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页(1 / 1)

加入书签

('

他不知道朱元璋说的是徐达,还是自己。

但他已经隐约猜到了老朱的心意。

“先生何必如此,朕觉得你说得也有道理,你先回去,回头朕让人去看看徐达……”

朱元璋都说到这份上了,李善长只能告辞离开。

他走出御书房,正在外边候着的胡惟庸,赶紧亦步亦趋走过来。

“你有心了,身为宰相,却让你在外边候着……”

“先生说的是什么话?只是应该的……先生,您这次来,可有让陛下消消气?”

胡惟庸小心翼翼打探道,李善长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第二日!

皇帝派遣使者前去为国公府探望徐达,并加以封赏。

其中,皇帝知徐达喜欢吃烧鹅,特意送烧鹅一份。

魏国公徐达抱病起身,朝着皇宫磕头谢恩。

徐达不顾女儿反对,吃下烧鹅!

三日后!

魏国公徐达,病死家中!

消息从国公府传出来的时候,满城震惊。

大明当之无愧的军神徐达,因背疽发作病死。

这个消息让许多人受到冲击。

尤其是伴随着徐达的死,一只关于烧鹅的故事,在应天府流转。

徐府悸动的哭声,仿佛带着一丝冤屈。

李善长没有离开京城,等听到徐达死亡的消息之后,他长长舒了一口气。

“陛下,你好狠的心啊!”

他回想起那日皇宫中的一切,李善长幽幽叹息。

徐达的死,震动四方。

徐家人也很快布置起灵堂。

一时之间,吊唁的宾客从四面八方赶来。

见着一屋子孤儿寡母,登时心生感慨。

李善长来的时候,见谢氏大着肚子,哭成泪人。

徐允恭兄弟披麻戴孝,满是悲伤。

李珊长走上去,安慰谢氏。

此时,他在外边听到,太子朱标驾到的声音。

“恭迎太子殿下!”

朱标第一时间前来,众人赶紧迎接。

“见过太子殿下……”

谢氏母子等人,也抱着身体不适,出来迎着朱标。

“徐家婶婶,节哀顺变!

我今日代父皇过来给徐叔叔上香……

父皇本应该亲自前来,但奈何太过伤心!

他伤了身子,太医让他不得出门……”

他说完,场面变得十分寂静,众人的目光也变得玩味起来。

是皇帝不能来,还是不想来?

这个问题萦绕众人心头。

谢氏面上看不出表情,只是道:

“多谢陛下。太子殿下能来,就是我家老爷的福分!”

朱标的面上,也带着一丝尴尬。

本来很是亲密的关系,如今充满微妙之意。

太子走到徐达的灵堂前,三跪九叩。

很是郑重,他的行为倒是获得许多人的好感,但越是如此,众人心中也越是觉得,宫里那位,显得有些薄情寡义。

“奉天承运……”

皇帝虽然没有来,但该给徐府的赏赐并不少,太监在太子拜过徐达之后,太监开始念出皇帝赐予魏国公府的东西,那串长长的赏赐,让后院正在喝茶的徐达,听得百感交集。

“能亲眼见证自己的死亡,也算有趣!”

徐达对身边的张异说道,张异笑着说:

“陛下将他的薄情寡义,也算演得淋漓尽致,若不是知道另有隐情,外边有不少人,恐怕心寒了吧?

效果很好,消息传回漠北,那位齐王殿下,大概会信了九成!”

徐达无声点头,别说其他人,救他见朱元璋做的这些事,他都有点愠怒。

不过他明白,不是老朱绝情,是张异的剧本写得太好了!

听着大家悼念自己,徐达总觉得不太适应:

“我回后院准备,今晚本公连夜离开!”

他留下张异自顾听着热闹,人往后边回去。

张异等徐达走后,深吸一口气,却悄悄朝着前院摸过去。

他想看看,传说中的太子殿下长什么样,却一头撞上红着眼睛回来的徐家丫头。

“你怎么回来了?”

张异偷窥的动作,被抓了个现行!

“啊!”

他突然感觉腰部剧痛,却发现是那丫头在掐自己。

“你干嘛?”

“叫你将我爹写死……”

徐家丫头红着眼睛,死命掐张异。

第九十八章 男女互换,你是我的道侣吗

张异哭笑不得,他动动笔杆子倒是爽了,可就是苦了徐家人。

谢氏有身孕在身,徐允恭和徐妙云兄妹几个,也要出去应付其他人。

且不说装得累不累,徐家姐弟几人,也提前预演了父亲未来死亡的情景。

徐家丫头这个模样,明显是触景伤情。

张异讪笑,在这件事上他有些理亏。

好在徐家丫头发泄之后,将她推回去:

“你回去后院待着,若不然被人撞见了,岂不是前功尽弃?”

张异脸上有妆,可以保证就算认识他的人,一眼也未必能看出来。

不过徐家丫头拦着他,他想偷窥的想法自然落空了。

等到他被推到后院去,徐家丫头才舒了一口气。

她转身去拿了一个物件,继续往前院去。

前院,依然是车水马龙的样子。

徐达的葬礼,只有他应该有的规制。

只是从朱标走后,在场的宾客似乎看出了什么?

哪怕是皇帝给了魏国公的家眷和子弟许多封赏,也不足以让他们高兴起来。

徐达都落得如此下场,他们伺候的那位君王,太过凉薄。

官场是最现实的,伴随着徐达的死去,他们对徐家孤儿寡母的态度,也淡了下来。

反正已经在太子面前表现过了,许多人也告辞离去。

包括淮西一脉的人,态度也有些许微妙的变化。

不过最让徐家丫头生气的,是蓝氏!

常遇春有军务不能回来,她代表镇国公府,前来祭奠。

但蓝氏亲声安慰谢氏的时候,那不经意间的得意和幸灾乐祸,清晰可见。

徐达和张异在后院品茶,也算是见证了人情冷暖。

张异想观察这位魏国公的反应,但发现徐达比其他人更加冷静。

他对徐达的觉悟比他想象中更高。

徐达是老朱手下,少有的几个得了善终的功臣,徐家也是香火延续,一直获得恩宠的家族。

能在老朱的屠刀下逃过,并且香火延续。

这和徐家初代家族徐达的处世智慧有关。

因为不期待,也知道自己的本分。

所以对于人世间的炎凉,才能看淡。

徐达在自己“死后”的第四天,悄无声息离开京城。

皇帝的锦衣卫护送,而且他也化上了张异给他遮掩的妆容。

“张异,他日蒙古铁骑进入中原之时,可有胆子跟我在北平府,等着他们前来?”

徐达走之前,邀请张异前往北方。

张异愣了一下,旋即爽快的答应下来。

徐达走后,张异开始给北方去信,将他收集到的情报,一一做了分析。

将这些情报送走,张异就在京城,静静等着,风暴来临。

该做的都做了,接下来就看蒙古人敢不敢下中原了!

能不能学习岭北一战的耻辱,在此一役。

徐达的邀请,倒是提醒了张异。

他如今的身份,其实留在京城并无大用。

既然如此,不如出去走走,他也有一些事,想要验证。

张异是个说做就做的人,他首先去找周通,讨了一个能通行全国的路引。

然后,就开始着手准备远行的事。

给老张去信报平安,又去偷偷看望孟家母女,

在徐达“出殡”之后,张异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收拾好衣装

他准备跟京城的故友,一个个告辞。

“你准备去哪?”

临走前一天,张异特意去看望谢氏母子,请她们代为照看孟瑶他们。

徐达“死后”,魏国公府冷清不已。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