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页(1 / 1)

加入书签

('

信用货币嘛,实际购买力跟他面值是多少无关,只跟刘备集团的信誉有关系。

而要保证刘备集团的信誉,在这个时代,并不是跟黄金挂钩,而是直接跟钱粮挂钩。

一旦使用直百钱,就需要保证刘备手里有足够的钱粮,来应对直百钱流通后造成的后果。

而百姓,他们有了直百钱,是不可能会拿去购买一些享受用的东西的,他们最需要的依然是粮食,只要官府能随时保证他们能用直百钱买到跟以前差不多数量的粮食,那么直百钱造成的通货膨胀就能大幅度的减轻,同时也能让直百钱真正流通起来,不再成为一种收割民间财富的工具。

张溪上辈子虽然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但只要稍微的思考一下就知道,民间百姓是不可能出现疯狂挤兑的情况的,这种时候只需要防备世家从中作梗就可以了。

而这一切的前提,那就是必须要立法——设立完整的,可以有效推行下去的法律。

用法治来保证直百钱的顺利推行。

而刘璋治下的巴蜀之地,是不存在什么法治的。

刘璋治理巴蜀的时候,巴蜀的世家被彻底的养刁了,惯坏了,一个个都非常的霸道,也非常的无法无天。

当初刘璋任命董和为成都令,董和厉行节俭,严惩豪强,为百姓做主……结果成都的世家豪强联合起来,要求刘璋把董和调离。

全城百姓哭求着向刘璋请命,让他不要调走董和,刘璋这才把董和又多留了两年,两年后,刘璋依然没能顶住益州世家们的压力,把董和给调走了。

自那以后,整个成都城内的世家,就彻底放飞自我了,甚至到了敢在刘璋的眼皮子底下囤积私兵的地步。

现在刘备来了,带着他的军队,打进了成都城——他可不是刘璋那种“暗弱”之主。

尽管刘备也不想才打下成都就跟世家们翻脸,但刘备同样也不会继续跟刘璋那样放任蜀地豪强们继续无视律法,欺压百姓的。

所以张溪建议的立法,本身就是刘备希望做的事情。

因此,刘备一听说张溪建议立法,用完善的法律来保证地方豪强不敢生事,同时保证直百钱的推行……立刻让人去把法正,李严两个人找来。

刘备要修法,要修《蜀科》。

第221章 《蜀科》

历史上的刘备,入蜀之后就命令诸葛亮主持修订了《蜀科》,其中其他参与制定《蜀科》的人,还有法正,伊籍,刘巴,李严等人。

而这次,又多了一个张溪。

虽然张溪不是法家出身,但对于一些现代法律多少有点了解,虽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吹吹牛逼抬抬杠啥的,张溪还真的能行。

就是吧……嗯,这年头的法律,真不讲究什么以人为本。

举个简单的例子——《汉律》规定,如果有人在闹事行凶伤人,你看到了却没有上前制止,那么你也是有罪的,轻则仗责,重则流放。

而按照诸葛亮的意思,新制定的《蜀科》里,就没有什么仗责的选项,一律流放。

现在张溪真的有点跟法正是站在同一个阵线上了——是不是制定的有点太重了?!

可诸葛亮一通‘先理强,后理弱’的理论,以及再三强调“训章明法”、“劝善黜恶”的理念……反正张溪觉得自己说不过诸葛亮,而法正也觉得自己不是对手。

这俩主要的反对派都不说话了,《蜀科》的制定基调就算是彻底制定下来了——从严从重。

其实诸葛亮这么做,目的真不是冲着百姓去的。

这年头敢作奸犯科的人,依然还是以世家豪强为主,而且百姓是不是守法,某种程度上也是看世家豪强能不能守法。

世家豪强如果守法,那么百姓是绝对没有胆子犯法的。

之前刘璋父子治理巴蜀,就是太过于放任豪强了,不管是益州派还是东州派,都是肆无忌惮的,因此蜀地百姓也跟着慢慢不守法起来。

诸葛亮严法,要整治的第一目标就是世家豪强,而等到世家豪强守法了,百姓自然慢慢的也就守法了。

而对世家豪强,你不用严法,人家真的会当回事么?!

依然还是上面的例子,根据《汉律》,打板子一类的轻责,只要你交够了罚金,就可以免除刑罚的……世家大族缺这点钱么?!

一律流放,看这帮世家大族还敢不敢以身犯法。

确定了这些立法基调后,诸葛亮等人开始着手修订《蜀科》……其实就把《汉律》稍微修改一下,加重处罚力度,然后推广实行。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而现在的刘备,暂时还没有这个时间来等《蜀科》修订完毕。

将士们的赏赐要快速兑现,迟了容易引起军中不满,所以府库里的金银,刘备已经交给各部将军,让他们给士卒们发放下去了。

然后刘备又召集了成都城里的一些世家代表,根据刘璋征收谷帛的多少,逐一返还给这些世家。

再然后,就是建立官市,发型直百钱的事儿。

是的,刘备等不及《蜀科》制定完毕后再推行直百钱了,因为府库里都能跑耗子了,他等不起。

所以只能是先推行直百钱,然后用《蜀科》来保证直百钱的流通。

至于前期可能造成的一些损失,以及世家可能转嫁损失到百姓头上……刘备真的没办法,他只能做出选择。

要么自己没钱治理蜀地,导致官府信用破产,要么对不起百姓一段时间,给自己争取时间。

刘备不是圣人,所以他选择了后者。

刘巴也知道刘备现在的处境,这种会遭人骂的倒霉差事儿既然是自己提的,那就自己站出来主持好了,也算是帮现在的主公背黑锅了。

张溪一听说这事儿,顿时对刘巴有点另眼相看……这人吧,虽然自命清高了一点,但还挺有担当的。

之后的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张溪一会儿跟诸葛亮等人商量制定《蜀科》,一边跟刘巴商量制定直百钱的推广和流行,忙的不可开交。

到了建安十九年的正月,刘备正式在成都设立了官市,规定大宗货物交易必须在官市内进行,同时第一批直百钱取代了五铢钱,出现在官市以内。

世家们对此的反应是相当强烈的。

这年头,需要大宗货物交易的人,都是世家,而存有大量五铢钱的人,也是世家。

就算刘备把直百钱铸造的很精美,一枚直百钱的重量甚至是五铢钱的四倍到五倍……但一枚直百钱是兑换一百枚五铢钱的啊。

粗浅的算法,就等于把购买力直接提高了二十到二十五倍。

哪怕是大宗货物交易,这样的大面值货币入场,也会让物价大幅度飙升。

刘备用直百钱购买原本以五铢钱作为价格的货物,可以短时间内让自己的府库充实起来,但整个官市的粮价,也开始大幅度飙升。

好在这是官市,不是民间市场,如果民间市场变成这样,那百姓就该“民怨沸腾”了。

而经过张溪的提醒,刘备也同样在民间设立了官仓,拿直百钱收来的粮食,放出一部分对外平价售卖粮食,抑制民间物价,不让世家们操纵民间物价,对百姓转嫁自己的损失。

不过这种手段,在成都城内是有效的,越是偏离成都城,这种效果就会慢慢减弱,可现在刘备真没有办法全面顾及到,必须搞到足够的钱粮来维持官府的运作。

好在刘备也算是打进益州的,短期内威慑力还在,各地世家也只是在试探刘备的底线,并没有立刻发动反扑,所以暂时,各地的粮价还在可控范围内。

当然,时间慢慢长了,也不是没有不开眼的家伙,跳出来咒骂刘备的人也不在少数,毕竟偌大的地方,总会有那么几个跳的欢的。

也不知道这些人是真的不长脑子,还是被世家丢出来探路的,总之呢,这些人在公开场合咒骂刘巴也就算了,居然还敢直接咒骂刘备。

然后法正就借口这些人早年骂过自己,现在自己要报仇……不走法律程序,直接宰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