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页(1 / 1)
('
“臣不明白,陛下既然已经掌握了局势,为什么不……”
相比起更加了解朱元璋的姚广孝和张异,王大人,王海,对于老朱的行动表示不解。
作为顺天府的知府,也算是老朱简接提携起来的嫡系。
他并不算是狂热的道学先生,对朱元璋也有足够的忠诚。
他也是老朱这些年留下来的不算底牌的底牌之一。
在满城不知道信任谁的时候,张异和姚广孝见证了朱元璋通过周通去联系了一些他们想不到的人。
而这些人,也是毫不犹豫的站在了老朱身边。
这位王知府,就是其中之一。
从老朱顺利出城开始,其实所谓的造反,已经成为了镜花水月。
可朱元璋的表现,经历过最初的暴怒之后,却变得平静起来。
他甚至按兵不动,只是看着城中人的表演。
如今的应天府,却成了换地看戏的戏台。
“朕不过是,想看看朕死后,这些人的表现。
朕也想看看,失去朕之后,这天下会变成什么样?”
老朱的语气平平淡淡,可在场众人都能感受到皇帝酝酿的杀机。
汪广洋,六部尚书,还有一众臣子……
张异仿佛已经看到这些人的人头,被挂在城墙之上,也看到了天下士子,血流成河的场面。
他和姚广孝对视一眼,同时低下头。
朱元璋并没有停留多久,他很快在他信任的人保护下,消失在这座城市中。
“造反的后果,你觉得你能承受?”
张异询问他身边的姚广孝,姚广孝神色复杂。
这场动乱,并不是没有代价,春秋学院,他们有太多的学生死在这场动乱之中。
想到此处,二人都很心疼。
这些人本应该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的点点滴滴而培养出来的,却死得毫无意义。
而且,哪怕是他们看着,也不能表现出什么?
因为要顾全所谓的大局。
张异和姚广孝也准备离开,此时,路上有锦衣卫疾驰而过,后边还抓着某人。
二人注目,却发现是老陌和陈珂……
“他们也落网了!”
陈珂和老陌遍体鳞伤,上气不接下气。
张异能看到他们眼中深深的绝望。
老陌的眼神扫过街角,突然动了动。
他猛然挺身,死死盯着张异。
张异有化妆术的支持,基本和原来已经是两个模样。
他除了用化妆术让自己的年龄变得老一些,同时也沾上了胡须。
可就算如此,老陌似乎已经认出自己。
张异朝着他,无声点头。
主仆二人十年相处,张异却明白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姚广孝也发现了张异和老陌之间的交流,唉声叹气。
“如果他们死了,我必让胡惟庸,凌迟而死!”
张异默默地发下毒誓,然后,他和姚广孝消失在应天府的人流中。
……
皇宫,胡惟庸和一个孩子对视而坐。
八岁的鲁王朱檀,面对不苟言笑的胡惟庸,显得十分恐惧。
这位大明朝的宰相,他见得不多。
身为百官之首,胡惟庸以前并不需要对他一个小小的庶出亲王表现出太多的关注。
两个人如此亲密地坐在一起,尚是第一次。
而且胡惟庸告诉他,他会让自己成为天下至尊的皇帝。
皇帝这个位置,是小小的朱檀不敢想的,他不想要皇帝,他只想要娘亲。
未来的小皇帝就要哭出声,只是看着阴郁的胡惟庸,他本能地将哭声缩回去。
“陛下,您是大明未来的国君,为天下人表率,可不要这样子了!
臣会好好辅佐你的,你放心!
这几日是你父皇的葬礼,你可要好好表现!
嗯,你大哥也在,武英殿里的尸体都烧干净了,也分不出谁是谁了……
总之……”
胡惟庸说了一番,见朱檀瑟瑟发抖,言听计从。
他很满意,这个孩子是最适合不过的傀儡。
虽然他也想过直接杀了朱元璋,提着他的头,打着为天下士大夫杀狗皇帝的名号登基。
但考虑到士子内部那些人的德行,胡惟庸还是觉得,扶持一个傀儡,徐徐图之更好。
过几年,让他给自己禅让皇位,
再安排他落水死。
那就是再好不过的结局。
他挤出一丝笑容,想要安抚这个孩子,谁知道朱檀实在受不住他的皮笑肉不笑,哇的一声哭出来。
胡惟庸被扫了兴致,只是收起脸上的假笑。
他走出房间,皇宫里的人忙忙碌碌。
见到他,大家伙纷纷低下头,叫一声胡相。
胡惟庸,此时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这座皇城的主人。
他无声点头,就如一个君王一般,慵懒地看着那些人。
见这些人不跪,胡惟庸脸上出现一丝怒火,他给身边几个守卫眼神提示。
这些人拔刀,用刀背狠狠砸在那些奴才的腿上。
“跪下说话!”
“是!”
在别人的提示下,宫里的太监们才明白这位宰相的意思。
他们纷纷跪下,换来胡惟庸满意点头。
此时的他,神清气爽,虽然没有成为皇帝,但提前感受到一部分皇帝的权威,让胡惟庸心里十分满足。
虽然,坚持了十年的本能,提醒他不应该如此。
他跋扈的做派,会影响他的名声。
可他忍了太久了,从在李善长面前装孙子,到张异害死他儿子他只能强颜欢笑,到朱元璋对他的羞辱……
他为什么要忍?
这才是他胡惟庸,真正的性情。
“算了,以后注意点就行!”
胡惟庸制止了守卫的动作,离开了鲁王朱檀的寝宫,他听着远处,有隐约的哭声。
那是朱元璋一部分妃嫔囚禁之处。
这些人是昨晚的内乱,来不及跑到坤宁宫的妃嫔,他想起这些人的身份,身体有了反应。
不过终究没有精虫上脑,他明白自己想要稳住局面,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汪广洋他们因为自己的承诺,愿意帮助他稳住朝廷的局势,也稳住天下人。
但北方的问题,还没解决。
蒙古人不说,就是徐达带领的大明军队,如果没有应对手段。
他肯定难以对付。
大军中,有一个朱棣……
徐达如果拥立朱棣,派兵南下,北京城未必能守住。
如何对付徐达,乃至远在山西,陕西的大名军队,利用蒙古人拖住他们,算是一个办法。
但究根究底,还是要收回北方的大明的军权。
而如何收回?
汪广洋他们早就有了预案。
让鲁王朱檀上位,有了大义的名分,再用这个大义的名分,去让徐达他们降服。
就算徐达不降,朝廷也可以将他们定义为反贼,群起攻之。
最坏的情况,胡惟庸也是打算将北京城让给蒙古人,换取蒙古人帮他平定天下。
他不怕徐达,没了后方的后勤,加上腹背受敌,胡惟庸不怕他能搞出什么事。
当然,如果能收服,自然是好。
朝廷招降的使者,其实早就连夜出门……
他们前往各自的目的地,去招降地方上的将领。
而徐达,胡惟庸认为没有任何招降的可能。
“你派人去的时候,可曾单独给蓝玉去信……?”
他找到凌说,再次找他确认一次。
“胡相您放心,这件事我一定给您办得稳稳的……只是……”
凌说犹豫了一下,提出自己的疑问:
“以蓝玉跟太……朱标的关系,他能被咱们拉拢?”
胡惟庸笑道:
“如果朱标还活着,他大概还有念想!
但朱标已经死了,他的念想就断了!
朱家父子一死,他在朝中还有人能依靠?
除了本相愿意给他荣华富贵,他还有别的路?
更何况,本相还帮他把仇报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