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页(1 / 1)

加入书签

('

从那以后,寇封除了必要的钱粮应酬外,基本不跟廖立打交道,甚至自己都不住在城内,而是一直住在城外的营区里面,就是不想看到廖立。

现在,这个廖立,对自己那样也就算了,还敢把自己兄长轰出来?!

寇封顿时就急了,要亲自带兵,去太守府评评理,顺便给自己兄长出出气。

张溪赶紧给拦住了。

好家伙,带兵去……你是要造反呐?!

话说这个二哈,这几年一直不在他身边,怎么感觉他的性格越来越急躁了?!

说好听点是刚烈,说不好听一点,这就是做事不过脑子啊。

出气的事儿,暂时先不着急,但寇封这个性子,张溪还是得说道说道。

“公仲,如今你也是一方镇守,一军主帅,岂可如此冲动?!”张溪板着脸,训斥寇封,说道,“将不可以怒兴师,做事之前,先冷静思虑,三问而后行……我以往教你这些,你都忘了?!”

再这么下去,孟达的仪仗队大概率又要保不住了。

可寇封依然不解气,说道,“那廖立不过一无能之辈,文不懂安民,武不知战略,又妄自尊大,不敬兄长,居然敢轰兄长出门,此等作为,岂能于其干休?!”

寇封越说越气,又一次要回营叫人了。

张溪顿时一拍案几,先镇住寇封。

寇封一看张溪的脸色越来越黑,只好悻悻然的重新坐下,嘴里却依然嘟囔着,说道,“也罢,今日与哥哥饮酒,且先饶过那厮,待来日再说……君子之仇,虽百世尤可报也。”

张溪一听这话,纳了闷了。

寇封这小子,最近是上了梁山了,还是最近学了《公羊传》了?!

算了,不管这家伙最近的变化是什么吧,该说的还得说。

“那廖立确实无礼,然此人乃主公亲命的上沙太守,为你我上官,即便我等不满于他,亦可上书主公,陈明厉害,岂有带兵围府之理?!”张溪先是讲着道理,然后又是对寇封一番劝说道,“廖立之事,公仲无需多理会,安心领兵,防卫地方,乃是公仲职责,做好本职既可,万不可节外生枝。”

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廖立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他是刘备任命的,咱可以不给廖立面子,却不能不遵从主公的安排。

至于廖立这个人嘛,张溪有办法对付他。

告状这种事儿,虽然小学生行为了一些,但,有用就行。

第194章 张溪告状

张溪决定学习小学生,写信给刘备告状。

不仅自己写,让寇封也写,两个人从军政两个不同的角度,跟刘备告状。

当然,如果非要用比较高级的词汇来说,这叫弹劾。

弹劾长沙太守廖立不作为。

很快的,刘备就收到了两份弹劾信。

看完这两封来自张溪和寇封的弹劾信以后,刘备思考了很久,最终决定,把诸葛亮和庞统两个人一起找来,商量一下这事儿该怎么办。

区区一个长沙太守的事儿,刘备犯不上这么紧张。

之所以这么兴师动众的把两大谋士叫来,是因为最近刘备集团内部也隐隐的有些不稳当。

随着大量的荆州籍官员入仕,占据刘备集团内部的位置,导致了元从派和荆州派的摩擦日渐增多。

有些时候,刘备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有些时候,刘备也对两派人物的一些做法,感到不满。

荆州派仗着本地资源优势,挤占属于元从派的利益空间,而元从派则仗着资格老,也不停的排挤荆州派的生存空间。

刘备不是孙权,他不喜欢玩制衡那一套,也不想看到自己麾下的官员们互相勾心斗角的,影响团结。

现在他刘备的地盘才多大啊,这么快就开始内讧,那等到将来壮大了,这种问题岂不是会层出不穷?!

尽管刘备想一碗水端平,但刘备也知道,涉及到双方利益的时候,他这个主公如果只是单纯的公平对待,恐怕起不到太好的效果,搞不好还会引起两方的不满。

而这次,张溪这个平日里人缘不错,总是嘻嘻哈哈的家伙,居然也会写信弹劾廖立……事情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所以,刘备找来了诸葛亮和庞统。

庞统是荆州士族代表庞家的人,荆州派方面天然的代表。

诸葛亮是刘备的大管家,虽然也可以算荆州派出身,但诸葛亮的立场刘备很清楚,就是站在他刘备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

而刘备,本身就是最大的元从派代表。

等人到齐了,刘备把张溪和寇封的弹劾信件,都交给了诸葛亮和庞统两个人传阅。

两个人看完了以后,都陷入了沉默。

这件事情,处理不好的话,其实很危险的。

如果写信的人不是张溪和寇封,换成是其他郡的长史和镇守将军的话,那么两个人现在要考虑的就是——长沙是不是有可能会举郡投奔东吴。

区区一个廖立,手里又没有多少兵权,偏偏还同时得罪了副手和掌军的大将……这人是怎么想的,真不怕把这两人逼急了,直接流放了他,然后投靠东吴啊。

长沙投东吴可太方便了,往北走不到两百里就是巴丘,现在两家联盟,就算真的投过去了,最多也就是打打嘴炮,又不可能真的打起来?!

还好,这是张溪和寇封,刘备在新野时候的老部下,尤其张溪在刘备集团的地位待遇都不低,不可能轻易转投他人的。

张溪稳,那寇封自然也不会翻出浪花来,谁都知道,寇封虽然刚傲,但最听张溪的话。

话说,这个廖立也确实够“勇”的。

张溪虽然是长沙长史,名义上是你廖立的副手……但谁都知道,张溪这个长史是直接对刘备负责的,你廖立这么不给张溪面子,就没想过,这样也是在打主公的脸么?!

再一个,张溪那小子,诸葛亮和庞统也是非常了解的,这就是个脾气好到不像读书人的家伙。

跟军伍中人能混到一起,跟读书人的关系也不错,一直以来在刘备军中,都是人缘最好的一个人……怎么这个廖立闹到要把张溪轰出太守府的地步?!

几乎是第一时间,诸葛亮和庞统都在心里,给廖立打上了不同的符号。

诸葛亮是直接打了叉。

廖立居然能逼得张溪这么好脾气的人都生气弹劾,可见在长沙,廖立让张溪吃了多大的亏。

如果不处置廖立,那么对元从派来说,打击就太大了。

跟张溪关系好的人,那可不是一个两个,别人不说,三将军估计能直接带人从宜都杀回来,亲自找他诸葛亮问个明白。

荆州派很重要,是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

但元从派是刘备的根基,是绝对不能丢的。

别的不说,能跟着刘备一起转战千里,从北打到南的人,忠心是没有问题的。

而庞统呢,则是对廖立打上了一个问号。

这个廖立,到底是怎么想的?!

把人轰出太守府,这基本是等于跟对方撕破脸皮了吧?!

张溪怎么招他惹他了?!

就为了区区五百人的徭役份额?!

如果事实真的是如此的话,那么这个廖立撑死只能当个幕僚,处理一下文书工作,绝对不能放出去独当一面。

但事实,真的是张溪说的那样么?!

庞统还是不太愿意相信廖立会这么低情商,毕竟是荆襄传名的人物,如果待人接物都不行,那这个名声是怎么传起来的?!

所以嘛,庞统给刘备的建议,是先暂时不动声色,由他亲自写信给廖立,询问其中缘由。

不能只听一面之词,不是么?!

刘备深深的看了一眼庞统,思虑了一会儿,同意了庞统的建议。

但转头,刘备就直接给寇封下了一道军令,在不影响长沙防务的情况下,尽量帮助张溪围湖造田,开垦耕地。

廖立的事儿,刘备给了庞统机会,希望庞统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但沼泽改造这事儿,实在拖不得,诸葛亮回来汇报后,刘备就一直惦记着这个事儿呢,哪怕动用守卫士卒,也得把这个事情推行下去。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