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页(1 / 1)
('
但这事儿,是诸葛亮提议,刘备亲自同意的,没得商量。倒也不是刘备一定要张溪去,而是诸葛亮不放心,坚持要让张溪跟着去。诸葛亮是刘备集团的大管家,要替刘备看好荆州的这一亩三分地,以防万一,所以这次是不能跟着去益州。这次入川,打的是帮助刘璋的旗号,所以名将也不能跟随。再加上关羽要镇守江陵,张飞要镇守宜都,而寇封和魏延一走,赵云就得总督荆南四郡防务,根本走不开。因此,此番刘备入川,将军们的话语权不大,军师就一个庞统,另外还有个白送的法正……看似好像够用,但实际上诸葛亮最是放心不下的。庞统的谋略诸葛亮很信任,但庞统的性格有些急躁,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就容易上头,用一些危险的谋略和计策。而法正呢,毕竟是刚刚跳反的,诸葛亮依然不是太信任。况且诸葛亮通过跟法正的几次交谈,发现这人和庞统大概是一个德行的,很喜欢用一些奇计巧计……这两人碰到一起,要是没人拉个缰绳啥的,很容易就会把主公给带到沟里去。总之,诸葛亮就是不太放心,让张溪跟着去,起码能稍微稳健一些。就张溪的那个性子,有时候连诸葛亮都觉得这人想的太多,太过于谨慎了,但现在,放到入川队伍里,反倒是最合适的。至于张溪担心的荆南沼泽改造的事儿,这根本不重要。第一个,刘备并没有做好是否要跟世家合作的决定,所以这事儿,起码在刘备没有平定西川前,还是以小规模的屯垦为主。第二个,就张溪的那点事儿,又留下了一屋子的竹简,让潘濬代为看管一下,依照张溪留下的旧例执行,大概率是出不了问题的。当然,即使出了问题也没关系,反正诸葛亮已经知道该怎么操作了,大不了他亲自下场微操。在政务领域,诸葛亮的水准绝对是当世一流的。最后,张溪这个人能文能武,不仅可以帮着刘备出谋划策,看着点庞统法正二人,也可以亲自领兵作战,弥补刘备带去的将领不足的问题。所以吧,在诸葛亮的再三建议下,刘备还是同意,带着张溪一起入川。张溪那个郁闷的……入川山路很不好走啊,而且其实刘备这次入川,也不是那么安全的。最重要的是……才刚回家,自己的夫人还等着自己呢,结果却是马上就要走。孙尚香对此意见很大,在家里不停的咒骂诸葛亮是死鱼头。也不怪孙尚香。张溪和孙尚香两个人结婚快一年了,可孙尚香的肚子一点反应都没有。当然,这里面固然是有张溪外派出差半年的原因,但……孙尚香也想早点给张溪留下香火啊。本来以为这次回来江陵,不管是张溪留在江陵,还是继续回长沙,孙尚香都可以跟在张溪身边了……谁想到来了一个入川的命令。军队出行,让带家属么?!肯定是不行的啊。所以孙尚香相当的不满意,整天在后院以教导武艺的名义,欺负小邓艾玩,给小邓艾逼得,求自己的师父,真别让自己再跟师娘学武艺了,实在不行就带着他一起入川吧。你别说,张溪还真的有点心动。小邓艾今年虚岁已经十六岁了,也已经开始发育,长的人高马大的了。这年月,十六岁从军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甚至像关平,十五岁的时候就让关羽带着上了战场杀敌。所以张溪带着小邓艾一起入川,见识一下军队生活,其实也不是一件坏事。张溪也没打算让小邓艾一直在温室里呆着,前几年学文,这几年也该好好的锻炼一下军事能力了。所以嘛,张溪特意去小邓艾的家里,拜访了一下邓夫人,说明了情况,争取邓夫人的同意。毕竟邓艾是人家的独子,不问问人家母亲的意见,张溪也不敢把小邓艾带着去西川。路太远了。邓夫人这些年,基本也都跟着小邓艾到处搬家。从西陵搬到夏口,从夏口搬到江陵,渐渐的也习惯了这种生活。毕竟是在乱世,没办法的事情。而且因为张溪的关系,邓夫人这几年过的也不错,甚至还通过孙尚香在江东的关系,在江陵地面上买了几块地,养了几个仆人和丫鬟,隐隐也有些重现当年在邓家村的气势了。因此,邓夫人对张溪是很感谢的,对自己儿子拜师张溪,也没有一开始的那种应急心态了。既然张溪这个师父让自己儿子跟在身边,那邓夫人要做的,就是给儿子收拾行装呗。就这样,小邓艾开开心心的做着准备,打算跟师父一起入川。就是孙尚香很不开心。第197章 对峙与密约刘备集团调兵遣将,准备入川的动作,显然是瞒不过隔壁的江东集团的。两家都没少往对方的地盘派细作掺沙子,微小的风吹草动不一定知道,但调兵这么大的事儿,再不知道就完蛋了。因此,孙权很快就得知了刘备在刘璋的邀请下,打算入川帮助刘璋对抗张鲁。这事儿……谁信呐!!!孙权敢拿自己的儿子打赌,刘备这就是借机入西川,取巴蜀去了。孙权顿时大为光火。好家伙,我当初要进军西川,你都让水军南下,屯兵油江口了……现在你小子想进西川?!门都没有。孙权当即下令,令孙瑜领军四千,从巴丘出发,准备以盟军的名义,“协助”刘备一起“救援刘璋”。这事儿鲁肃真的不知道,是孙权绕过鲁肃发的命令,命令还是给的宗室将领孙瑜……孙瑜只听孙权的,可不会跟鲁肃多啰嗦。鲁肃急的,一面让孙瑜稍微等等,一边赶紧赶往柴桑,劝阻孙权。不是反对孙权阻止刘备入川,但得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动不动就出兵威胁啊。再者,以怒兴兵,乃是兵家大忌。孙瑜没听鲁肃的,继续领兵出巴丘,入长江,威逼油江口。而这时候的油江口已经被刘备改名为公安,而守将,依然还是徐庶,而且徐庶身边,还多了一个副将文聘。徐庶一面过江通报刘备,然后整军备战,令文聘率领水军跟孙瑜对峙。刘备一听说江东出兵的消息,立刻召集文武商议。好在入川的军议结束没多久,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回去,倒是方便再次议事。其实也没啥好议的,刘备现在非常的光火。上次你江东要西进,我怎么劝你们都不听,一点同盟情谊都不念。如果不是周瑜病重,你们现在说不定都要打到成都了。可我呢,这才刚刚有动作,你们就派兵威逼公安,什么意思?!只有你们可以西进,我就不行,是么?!刘备当时就直接做出了安排,让张飞快速回宜都,屯兵夷陵,关羽领兵支援公安,摆出一副不惜一战的态度出来,阻止江东军的西进。孙瑜含糊了。倒不是不敢打,孙瑜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起码在江东,也算是有勇有谋的将领了。但真的打了,万一破坏盟约的锅砸到自己头上,孙瑜也有点吃不消。但孙瑜也不敢退兵,起码没有孙权的命令,他是绝对不能退的。最近孙权才在周瑜的建议下,加大了对宗室将领的提拔支持力度,自己是孙权树立起来的宗室将军的典型,如果自己不战而退,那孙权也饶不了孙瑜。所以,互相僵持着。鲁肃紧赶慢赶的,终于是赶到了柴桑,询问孙权的真正用意。以怒兴兵可不行啊。孙权这时候倒也是冷静了下来,也知道以怒兴兵不是小事儿,但这事儿吧,孙权有锅可以甩。“此乃公瑾之计也!”鲁肃顿时一愣。如果是周瑜的计策,那就不是以怒兴兵,肯定是有缘故的。鲁肃赶紧追问。孙权立刻派人去请来周瑜,两个人当面谈话。实话实说,孙权确实是脑袋一热的以怒兴兵,但周瑜离的可比鲁肃近多了,一听说这事儿,就立刻求见了孙权。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