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页(1 / 1)
('
刘备得到了建议后,转头对着周瑜笑着说道,“蒙都督看重我家二弟三弟,备在此谢过……只是,此事事关重大,备亦需于诸将商议,且容议后再答复都督。”周瑜看看刘备,再看看刘备身后站着的徐庶……刚刚徐庶微微摇头的样子,周瑜又不是看不到。徐庶一摇头,刘备就拖时间……周瑜看不出来才有问题呢。不过周瑜也没太在意徐庶,以为就是刘备带来的一个参赞军机的文官而已,当下略过徐庶,对着刘备说道,“玄德公乃当世豪杰,一方主君,何须事事皆与属下商议?!再者,瑜只是借将,非是借兵,玄德公难道连这等小事都无法答应,如此,何言同盟之情?!”得,这是激将了,而且把刘备给架上去,让刘备有点不好下台了。刘备不太好说话,这时候就得徐庶出面了。“都督此言差矣!”徐庶赶紧的开口,说道,“我主与关张二位将军,虽名为君臣,然实同兄弟,此事天下皆知。都督欲借我主兄弟破曹,却不许我主与兄弟相商,此有违人情也。”周瑜楞了一下,还真没想到,这个文官居然还能如此言辞犀利的?!当下转头看看徐庶,然后起身拱手,问道,“还未请教先生大名。”“不敢,某颍川徐庶,徐元直也!”徐庶拱手回礼,做了自我介绍。周瑜脑子里大概走了一下,好像想起来了,这是情报中说的,刘备军中谋士二号人物。周瑜倒也不是太在意。一者,徐庶没啥名气,江东方面对他的情报描述并不多。二者,有些人成为二号人物,可不一定有能力,也可能是资历……周瑜大概就是这么认为徐庶的,以为他不过是简雍孙乾之流而已。毕竟刘备已经有了一个诸葛亮,一个张溪了……总不能丫命好成这样,随便找个谋士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吧?!第125章 绝北道周瑜现在对刘备的感官很复杂。刘备这个人,从北到南,屡战屡败,却依然被天下人视为英雄。刘备这个人,从一方诸侯,到寄居人下,却依然可以让关张二将不离不弃,赵云千里来投。刘备这个人……特么这个人到底哪里好?!有个能瞬间想出一整套作战方案的诸葛亮,还有个似乎文武双全的张溪……现在身边随便出来一个谋士都有着出色的战略眼光,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徐庶跟周瑜交谈之前,周瑜只认为这是一个孙乾简雍之流,刘备身边处理一下文书工作的幕僚而已。可徐庶第一句话就让周瑜意识到,这个徐庶并不简单。“都督欲平定南郡,单单借将,恐无济于事尔。”徐庶微笑着,对周瑜说道,“两家联军,不过四五万之数,而江陵城中,曹仁恐亦有二万余人,都督兵力不足,此其一也。江东之军,不习陆战,不善攻城,此其二也。都督跨江远来,粮草全走水路,从柴桑到江陵,路途甚远,此其三也。此三不利者,都督总能困的曹仁一时,恐亦无法攻克江陵,早晚粮尽而退也。”周瑜顿时脸色有些凝重了。这个徐庶,一上来就说出了周瑜现在面临的三大困难,眼光可以说非常的毒辣,比起简雍孙乾之流强多了。徐庶说的这些,其实周瑜都知道的,作为一军统帅,周瑜不可能连这点本事都没有。说真的,周瑜当初进兵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江陵城会那么难打。那个时候,曹操赤壁新败,仓皇北逃,这个时候的荆州可以说是防守最薄弱的时候。一个,曹操兵败,荆州守军士气低下,第二个则是曹操把荆州军主力都带到了赤壁,一场火下来荆州军损失惨重,这时候荆州各地,到处都是兵力不足。这时候进军南郡,最好的结果是南郡不战而降,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损耗一些兵力去攻城而已。可周瑜没想到,曹仁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收拢到这么多守城士兵,而且在曹仁率领几十骑冲阵,单独救援牛金后,曹仁的英勇表现激起了守城将士原本低落的士气。再一个,周瑜也没想到,曹仁手里居然还有一支骑兵可用,导致江东军数次进攻不利,让江陵守军坚定了坚守待援的决心。现在的问题就来了。跟一开始周瑜进兵的时候不同,现在的江陵守军和曹仁都有坚守的信心,而周瑜受困于兵力和将领的攻城经验不足,一时间真的拿江陵没办法。江陵作为南郡治所,本身城池坚固,城内粮草充足,兵力也够,就算被彻底围城,估计也能坚持上几个月的时间。可江陵根本围不住。江陵的北方是襄阳,一旦派人前往江陵北方去攻城略地,切断襄阳到江陵的补给线,就意味着这支部队要遭受到来自襄阳的围剿。越往北,越靠近曹操的大本营,那边能过来支援的军队就越多。而且就像徐庶说的那样,补给线也是一个问题。江东的补给线是走长江水路的,刘备作为盟友,暂时还不会在周瑜的补给线上做手脚。可如果派人去南郡北侧活动,那这支军队的补给线就会南郡切断,唯有东面的江夏……嗯?!周瑜突然回过味来了。徐庶突然的跟自己分析江陵城难以攻克,还举出了一二三条出来……难道是想要派人去截断曹军江陵北部的补给线?!如果刘备军愿意承担这个责任的话,他周瑜当然是再乐意不过了。只是……刘备能有这么好心?!所以,周瑜试探着问道,“瑜亦为此烦恼,只是无有良策……先生既能看破瑜之窘境,却不知有何策可以教我?!”徐庶还真的一时间没发现是周瑜的试探,因此说道,“都督何必欺我。江陵虽难攻克,然并非不可围……都督何不遣一上将,往南郡之北,绝其北道,断绝襄阳、江陵之联系,如此江陵便是一座孤城,都督不需强攻,只需围困,数月后,江陵必定粮尽而破矣。”果然,跟自己想的一样,徐庶也想到了绝北道的主意。绝北道这个事情,周瑜不是没有考虑过,但最后被他自己给否定了。因为周瑜认为绝北道不可行。一个,是刚刚的粮草补给问题。江东顺着长江运粮,途径江夏还好,至少运粮的船队是控制在自己手里的。但如果要去绝北道,那么江夏的粮草运输就得通过江夏,而江夏……就算是同盟,刘备也不可能同意你的军队在江夏随便通行吧?!而另一个,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周瑜实在想不出来,江东军诸将谁能做到真正的绝北道。绝北道这个事情本身就非常的冒险。派人深入到南郡北部,断绝襄阳对江陵的支援,这也就意味着,这支部队时深入敌后,孤军作战,本身不会有任何的支援,还得依靠自己面对来自北面襄阳,甚至汝南的曹军威胁。这就要求了这支军队的将领要有非常高超的指挥能力和胆略,需要在面临曹军压力的时候,自己做出选择和判断,既要完成绝北道的任务,还要顶住曹军进攻的压力,保全自己的战斗力。反正周瑜遍观江东诸将,好像除了自己亲自去绝北道,否则还真的没有一个将军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再者,绝北道也需要派兵,兵力不能多,否则行动不便,但也不能少,少了容易被敌人轻易击败,无法完成任务。起码的,得有个四五千人,才能去绝北道。而周瑜现在手头上的兵力不足,用来围困江陵城还勉强可以,再分兵给人去绝北道,他有点忙不过来。处于上面的种种考虑,周瑜否定了自己绝北道的想法。可现在不一样啊,这个绝北道的计划,是刘备军提出来的。刘备军,是有这样的条件的。粮草供应,刘备军可以通过汉水运输,走汉津口送到南郡北部。反正曹操赤壁一败后就没有水军了,汉水上就是江夏军的天下。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