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页(1 / 1)

加入书签

('

这些百姓们聊得高兴,一时间也把张异和观音奴忘了,他们自顾回忆从前,七嘴八舌。

“别的不说,前朝就如小道长您这种道爷,也不曾低头看我等一眼,哪像现在的道爷们,说话又好听,还教我们农耕之术……

前朝的龙虎山道士是道爷,现在的龙虎山道士,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呀……”

也不知道谁把话题引到道士身上,大家吐槽起前朝的龙虎山。

观音奴好奇,目光落在张异身上。

只见张异笑语晏晏,却不生气。

这些百姓终于想起二人的事,问:

“不知道小道长在何处修行?”

“老李头,你还看不出来,现在能在街上随意行走的,肯定是龙虎山的道爷,你居然还公开说人家不是……”

有人提醒刚才吐槽龙虎山的老头,众人哄堂大笑。

张异呵呵笑,接话:

“没事没事,所谓有错咱们就认,老祖宗的事情贫道也不好说,不过既然得迎盛世,咱们就尽量弥补过去的过失好了……”

“小道长尊姓大名,这位女道长是你媳妇吗?

我听说,龙虎山的道长是可以娶媳妇的……”

张异看着脸色微红的观音奴,却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

“贫道张异!”

“原来是张道长……”

大家伙纷纷朝着张异抱拳,不多时,他们似乎反应过来。

张异?

张异不就是他们的地主老爷吗?

这些年张异不在,这些佃户也都是后期来的,他们认识老陌,认识李氏母女,唯独没有见过张异。

“可是清心观的张道长?”

“嗯!”

张异轻轻点头,这些佃户们冷汗直冒。

他们刚才聊嗨了,可吐槽过不少关于龙虎山的事情。

回头发现人家居然是自己家的地主老爷,这些佃户们顿时慌了……

“地主老爷,我……”

老李头是最慌的那一个,他就差给张异跪下去了。

他们这些移民,过来各自有各自的安排。

有些人去开荒了,而他们这些人却被安排在南京附近。

洪武六年不比几年前,周围该开荒的土地也都开荒了。

这些人成了佃户,已经算是不错的选择。

张异的田租一直比别的地主轻,他可不想失去这个难得的机会。

张异见老李头失魂落魄,友善地拍了他的肩膀,示意他别放心上。

他又问了老李几个问题,关于药王稻,关于农耕技术和未来的展望。

观音奴一声不吭,哪怕是人家误以为她是张异的媳妇,她什么都没说。

等到张异问得差不多,又答应给了这些人一些田租上的减免,张异才拉着观音奴的手,往田埂边上走。

他们走得风轻云淡,但周围的锦衣卫可是一直不曾掉以轻心。

周通紧张的,全身发紧。

好在他派去传话的人,带回来毛骧的消息。

便宜行事,配合张异!

周通得到这八个字,差点瘫倒在地上。

他明白就算是毛骧也不敢给他这个决定,这是皇帝陛下的指示。

他赌对了。

眼见张异缓缓走来,他赶紧迎过去。

“还不给张道长和君主换鞋!”

有锦衣卫拿着周通让人准备好的鞋子,飞速跑过来。

“此人倒是有趣……”

周通的急智和迎奉,让张异十分满意。

“接下来,小道长要去哪?”

“带郡主进城走走吧,不过我们不下车!

有劳周大人了!”

进城?

周通感觉自己头都要炸了。

张异来看自己的产业看看也就算了,去应天府?

那里车水马龙的,安保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而且看张异的意思,他是想带观音奴看看应天府的繁华。

这也意味着,锦衣卫不能以官方的身份保护?

“行!”

几乎用尽全身气力,周通才有勇气答应张异的要求。

张异点头,上了车,锦衣卫送来两盆水,张异给自己洗了个脚,见观音奴不动,推了她一下。

见对方的脸色,变得头透红,张异说了一句:

“又不是没见过……”

观音奴怒目而视,不过想着似乎也有道理。

她颇有些扭捏地脱下鞋子,撩起一截无瑕白玉。

张异垂怜闭目,不去看她。

观音奴因为这个细节,对他颇有好感。

伴随着稀里哗啦的水声,不一会,她大概洗去了脚上的泥。

不过裙摆依然有些脏,观音奴见不得,又用盆里的水洗去。

她低声说了一句好了,张异才让锦衣卫将水盆拿下去。

马车行动,进入应天府。

此时的应天,正是一天最人声鼎沸的时候。

便衣的锦衣卫如潮水一般,控制了周围,迎着一辆不起眼的马车,穿街过市。

观音奴掀开帘子,看着应天的喧闹。

百姓们的叫喊声,让观音奴百感交集。

她来到这个地方已经许久,却不曾真正看过闹市。

“从你出生开始,可曾见过这等景象?”

张异没有探头出去,而是将自己藏在车厢的角落。

他的提问,仿佛刺激到观音奴的自尊心。

“你带我来,就是看这个?”

观音奴回怼,张异就问:

“那你认为,你大哥所守护的北元,可曾给百姓带来过此番盛世?”

说盛世也许有些过,但前元是什么情况,观音奴也不是不知道。

前朝有句话,穷极江南,富极塞北。

“蒙古人从未将中原当做自己真正的土地去经营。哪怕有些人因为得了好处,去怀念前朝,但对于大部人而言,大明夺得正统,就是天下大势!”

观音奴张张嘴,却无法反驳。

第五十八章 你哥哥命不久矣,红杏出墙

“大明开朝之初,天下荒田遍地,许多州府,凑不足千人……

这些,究竟是谁造成的,还不是你们蒙古人!

你们从不曾将这片土地上的人当成子民,也不曾将这片土地当成国土!

你如今看到的四民安居乐业,是你看不上的朱家人辛苦换来的!

宫里那位,一天十二个时辰,他每天要工作六七个以上,这等勤政之人,才是我汉家百姓需要的皇帝!”

张异的声音悠然,却有些刺耳。

观音奴冷声道:

“看不出来,你还很崇拜那位皇帝?

他夺了你们家的天师位,你却如此崇拜他,说起来,也是人心犯贱!”

张异带着观音奴走了一圈,应天府百姓的欢声笑语,对她而言是莫大的讽刺。

她从小长在舅舅身边,察罕帖木儿最开始也不过是个地方豪强,民间之人罢了。

正因为她见证过百姓曾经的苦,如今大明百姓的安居乐业,才显得如此刺眼。

她记得王保保说过,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子孙,

他们要护佑着黄金家族的血脉,再一次夺回这片土地。

在王保保的认知中,这些义军不过是反贼,只要他拨乱反正,他就是蒙古人的英雄。

可是张异却带着她,用另一个视角去见证一切。

也许,这些人,并不需要蒙古人再来。

他们只想活下去!

成吉思汗子孙们再次南下,对于这片土地来说,是灾难。

他们并不是受欢迎的人。

观音奴如果只是一个纯粹的蒙古女子,她也许会这件事感觉理所当然。

可是,她是个受过汉家教化,理学荼毒之人。

比起血脉中的蒙古传统,她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更深。

当听到张异这些话的时候,她的反应也比想象中大……

“天师,有两层意思……”

张异对于观音奴的应激反应,其实并不在意,他悠然解释:

“其一,是前朝南下之前,我张家在民间的自称,虽然历朝历代对我张家人多有封赏,但天师这个名号,其实也从未得到官方的承认!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