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页(1 / 1)

加入书签

('

以前人家可是只需要有人推荐一下就能当官的,凭啥来跟寒门子弟一起考试,寒门子弟,他配么?!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本质,就是要剥夺世家们的经义注释权和话语权,现在又来了个科举制,要剥夺世家掌握的人事任命权……益州世家会造反的,全天下的世家也都不会再欢迎刘备,刘备在这群人嘴里,大概率能相比桀纣了。

想明白一切后果的诸葛亮真心头疼,这个张元长,真心不省心啊。

鱼鳞图册的事儿,张溪已经是非常得罪这个时代的世家了,现在又来这么一个三连套……难不成元长跟天下的世家大族都有仇,非要把世家们往死里整啊?!

本来诸葛亮还打算,在巴东郡跟张溪解释清楚后,立刻赶回成都去的,但现在真心不敢走了。

策略都是好策略,但这应该是用一百年,甚至两百年去做的事情,张溪不该现在一下子都拿出来的。

诸葛亮现在真心希望,张溪还是赶紧的去陪一下待产的孙尚香吧,千万别在他面前添乱了。

张溪就这样,被愁眉苦脸的诸葛亮给送出了馆驿。

不过临走前呢,张溪倒是想起杨家的事儿来了,就跟诸葛亮说了一声,杨家有意代理巴东郡纸张制造的事儿。

诸葛亮敏锐的抓住了张溪嘴里“代理”的词儿,然后简单询问了两句……结果张溪又被诸葛亮给抓回馆驿里去了。

诸葛亮也埋怨张溪,前面净说些要一两百年才能做成的主意干什么,这种现在就能做的主意,为啥不早说。

所谓“代理”,是张溪下意识的把杨家的行为,归类为后世代理经营的那一套游戏规则里,说出来的词儿。

顺便的,张溪就把后世代理的一整套流程,跟诸葛亮讲述了一遍。

简单来说,就是把地盘归置归置,划分一下区域,每个区域选择一个人出来当代理人,每年交一定的代理费,其他区域的人不能跨区域销售,以五年或者十年为限期,做得好就做,做不好就换人。

这样总公司就获得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同时也不用费心去管理,但一样可以通过更换代理人来保证自己的利益。

而代理人也可以凭借总公司的支持,在该区域进行独家销售,不得跨区经营也能保证自己的一家独大。

双赢的选择。

诸葛亮一听,这不就是现成的,可以让中央加强地方掌控,同时分裂地方世家势力的好办法么?!

有这种好主意你不早说,净扯什么科举……难不成你跟我也有仇?!

张溪表示我不知道啊……是真的不知道。

张溪压根不知道这一套所谓的代理制度,其实是从唐朝划分天下监察道的基础上借鉴引用过来的,本身是一种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并不是简单用来划分代理区的。

用这种代理制度来选择造纸代理商,既可以满足现在的局势,不大面积推广纸张,刺激世家的神经,又能借此分化世家之间的关系,借此在各郡制造出一些刘备集团的代理人,加强刘备集团的话语权。

最重要的是,代理商是有年限的,如果有人做的不好,刘备完全可以收回代理权,扶持另一个愿意合作的世家。

至于造纸术……这玩意儿必须归刘备掌控,不能交给世家,包括之后的印刷术,制墨术一样,谁敢伸手就剁手。

所以嘛,诸葛亮得知了杨家的诉求后,亲自出面,约见了杨家的家主杨既,跟他详谈了合作条件。

诸葛亮表示,纸张制造,只能是在成都完成,但是地方上纸张怎么分配,怎么发售,甚至怎么去攫取利益,这个刘备集团不会干涉,可以完全交给本地世家来负责……不过期限只有十年,十年后成都方面会重新考察。

当然,本地的纸张销售,只能限于本地,也只会交给本地世家,不能跨郡,为的是保证大家的权益不受到侵犯。

就这个条件,如果杨家愿意接受的话,那诸葛亮可以看在是张溪引荐的面子上,提前跟杨家定下君子之约,等回到成都跟刘备请示后,就可以正式任命。

当然,如果杨家不同意也没什么,诸葛亮表示可以跟黄家谈谈。

严家老家主严颜现在病重,暂时无法决策,但黄家的家主黄权现在就在成都,大家都是常见面的同僚,诸葛亮表示谈起来也会方便一些。

杨既能说啥?!

本来杨既的想法是能拿下造纸术,这样的话即使将来刘备事败,他们家有造纸术作为依仗,一旦遭到大世家的逼迫,就把造纸术交出去,这样也能保住杨家现在的规模,不会破败。

可诸葛亮不是张溪,他不好糊弄,也抠门,造纸术这种生金蛋的鸡是绝对不会让出去的,就是要逼着杨家绑在刘备的战船上。

而且有一说一,诸葛亮其实真的不用专门跟杨既谈这个,人家黄家已经是半只脚踩在了刘备的船上了,再绑紧一点其实也无所谓。

更何况……

“亮在成都时,常见元长于书信中夸赞令郎,此番前来巴东,亮欲带令郎前往成都,荐于主公任用。”

对吧,人家连你儿子的前途都提前给你安排好了,你要是再不答应,就有点不识好歹了。

再者说了,虽然不可能获得造纸术的技艺,但益州世家同样也没人能有,如果诸葛亮真的可以保证各郡不得互相干预的话……杨家可能无法成为益州顶级世家,但在巴东郡,肯定会超越严家,甚至黄家,成为第一世家的。

而且造纸术的技艺掌握在刘备手里,发行权却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样杨家依然可以用纸张发行权来笼络小世家和寒门的人心,让他们归附于杨家,又不用担心遭到大世家的逼迫,毕竟工艺流程是刘备掌控的,他杨既只是一个卖纸的,有本事你们去怼刘备去。

这事儿……可以干。

杨既当场跟诸葛亮击掌盟誓,拿下了巴东郡的纸张代理权。

第245章 去成都

诸葛亮在巴东郡呆到了建安二十年的正月,才收拾行囊,回成都去。

而这时候,孙尚香为张溪诞下一子,张溪这个起名无能星人,赶紧的拉住诸葛亮,让他帮忙,推荐一个名字……如果可以,连字都一起取了比较好。

诸葛亮也是无奈,想了一会儿,表示既然是正月生的,那就叫张正好了。

至于字嘛,就叫安直吧。

安嘛,取平安之意,直,则对应“正”这个名。

然后张溪长子的名字,就这么决定下来了。

有了名字,立马觉得诸葛亮没啥用了的张溪,亲自把诸葛亮送出了鱼复城,然后回太守府,去伺候老婆坐月子了。

诸葛亮本来想对张溪说点什么,训斥一下这货的不务正业。

但一想到这货一旦“务正业”,提出来的都是一些让人头疼的主意……算了,还是让这货陪他夫人去吧。

甚至这次诸葛亮回到成都,都打算跟刘备商量一下,要实在不行,就把张溪调到荆州去,当南郡太守算了。

这次诸葛亮回去后,就会按照张溪所说的“代理”,安排接下来的纸张推广事宜。

到了那个时候,大概率张溪是纸张技艺改良者的事情,就会瞒不住,这个所谓“代理”是张溪的建议也会传开来……这时候再让张溪呆在巴东郡,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被人骂成奸佞小人基本是可以预见的,诸葛亮更怕有些世家铤而走险,买通一些亡命之徒要取张溪的性命。

孙策那样的豪杰都因此而亡,诸葛亮可不敢让张溪冒这个风险。

这才是诸葛亮要建议刘备,让张溪去荆州当南郡太守的本意。

让张溪去江陵当南郡太守,这样可以避开蜀中世家的集火攻击,另外关羽镇守江陵,总督荆州,张溪去了那边,有关羽保护,也不会有人找他麻烦。

而且职务上也不重叠,关羽虽然坐镇南郡的郡治江陵,但关羽本身是襄阳太守,并不是南郡太守,为了方便关羽管理,南郡太守刘备方面一直没有任命。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