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页(1 / 1)
('
而就在这个时候,左将军刘备亲自拜访庞府,送来了不少礼物,就让庞统上心了。庞统跟诸葛亮关系不亲密,但庞统跟诸葛亮也没啥矛盾,只是两个聪明人互相较劲而已。庞统并不会因为诸葛亮出仕了刘备,就打死不选刘备……这事关自己的功名事业,不是用来赌气的。所以庞统也借着答谢的名义,拜见了刘备,想要看看刘备的志向和才能,值不值得他庞统出山辅佐。刘备跟庞统这么一聊,两个人的脑电波就好像天生合拍一样的对上了。而且两个人一聊就是一整天,聊的兴起,刘备直接就在庞府过夜,发动了终极技能——同榻而眠。然后庞统就跑不掉了。刘备为啥会突然拜访庞府?!张溪撺掇的。刘备怎么知道庞统这个人的?!张溪撺掇的。刘备怎么知道庞统有大才的?!还是张溪撺掇的。张溪早就猜测,庞统这个人就在江陵城里。赤壁之战的时候没见到庞统献什么连环计,张溪就猜测这个庞统应该是走的史实路线,躲在江陵城里避难了。因此,在周瑜攻下江陵城后,忙于公务无暇关注江陵城人才的情况下,张溪就开始偷偷的打探庞统的消息。但庞统把自己藏的太好了,他如果不想出来见人,哪怕张溪找到庞府了,一样还是见不到。庞家可是江陵世家魁首,张溪也不敢在庞家放肆,人家说庞统不在,张溪又不能进去搜人。幸好刘备来了,然后张溪就告诉刘备,江陵城中有一位大才,跟诸葛亮,徐庶等人为友,还被司马徽称赞为“南州士之冠冕”……为了增加刘备的兴趣,张溪把演义里的“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之说都搬出来了。司马徽真没说过这话,这是罗贯中说的。但张溪为了防止刘备跟历史上那样一开始不看重庞统,特意把这话给搬了出来,增加庞统的分量。其实张溪是真的想多了。诸葛亮和徐庶这两人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已经很高了,更何况还有司马徽的那句评语……刘备已经很相信庞统的才能了。倒是张溪没事儿扯什么“卧龙凤雏”的,反而让刘备起了考教庞统的心思。但好在庞统的学识是真的渊博,跟刘备的志向和立场也来电,本人也不像《三国演义》里写的那样相貌丑陋,被刘备看轻……虽然黑了点,但庞统的长相还是在正常审美范围内的。因此,刘备和庞统两个人相谈甚欢,同榻而眠,一直到隔天离开庞府,刘备正式向庞统提出了出仕邀请。“先生大才,备深感敬佩。今欲请先生为从事中郎,还请先生出山襄助,共扶汉室!”刘备躬身揖手,对庞统说道。庞统也是一脸感动,同样躬身回礼,说道,“蒙将军看种,统敢不效命。还请主公先回营中,待统理完家事,便去营中面见主公。”张溪在边上一看,乐了。主公都叫上了,这庞统可就跑不了了。周瑜那个家伙,现在就算要强征庞统出仕,也没办法了……庞统已经是左将军府从事中郎了。一想到周瑜那家伙咬牙切齿的样子,张溪就想乐……谁让这货前几天说自己“厚颜无耻”的。张溪越想越觉得可乐,就是庞统在一遍看着心里直嘀咕……听闻这张元长也是智谋之士,今日一见,怎的如此……名不副实?!张溪不知道庞统在心里给自己下了这么一个评价,还继续乐颠颠的陪着刘备一起回营。至于周瑜嘛,他还真的没有张溪想的那么气急败坏。周瑜这个时候并没有见过庞统,自然也不可能知道庞统的才华到底如何。这年头的名士间吹捧大多有些夸张的成分,自己在江东也不是没见过所谓的名士,引经据典,谈天说地,这些人贼擅长。但一说到治国理政,用兵克敌,这帮人全得靠边站。听他们的,还不如听张子布的,假投降算了,哪儿来的赤壁大捷,占据南郡。再一个,周瑜真正看重的,不是庞统,而是庞家。庞家在荆州的名声人望太高,人脉关系也相当复杂,所以周瑜主要是想要借用庞家的力量来快速安慰江陵城的局面,尽快的恢复江陵城的生产。周瑜只是需要庞家人出仕,至于这个人是庞统还是庞林,又或者是庞家的谁,现在的周瑜并不在乎。再加上现在江陵城百废待兴,政务太多,周瑜真没有时间去见庞统,自然也不会在意庞统是不是被刘备给拐跑了。拐跑了他也不在意,只要庞家另外派个人出仕就可以了,反正只是要个名头,谁来都一样。三天后,庞统整理完家族中的事情,亲自前往城外刘备的营寨,拜见了刘备,出任左将军府从事中郎。而庞统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刘备分析一下,要不要去江东见孙权,讨要油江口容身。而庞统对这件事的态度是——去!当时张溪就不乐意了,赶紧的再次力陈去的风险,而且要刘备再等等,等徐庶和诸葛亮的回信后,再做决断。但庞统却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才华展示。“周公瑾却有不利主公之心,然则此番主公前往柴桑,有惊无险也!”庞统劝说刘备道,“其一、周公瑾屯兵江陵,虽有大功,却不得擅离,其欲对主公不利者,不过书信一封尔。其二、鲁肃身在柴桑辅佐孙讨虏,其人乃盟约发起者,必然全力维护盟约,护佑主公周全。其三、孙讨虏少年承业,本无功绩服人,如今却击退曹操,名满天下,正是意气风发之际,岂会擅自背盟为天下笑?!”庞统一下子举出了三个例子,来证明刘备去江东不过是有惊无险,就算周瑜想要暗害刘备,孙权和鲁肃都不会答应。说的有道理……但万一呢?!张溪还是觉得,这事儿太过冒险,再次劝谏刘备,说道,“庞从事之言虽有理,然主公岂不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主公身系全军安危,岂可轻易犯险?!溪之见,还是得诸葛军师和徐军师之信后,再做决断不迟。”庞统顿时皱眉了,说道,“自古成大事者,焉有不犯险者?!昔日高祖皇帝亦有鸿门宴之急,不也化险为夷?!主公此番前往柴桑,只需小心谨慎,当无大碍矣。”啥就“无大碍”了?!这么喜欢犯险,怪不得你将来被射成刺猬。张溪还要劝,但刘备这时候却已经做出了决定。“元长无需再劝,吾意已决。”刘备摆摆手,微笑着,对着张溪说道,“来日辞别周公瑾,吾当亲往柴桑拜见孙将军,商讨油江口之事。”“……诺!”第143章 张机刘备在江陵城逗留了十日,在江陵城中交好世家,拜访名士,在庞统的引领下,跟江陵世家代表们谈笑风生。周瑜有点被恶心到了。不是被刘备这样明目张胆的收买人心恶心到了,而是江陵世家的做派,庞家的态度,让周瑜很不满。他周瑜可是堂堂南郡太守,刘备只是一个过路的。他周瑜可是庐江周氏出身,是世家子弟,而刘备,只是一个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卖草鞋的。虽然说刘备是汉室宗亲,但这年头的汉室宗亲真不值钱,江陵城里都能刨出好几个来。如果没有当今天子朝堂认叔,刘备这个汉室宗亲的含金量更加的低。周瑜就不能理解了,为啥刘备能比自己这个世家子弟还受欢迎,庞家为啥宁可派人出仕刘备,也不愿意派人出仕自己。说嫉妒吧,有点,但……反正刘备要走了。刘备在江陵城呆了十天,终于派张溪去跟周瑜告辞,说是要去柴桑面见孙权,商讨油江口之事。按照周瑜的估计,刘备这一去,基本也就别想再出来了,所以嘛,这家伙爱怎么收买人心,周瑜都不在意了。倒是张溪,周瑜特别置酒款待,以作饯别。在周瑜看来,刘备这次去柴桑是凶多吉少,对刘备原本的手底下人,周瑜觉得也有必要提前笼络一下。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