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页(1 / 1)

加入书签

('

虽然夏侯渊后来在定军山下被老将黄忠阵斩,但这货但凡脑袋清醒一点,不自己去修鹿角,大概率也不会这么倒霉。

因此,张溪对夏侯渊是一点都不敢大意,第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就让陈到带领白毦兵上场。

而陈到也没有一下子就把所有的白毦兵带上,而是只率领了三千人,对夏侯渊大军的一处驻地,发动了一阵突袭,拆除了夏侯渊大军的两处营地。

然后吧……夏侯渊就掉转注意力,亲率大军,兵临巴东郡。

张溪一看这架势,顿时明白夏侯渊的意思了。

这是要击破巴东郡守军,然后全据巴东郡啊。

不过这样也好。

以张溪手里的军队,让他主动进攻夏侯渊是真的有些异想天开。

但如果是利用地形优势,层层设防,防守住夏侯渊的攻势,拖住夏侯渊大军的行动,那也不是没有希望。

因为啊……巴东郡这个地方,真的是好啊。

它到处都是山呐。

第237章 巴东郡保卫战(二)

巴东郡嘛,差不多就是后世的重庆一带……这地方山是真的多,山城嘛。

山多带来的好处,就是崎岖难行,便于防守。

但这里面有个问题。

夏侯渊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巴东郡西北的山地平原处,这地方还算比较宽阔,在这个地方交战,地形的优势并不大。

所以张溪的想法,是把夏侯渊能引入更为狭窄的山道中,利用山地地形,层层阻击,拖住夏侯渊的大军。

仔细的观察了地图后,张溪发现,汉丰县前方的白鹤镇,是个好地方。

因此,张溪拉着陈到,张嶷,李球三人,一起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

简单来说,就是诱敌深入。

但夏侯渊到底不是他哥哥夏侯惇,能在凉州打出赫赫威名的人,显然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莽夫。

所以这个诱敌,到底怎么诱,就是关键了。

而夏侯渊这边……其实现在的局势,也有点出乎夏侯渊的预料。

夏侯渊出兵的战略目的,不是要攻略巴郡,只是要迁民充实汉中人口。

因此,夏侯渊这次出兵三万余人,给张郃派兵一万人左右,目的只是为了扰乱巴西郡张飞的视线,同时让战线西扩,给夏侯渊创造出足够的时间来迁移人口。

夏侯渊自己都没有想到,张郃居然这么猛,一下子打到了荡石一带。

等张郃的战报传来,夏侯渊顿时下令,暂停进军,也暂停迁徙本地人口。

然后,夏侯渊就开始犹豫,到底是进兵支援的张郃,威逼成都,还是不派援兵,继续执行原定战略的时候……探马来报,巴东郡太守张溪进攻了他的侧翼,并且轻易的拔除了两座营寨。

这下夏侯渊不能再放着不管了。

巴东郡这个地方,其实本来就在夏侯渊的计划之内的。

这次出兵的目的是为了掠夺人口,而巴东郡这个地方守备力量不足,夏侯渊本来就要攻取的,只是在等张郃的进展情况,再决定什么时候进攻巴东郡。

但现在张郃进展这么顺利,夏侯渊动了心思,那么这个巴东郡,就更不能不拿下来了。

如果夏侯渊领兵西进,支援张郃,那么巴东郡就等于是处在夏侯渊大军的身后了,一旦巴东郡守军北上,直接切断夏侯渊的归路,那么夏侯渊和张郃的三万大军,就有可能憋死在巴郡内,最后被刘备集团分割包围,挨个消灭掉。

所以,这个巴东郡的威胁,必须清除。

原本夏侯渊真没把巴东郡放在眼里,毕竟细作情报上说,巴东郡北部只有三千郡兵防守,又要分散各地,一时间难以聚集。

这样的兵力分布,对夏侯渊来说,是有好处的,那就是敌方守军兵力分散,战斗力会偏弱,但也有坏处,就是让夏侯渊无法一举击破,必须一个县城一个县城的推进。

但一共就三千人,分配到各县可能一座县城一千守军都不到,夏侯渊倒也不是太放在心上。

至于鱼复的一万白毦兵,夏侯渊其实得到的情报有些偏差,他并不知道鱼复驻兵是刘备的亲军白毦兵,夏侯渊只以为是当初诸葛亮入川的时候,留下的几千荆州兵,数量上也有所偏差,夏侯渊以为是只有几千人,是用来防卫巴东郡南部的全部力量。

所以嘛,在夏侯渊看来,至少在巴东郡北部,自己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的。

夏侯渊也不是没听说过张溪的名声,知道这是一员智将,但这年头的将军名声,很多都不好说,张溪又没有什么著名的代表战役,大多数的作战都是“从攻”,没听说什么单独领兵作战的经验,所以夏侯渊倒也没有放在心上。

再加上面对自己的两万多大军,只有几千人守备的张溪不选择层层设防,反而是集中兵力在汉丰县,甚至还敢偷袭自己的营地……这在夏侯渊看来,是一种非常傻缺的行为。

张溪这种集中兵力的行为,让夏侯渊看到了一战夺下整个巴东郡的可能性。

只要击破了张溪率领的巴东郡守军,那么整个巴东郡就再没有防卫的兵力了,不管是占领整个地方,还是劫掠人口北上,完全在夏侯渊的一念之间。

而且夏侯渊手头有两万多士兵,兵力占优,并且这而士卒大部分都是跟随夏侯渊平定凉州的精锐,夏侯渊还真的不信,自己手下的精锐,以多打少,还能干不过刘备的地方郡兵。

果然嘛,事情就跟夏侯渊预料的一模一样。

当夏侯渊带领精锐士卒来到巴东郡西部,率兵对巴东郡守军发动进攻的时候,夏侯渊率领的精锐步卒一下子就连胜三阵。

第一阵的时候,巴东郡守军还稍微抵抗了一下,给夏侯渊的步卒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但随后敌军指挥官就莫名其妙的收缩了阵线,放弃了野外的营寨,后退二十里扎营。

夏侯渊一开始还以为有诈,小心翼翼的派人接收了空营后,仔细巡视营寨才发现,这个营寨的粮仓内,有不少来不及搬走的军粮,而这些军粮,居然有部分已经发霉发潮,根本不能吃。

夏侯渊当即猜测,对面巴东郡的守军收缩阵线退兵,恐怕不是不能打,而是不想打。

任何士卒遇到这样的粮食待遇,都不会有多大战斗欲望的。

至于一开始的战斗,大概是被主将逼着,不得不打而已。

不过这到底是一个猜测,夏侯渊能当上大将,显然不是白痴,所以他在第二天,又对巴东郡守军的营寨发起了第二轮试探性的进攻。

虽然没有能攻破敌军营寨,但战斗力而言,确实比昨天白天野战的时候,还要脆弱。

夏侯渊依然不放心,第三天继续进攻,却意外的发现,今天的防守,好像比前两天加起来,还要严密的样子。

不得其意的夏侯渊没有继续强攻,而是下令退军。

同时派遣细作,潜入对方营地里去打探消息。

大概是这么休整了两天,夏侯渊终于得到了细作的回报。

据说前段时间,巴东郡士卒确实因为军粮问题,士气低落。

但两天前,是巴东郡太守张溪亲自押运了一批粮草过来,并且当着士卒的面打开,全都是上好的稻米,然后张溪又在营寨内鼓舞军心,所以这两天巴东郡士卒的战斗力才会突然提高。

这个情报的真假,夏侯渊倒不太怀疑。

毕竟如果是他站在张溪的角度,应该也会玩这么一出来临时鼓舞士气,张溪会这么做,也不愧他有“智将”的名声。

关键是之后要怎么收场,能不能持续有这样的粮草供应,这才是关键。

因此,夏侯渊并没有急着进攻,而是让士卒们继续屯营休整,坐看对方营中反应。

急着进攻,可能会把对方的士卒逼入绝境,一旦对方意识到这一点,可能会以死相拼,这样己方的损失就会比较大。

还不如等等,静观其变。

又过了四五天之后吧,夏侯渊突然听到对面营中发生了喧哗,赶紧出营帐观看,结果发现敌军大营内乱糟糟的,到处都是火光和人影,不少人甚至在试图逃离营寨。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