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页(1 / 1)

加入书签

('

他想起最近关于青衣宰相的传言,似乎有所感触。

“不会是这混蛋,给我弄出来的动静吧?”

张异留了一个念想,继续跟着太监走。

胡惟庸等人,进入御书房之后,都跪倒在皇帝面前。

“微臣见过皇上!”

“你们都起来吧,聊聊正事……”

胡惟庸等人起来之后,他主动开口询问皇帝:

“陛下,臣听说,二殿下已经在宁波登陆,正带着日本的国王,朝着京城来……”

……

“太子殿下!”

“你小子,终于舍得回来了!”

朱标见到张异的时候,整个人眉飞色舞。

他迅速放下手中的工作,快步走到张异面前。

和朱元璋一模一样,拍了拍张异的肩膀,说:

“壮实了不少……”

张异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太子殿下,您跟陛下的反应是一模一样!”

“哈哈哈!

来,坐着,咱们兄弟俩聊聊!”

朱标拉着张异到一边,聊起这些年的事情。

张异给朱标汇报了北方的情况,尤其是关于顺天府的城建。

“当初父皇只是让你出去避避风头,谁知道你又搞出一件大事!

当初文武百官听说你要自费修路,都准备看你笑话!

可你转手将江南富户都骗到顺天买房,一举成为顺天第一首富……

如今应天府的百姓都知道你,你都成为说书人口中的传奇……”

朱标想起两年多以前的事,百感交集。

张异是个注定不会默默无闻的人。

“要不是迁都的日子都定了,本宫都想亲自去看看你建造的城市!

不过也无所谓了,反正一年多以后,迁都的工作就该开始!

而你这次回来,就别走了!

至少,也要将你终生大事,给定下来……”

朱标的眼中全是笑意,张异难得老脸一红。

“本宫初次见你的时候,你还是个七八岁的孩童,这时间飞逝,转眼你都要成家了!

虽然你我无兄弟之血缘,但感情却胜似兄弟!

能看见你成家,本宫十分高兴!

而且,成为徐达的女婿之后,你身上的压力也会小一些!”

“压力?”

张异似笑非笑,朱标读出他眼中的嘲讽。

他尴尬一笑,自己一时间糊涂,倒是失言了。

“现在,弹劾你的奏疏,每天都有!

有不少还是顺天府那边发来的!

父皇本让你去避风头,可这近三年来,你出的风头一点不小!

这些人都惦记着你呀,虽然父皇不为所动,铁了心保你。

但对此情况也是不厌其烦。

等你和徐家丫头完婚之后,你成了徐达的女婿!

那些人自然而然,会给你几分面子!”

“面子?”

张异呵呵笑:

“难道陛下真的想让我跟胡惟庸等人讲和?”

朱标脸上,浮现出一丝尴尬之色。

张异这小子,扎心的本事是一点都没落下。

从本质意义上说,除了跟胡惟庸当年那场矛盾,造成了他们之间不死不休的局面。

张异其实和大部分官员并没有什么大仇恨。

百官仇视他,是因为张异这些年做下的事,一直都在处处针对整个文官阶层。

他们痛恨的不是张异这个人,而是他做下来的事。

除非张异改变他的立场,不然别说徐达,就他是皇帝的驸马,又有何用?

张异相信,面对这种权力的斗争。

别说他,如果不是老朱强势,文官集团说不定会让他失足落水身亡……

所以朱标所谓的徐达的女婿,只是个笑话。

“也不能说讲和,至少将明面上的火药味压一压!

毕竟,你举行国祭的事情,现在还在争论不休!”

张异听朱标说了一下事情的大概,明白了如今压在他身上的压力。

将日本国王押回应天,老朱的这场国祭,是祭奠这些年被倭寇杀死,或者因为抗倭战死的百姓和将士。

这是一场振兴国威,也是安抚百姓的政治大秀。

尝到引导舆论甜头的朱元璋,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凝聚民心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这场国祭重要,张异这个主祭之人,才有争议。

老朱隐约想借这次机会,落实张异的国师的名分。

可,文官集团又如何肯轻易同意?

这越是朱标头疼之下,胡言乱语的原因之一。

“另外,关于这位日本国王的处置,咱们内部也有争吵……”

……

张异闻言一愣,关于天皇的处置,还有什么异议?

朱标没有卖关子,直接说出来龙去脉。

小日子在这两年不好过,当大明远征的时候,他们本来还觉得没有什么?

这些年,只有小日子的浪人朝着周围输出倭寇,谁见过华夏给日本输出过战争。

加上百年前的神风庇佑,小日子的国王一开始收到来自日本倭寇从海上传回来的消息,还十分不屑。

可大明的船坚炮利,很快给这些人上了一课。

大海上,日本那些小舢板,还有他们养的海盗,基本上是飞速溃败。

等到常遇春带着陆军登陆,那些人见到大明不过一万多的军队,又喊出要将这些人屠杀的口号。

只是,曾经的大名第一猛将,如今转型指挥的常遇春,很快交出他转型后的第一份答案。

他带着一万多的大明军队,开始了自己的虐菜之旅。

灭了南朝之后,北朝天皇才彻底慌了。

他们一边抵抗,一边派人求饶,只是常遇春早就领会老朱的心思,压根不给机会。

这些人没办法,只能通过海上的力量,前往大明求饶。

天皇递上国书,要称臣。

可是,他们遇上了老朱,这个压根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自然不会同意。

此时,关于东方战场,朝中就开始出现杂音。

以杨载为代表的一批人,说起日本和中原的关系,主张大明见好就收,接受日本的归降,重新回到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

而朝廷的天兵,自然要退出来。

老朱哪能接受这样的后果?还直接训斥了杨载。

只是,这种意见,其实在大明一直很有市场。

就算是如今日本国王被擒,百官也依然主张放他回去。

“放屁!”

张异少见的失态,忍不住破口大骂。

战争都进行到这份上了,哪有什么放他回去的道理。

比起朱元璋,朱标乃至大明所有人,他比任何人都痛恨小日子。

只有经历过华夏那百年屈辱,知道华夏因此承受多少苦难的人,才会体会到张异的心情。

大明的人体会不到,但张异依然认为老朱不应该放弃。

所谓的天朝上国的观念,该丢进垃圾桶了。

朝贡体系,不过是中土王朝因为无力管理更远方的国土,设置出来的一套备用体系。

如今大明的军舰都怼到别人家脸上了,还退出来?

那不是放屁吗?

当然,张异也明白文官集团那些人是怎么想的?

无非就是中土王朝的格局,王道之类的理念。

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这些源自于农耕文明的思想,开始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张异也第一次在现实中感受到,两个利益集团思想的碰撞。

没错,当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后,朝廷的精英阶层,不可避免,会出现两种声音。

以后随着海外资源朝着大明汇聚,这种生产关系带来的改变,只会让许多人更加无所适从。

张异深吸一口气,他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如果换成别的皇帝,他还担心老朱沽名钓誉,可他是朱元璋,论不要皮脸,他估计比自己还厉害。

“所以,陛下没有同意?”

“那是自然!”

朱标想都不想,直接回答张异:

“他们不知道大航海背后的意义,可父皇如何不知?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