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页(1 / 1)
('
然后叔侄两人商议了一下,刘琦决定,让刘备屯兵夏口,陈到,张溪和魏延三人领三千人协助刘备,同时命令水军统领陈就在沙羡策应,听从刘备的号令对抗曹操。只有刘琦自己,则带着苏飞的五千人据守西陵,作为刘备的后援。其实还是刘表那一套,让刘备顶在前面抵抗曹操,自己在后面观察成败后做出决断。之所以让刘备屯兵夏口,是因为夏口是汉水汇入长江的地方,曹操如果向东面进军,无论走水路还是陆路,必须要经过夏口,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刘琦比刘表要大方一点,好歹借给了刘备三千人马,又让一万水军在沙羡策应,比起刘表让刘备带领本部兵马屯守新野要好的多。至于刘备带来的七八万百姓,作为江夏太守的刘琦不客气的收下了。现在天下大乱,到处都缺人,这六七万的百姓,刘琦正好用来补充鄂县等刚刚经历了战乱的地方的人口,是不会留给刘备的。对此刘备倒是不介意,毕竟刘琦这个人的眼光和手段也就那样了,根本不会去想什么收买民心的事儿。而这些百姓,可都是一路从荆北跟随刘备南下的,一路上也都是刘备保护着走过来来的……将来这些百姓认可谁,还用问么?!安排妥当后,刘琦立刻跟刘备告辞,回到西陵县坐镇……夏口到底离的曹军太近,刘琦在这而没啥安全感。刘备也没有强留,刘琦在,有些事情他还不太好做,刘琦走了,刘备才好安排。刘琦走后,张溪等几人算是重新回到了刘备的麾下,再加上一个张溪推荐的水军将领陈就,刘备专门设宴招待了这几个人。陈就当场对刘备表忠心,而刘备也依然让陈就领水军,还给他加了一个“靖北中郎将”的官职。这又是一个刘备自创的官职,算杂号将军……毕竟这年头,关羽都只是偏将军,魏延和陈到都只是校尉,陈就一个新投之人,因为掌握了水军,得到这样的将军衔,已经很不容易了。再说了,陈就在黄祖属下也只是校尉衔,现在升职为杂号将军了,怎么看也算是重用。陈就因此非常的满意,对张溪也很感激……没想到当初就是并肩作战了半个月,现在居然能有这样的收获。刘备就这样,暂时在夏口稳定下来,继续操练人马,应对曹操可能的南下。而曹操呢,暂时真没管刘备。曹纯率军追击不成,还损失了一千虎豹骑,徐晃和满宠率军截杀汉津口也被关羽杀败,让曹操意识到,刘备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所以曹操暂时也不打算去跟刘备较劲,而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梳理荆州的局面上。荆州投降的太快,导致曹操一时间要接手荆州事务,也不得不依靠荆州的世家豪门们来完成。曹操先是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让刘琮离开荆州,这样他才能更好的治理荆州。当然,杀是不会杀的,曹操这个人做事从来都是恩威并重的。跟他对抗的,曹操往往不会留情面,一定要斩草除根,但对向他投诚的,曹操一向都是优待的,所以他只是把刘琮给送走,没有要杀刘琮的意思。而蔡家和蒯家这两个力主刘琮投降的荆州世家……蔡瑁跟曹操是有旧情谊的,蒯良蒯越两兄弟不仅是荆州名士,本身的能力也很出众,再加上作为荆州地头蛇,曹操怎么着也得重用一下,安定人心。在解决了荆州内部世家的问题后,曹操在荆州世家的协助下,派人前往南郡和荆南四郡招降,当地的这些太守豪族们也基本都是墙头草,压根没有抵抗的选择了归顺曹操。因此,短时间内,曹操真没有发兵向东的意思,刘备也能暂时缓一口气。可江东,现在一口气有点缓不过来了。曹操占据荆州,招降纳叛的,怎么看也不像是打下荆州就走的样子啊。荆州世家们的投降又给了江东世家做出了榜样,闹得江东世家之间的议论纷纷,整个气氛都相当的不好,感觉随时可能效仿荆州世家的样子。孙权为此很头疼,非常的头疼。因此,孙权派鲁肃过江,前往江夏。打的,是吊唁刘表的旗号,但实际上,则是来刘备这边,探听虚实。不仅探听曹操的虚实,也是打探一下,刘备和刘琦,到底有没有联合对抗曹操的势力和可能。孙权可不想当刘琮,更不能当刘琮。第106章 鲁肃鲁肃来到夏口,并没有第一时间见到刘备,而是被刘备暂时安排在馆驿里休息。原因很简单,江东和荆州是世仇。孙坚就是死在黄祖部将手里的,当年孙坚和孙策死的时候,荆州连象征性的派人去吊唁也没有,这已经是把对方当仇人对待了。就是曹操和刘备间都不这样,两者还保留着最后的体面,双方偶尔也会通信呢。双方世仇,连表面工作都不做的那种……那鲁肃突然的以使者的名义跑来江夏,想要干什么?!这种情况下,刘备真不敢贸然接见鲁肃,得考虑一下下江夏士族和刘琦的感受,所以他先召集了诸葛亮,徐庶,张溪三人,商量一下鲁肃的来意。“鲁肃此来,必是为探虚实,江东想是亦有抗曹之意!”诸葛亮胸有成竹的,对着刘备说道。这次不是正经的军议,只是四个人凑在一起商量,因此也就没有这么多的规矩,想说什么都可以说。诸葛亮先是分析了一下鲁肃这次来的用意。楞谁看到家门口来了几十万大军,还轻易的搞定了自己十几年搞不定的世仇,都不会觉得对方是对自己充满了善意而来的。江东这地方,经历了孙坚,孙策,到孙权,三世经营,已经颇有名望了,怎么看都不像是刘表那种只能依靠世家治理,自己一死就被手下人背叛的情况。江东虽然也人心驳杂,世家也不是都跟孙家一条心,但孙权也有自己的班底,有淮泗集团的支持,也有自己的心腹和军队,更有自己的野心,不会一上来就选择投降的。刘备只要稍微以己度人一下,就能猜到现在江东的心思。只是……“孙策在时,曾遣张纮前往许都,请求天子册封,曹操亦想招降江东,孙策亡故后依然封孙权为讨虏将军,两家颇有结盟之意……这鲁肃此行,试探虚实是真,但也未必就是为了抗曹而来啊。”徐庶皱着眉头,有点不放心的说道。这个时候的江东和曹操,确实关系很微妙,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江东世家打算投降。虽然当初孙策试图趁着曹操跟袁绍相持的时候偷袭许都,曹操也曾经试图在孙策死后用兵江东……但这些事儿最后到底没成。两家明面上没有任何矛盾,而且曹操在孙策死后还给孙权加官进爵,孙策、孙权的堂兄孙贲的女儿,还嫁给了曹操的儿子曹彰,两家颇有结盟的倾向……既然是盟友,投降了肯定能受到优待啊,干嘛要拼死拼活的打仗呢。不管如何,鲁肃的来意,刘备见了,一问便知。不过在见鲁肃之前嘛,刘备还是想搞清楚,鲁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江东的地位如何,能不能代表江东之主孙权的意见。这个问题诸葛亮可以回答,毕竟诸葛亮久居荆襄,对江东的主要权利架构还是有所了解的。“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昔年为周瑜所荐,后为孙讨虏心腹谋士,传言此人甚得孙讨虏器重,常与之讨论天下大事,以为畅快。”诸葛亮大致的讲述了一下鲁肃的生平,也点出了鲁肃作为孙权心腹的重要身份。“此外,庶听闻,鲁子敬其人,待人真诚,交友惟信,是个难得的至诚君子。江东有‘交友当推子敬’之言,可见一斑。”徐庶也跟着补充,这是他听说来的,关于鲁肃的传闻。刘备闻言,喜道,“即是此般重要人物,又有如此风采,备当亲往馆驿拜见。”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