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1 / 1)
('
以前看原著也好,看电视剧也罢,在这里总是感叹诸葛亮的言辞犀利,里面的很多话,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尤其是“君子儒”和“小人儒”的那一段,真的非常的经典。但现在身临其境了,张溪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这群江东文士,不应该是阻止孙刘联盟的么?!既然是阻止孙刘联盟,那重点不应该集中阐述刘备是多么的不行,不是曹操的对手,又或者说曹操多么的伟大,你刘备自己找死别来拖着我东吴么?!怎么从一开始这帮人就抓着诸葛亮是不是有管乐的能力说事儿呢?!全程看下来,也就只有虞翻和陆绩说到了一点点子上,但依然被诸葛亮轻轻接过,压根没机会借题发挥到刘备身上。所以……这到底是针对孙刘联盟的文会,还是针对诸葛亮的文会?!江东的人,不会那么无聊的非要跟诸葛亮比比谁更聪明吧……比赢了又有什么好处呢,现在的诸葛亮可没有多大的名声啊。如果不是针对诸葛亮的话……那问题出在哪儿了?!张溪不由自主的,就看向了坐在主位上,这时候一脸微笑,让人看不出心思的张昭。好像……就是这个家伙,开头就把话题带跑偏,上来第一个质疑诸葛亮有没有管仲乐毅一般的才能吧?!所以……张昭的立场,到底是什么?!他真的是投降派么?!第109章 奇怪的舌战群儒察觉到不对劲之后,张溪开始仔细观察这场文会中众人的表现了。虞翻,虞仲翔,会稽郡人士……这是江东士族。因此虞翻是认真的询问了刘备面对曹操都没有胜算,凭什么认为江东和江夏联盟了就能对抗曹操。步骘,步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士……这是淮泗集团的人。因此步骘质问的是诸葛亮,是不是要仿效苏秦张仪游说江东,这是针对诸葛亮的,压根跟刘备无关。薛综,薛敬文,沛郡人士……这个,这个是猪队友,淮泗集团都不想认可这是自己人。上来就说什么汉祚将终,曹操将代汉自立什么,不管是江东世家还是淮泗集团,都是一脸嫌弃的看着这货。有些话,自己私下说说,跟朋友讨论一下都没问题,但现在这种正式的场合,大家还都领着大汉的俸禄呢,曹操都强调说自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呢,这货上来就说什么汉祚将终,这不是忘恩负义是什么。难怪被诸葛亮骂了一顿,话都不敢说了。至于陆绩,陆公纪,吴郡吴县人,江东四大世家陆家现在的家主。但这货的水平显然跟他的族侄不在同一个档次,居然拿血缘关系说事儿,试图证明刘备的合法性不如曹操,结果被诸葛亮给喷了一顿,要不是看在他有“怀橘献母”的美名,估计下场好不到哪儿去。最后登场的严畯严曼才,程秉程德枢……这两位都是天下名士,不太好说是哪一拨的人,但这两位问的问题就更离谱,严畯问诸葛亮是研究什么前人著作的,程秉质疑诸葛亮的学问不精,从而引出了诸葛亮的“君子儒”和“小人儒”之论,怼的江东人人不敢复言。可这俩的问题,压根跟刘备没有半毛钱关系,根本就是在质疑诸葛亮学业不精而已。整场舌战看下来,张溪突然间的发现,只有江东世家的代表是在认真的质疑刘备的用意,而淮泗集团这帮人,分明就是来搅和的,全力质疑诸葛亮,就算质疑赢了,跟刘备也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这场文会的目的到底是为了破坏孙刘联盟,还是为了质疑诸葛亮的才能?!张昭,张子布,这个人,到底是持的什么立场?!最搞笑的是,这场文会没有黄盖跑进来搅局,但江东张家家主张温和顾家家主顾雍还打算说点什么来质疑一下呢,张昭立刻急不可耐的宣布文会结束,说是怕伤了大家和气啥的……张溪怎么看都觉得这是张昭在试图堵嘴,堵住江东世家代表继续发问的机会。这场文会,最后成就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美名,对江东没有任何好处。这个张溪就真的不能理解了,回到馆驿后,把自己的疑惑拿出来跟诸葛亮一起分析。而诸葛亮其实也注意到这点,但当时他要忙着嘴炮,纵然觉得有哪里不对劲,一时间真没想那么多。回来跟张溪一合计,发现张溪也察觉到了这里面有猫腻,那么就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错觉了。至于张昭的立场……鲁肃曾经说过,张昭不止一次劝过孙权,不如暂时投降曹操以避锋芒。诸葛亮仔细想了好久,突然的恍然大悟了。“张子布乃孙策托孤重臣,当不至于劝主真降……其欲降,恐亦为权宜之计尔。”诸葛亮想了一会儿,对张昭的立场下了判断。诸葛亮的意思是,张昭虽然也主张投降,但他跟江东世家的真投降不一样,他应该是想劝孙权假投降,暂避曹军锋芒。张溪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张昭诶,著名带投大哥,法国谋士诶。这样的人居然不是真心要投降?!面对张溪提出的质疑,诸葛亮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就跟张溪讲述了一件关于张昭的往事。据说孙策临死前,为了家业安稳继承的原因,选择了自己的弟弟孙权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当时孙权也才十几岁,孙策放心不下,所以叮嘱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是的,只有这句话,没有后半句的“外事不决问周瑜”,当时孙策跟前只有张昭,周瑜还在外面领兵,孙策的托孤对象只有张昭一个人。但孙策接下来倒是当着孙权的面,对张昭说了另一句话:“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那意思是如果孙权不行,那你张昭就直接取代他的位置吧,实在不行,咱们回淮泗老家,也不是不能过日子。张溪当时听了,人都傻了……这话很熟悉有没有啊,诸葛丞相?!现在的诸葛亮当然不是后来的诸葛丞相,他肯定不会觉得这句话有什么熟悉的地方,相反,他只是认为,张昭受孙氏托孤之重,不可能真的劝孙权投降曹操的。所以,按照诸葛亮的理解,这里张昭的投降,跟江东世家的投降,是不一样的。江东世家要投降曹操,那是真的投降,就像鲁肃说的那样,他们投降了,将来官位也不会低于州郡,跟现在的生活没什么区别。但张昭劝孙权投降,是要孙权相仿一下辽东公孙度,表面上投降,等曹操大军回到许都后,江东不一样还是孙权说了算。这两者投降的目的是不同的,所以张昭虽然算是“投降派”,但他也不想让江东世家们的投降派得逞,因此这次文会,对张昭来说,也是一个打压江东世家“真·投降派”的机会。张溪听得,脑仁有点痛。这个江东,未免事情也太多,太复杂了吧?!一个投降派里还得分个两派,这要是主战派也这样的话……也亏孙权这个江东之主撑得下去哈。但在诸葛亮看来,这倒是个好消息,这证明了,张昭其实是可以争取的。张昭不是要真的投降,他建议假投降也是误判了形势,被曹操的所谓“八十万”大军,以及这些年曹操连战连捷的战绩给吓到了。只要孙权坚定了抗曹,那么张昭这边就不会存在拖后腿使绊子的可能。一旦江东文臣第一人都不再抗拒抗曹了,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说服江东武将第一人了。而江东武将第一人,这会儿正在从鄱阳赶回柴桑的路上。周瑜去鄱阳,还真的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演义里说周瑜是被孙权派去鄱阳湖训练水军,但这就很扯淡。放着长江不练水军,在湖里练什么水军?!其实周瑜去鄱阳,是为了镇压一场可能发生,但最终没有发生的动乱。孙权有个堂兄叫孙贲,是豫章郡太守,他的女儿则嫁给了曹操的儿子曹彰。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