石,出现在眼前。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