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页(1 / 1)
('
张异误会老朱了,皇帝还是准备出钱的……
朱标和朱樉兄弟俩闻言,对视苦笑。
“父皇,有没有一种可能,他压根就没打算让你出钱?”
朱元璋:……
第四十六章 仙人跳,图穷匕见
如果只是简单的修缮道观,张异并不需要惊动朝廷。
但道观里关着观音奴,这工作就注定不能由其他人做,只能是锦衣卫盘查过的,确定可靠的工部的工匠。
这些人干活的时候,还会被锦衣卫控制在一处。
朱元璋久久不能平静,张异对他的抠门形象可谓深入人心。
老朱那个气呀,他就不能高看自己一眼。
不行,不能让他看扁了……
朱元璋咬咬牙:
“这钱,朕出了……”
老朱咬牙切齿的神情,惹得朱标和朱樉再次莞尔。
朱标还是其次,朱樉很少见过这样的皇帝,他心中微微吃惊。
张异和父皇的情感羁绊,似乎比他想象中更加深厚。
“老二,你找个时机,找张异问问关于军校的思路……”
朱元璋将任务丢给朱樉,军校成不成立凌说,但因为军校而产生的那个叫做标准化的东西他十分在意。
朱樉道:
“修缮道观的工期大概要一个月……,
张异跟儿臣说过,他会在朝天宫小住!
儿臣有机会与他相见,到时候多磨出一些东西!”
“老二,那辛苦你了!”
老朱拍拍朱樉的肩膀,表示赞赏,他想起另外一件事。
问朱标:
“朕记得锦衣卫监视的名单中,也有工部的工匠?”
朱樉闻言,登时毛骨悚然……
父皇这是要做什么?
朱标回答:
“没错,锦衣卫顺着线已经监视了许多人,确实有一人是匠籍,被工部征召!”
“那就想办法,让他去清心观修房子去!”
朱元璋的目光中,露出森然的杀意。
“朕杀了那丫鬟,那些人一定急的抓头挠耳,放个人进去,让他们看看他们郡主的近况,以安人心……
抓老鼠,就不能让他们感觉到绝望,如果他们觉得事不可为,怎么可能暴露行踪?
朕这次,就要让他们全部给朕暴露出来!
朕全部杀干净!”
朱樉方才知道,原来皇帝以观音奴布下了如此大的一张网,就是为了扫清应天府内的垃圾。
几年前,父皇遇刺的时候,应天府的街道被血染过一次。
无数的官员,百姓,都在那场风波中送命,锦衣卫的名声,也在那场屠杀中彻底展现威名。
到现在,就算是普通的百姓,也对当年的那场屠杀讳莫如深。
可是哪怕朱元璋扫过一遍,原来应天府中竟然还有这么多人潜伏者。
前朝;留下来的垃圾,远比他们想象中更多。
“蒙古人毕竟在这片土地上存留了百年,朕用三五年时间扫清他们,也不用急!”
老朱看着那份让他滴血的设计图,大笔一挥,批了!
一千二百八十六两个银子,md,张异这货比他还能享受……
“让工部那边,给宫里也改造改造,你们母后的身子骨也不太好,朕准备给她用上壁炉……
还有那个抽水马桶和水塔,都给朕安排上!
没道理朕过得还不如一个道士……”
张异那个金属壁炉,确实舒服。
老朱早就想换上了。
朱樉闻言,举手:
“那儿臣的王府……”
老朱没好气瞪了他一眼:
“你自己找钱换去!”
朱樉登时哭笑不得。
明初的亲王,老朱定下的俸禄本应该是五万石粮食,后来经过深思熟虑,改成一万石。
不过这一万石的俸禄,朱樉也没见过。
他拒婚之后,老朱就让户部停了他的钱。
虽然不至于太穷,但朱樉跟有钱绝对扯不上关系,工部不出钱,他拿个屁去改造王府。
“好好好,儿臣自己去找钱……”
朱樉吃了个瘪,不敢跟皇帝多说。
他找个由头赶紧滚蛋。
老朱望着朱樉离开的背影,有些恍惚。
“老大,你有没有觉得,老二最近的表现,跟以前不一样……?”
“是吗?”
朱标莫名其妙,他是没有朱元璋那么敏感。
“以前的他,感觉身上背着事,总是苦大仇深,满是怨气!
上次朕见到他的时候,还有这种感觉!
但此时,却不见了!”
朱元璋想了一下,描绘心中的体会。
“大概是,二弟的心结解开了吧!”
朱标随口回了一句,旋即,父子二人心头一惊。
他们彼此一直都在回避朱樉心结的问题,所谓心结,就是对皇子更进一步的野心。
身为父亲,朱元璋其实很难受。
在皇帝和父亲之间平衡,换成他也把握不好。
如果朱樉真的放下心结,对他们而言,是天大的喜事。
“这钱花在那臭小子身上,朕突然不心疼了……”
是谁让朱樉发生改变,父子二人心知肚明。
老朱笑得很开心,眼眶甚至有些红润。
“朕饿了,让人送些酒菜过来,你陪朕喝一杯……”
……
张异没想到皇帝如此大方,却是包圆了他道观的修缮工作。
一时间,工部这边来了许多工匠。
锦衣卫把观音奴暂时请到药园子那边看守,他这个道观之主,也早就打包走人。
去到朝天宫,他每日的乐趣就是看着徐达训练那些功勋子弟。
也许是因为岭北之战被他改变了结局,本来应该回前线的徐达一直没走。
他对张异很有兴趣,有事没事都拉着张异聊天。
这一来二去之下,张异和徐达的关系火速拉近,加上他和几个皇子的交情,在清心观的日子,他过得还不错……
日子清闲下来,张异就开始找事了,在邓仲修的支持下,他开始逼着道观里的道士学文化……
所谓的文化,自然是物理化学之类的学科……
这几乎已经成为龙虎山上道士的必修课。
等朱樉找到张异的时候,他正在带着一群小道士背诵元素周期表,并且教导他们学习基础物理。
朱樉试着在门口听了一会,登时头晕目眩。
这玩意比起算学来,也不遑多让。
张异发现了朱樉,让那些道士们继续学习,他走出来,拜见朱樉。
“你们道士学的东西,果然是天书!”
张异闻言莞尔,数理化在后世,都是非常可怕的东西,更何况是对,没有基础的古人。
“你让邓仲修从皇上那里讨要的度牒,都度了这些小道士?”
朱樉看着道观里,朝气蓬勃的小道士们,若有所思……
朱元璋这些年对僧道的度牒,依然在收紧。
想要当道士,那是难上加难。
哪怕是龙虎山,想要收徒也要求皇帝特殊照顾,发放度牒。
张异让邓仲修求了五十个度牒,宫里能允许下来,已经是网开一面!
这主要是朝天宫,不单单只是一个道观。
大明在这里修过史,皇子在这里练兵,外国的使臣前来朝贡,也会在朝天宫落脚。
朝天宫的业务很忙,但是张异却将这五十个度牒,都招了年龄小的小道士。
这些小道士,其实并不能帮缓解朝天宫的繁忙,如果能招一些成年人,也许更好。
“但他们是未来……”
张异理解朱樉的疑惑,随口给他一个答案。
在意识到传播知识需要很多年之后,张异想培养起一批自己的班底,能带着他们一起砥砺前行的人。
除了某些匠人,道士大概就是最合适的培养人选。
在古代,尤其是在朱元璋治下的大明,能当道士的人大抵出身也不是太差。
有文化水平的保证,张异很快能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对象,也不用担心他们将重心放到科举上……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