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页(1 / 1)
('
所以这些年蝗灾越闹越厉害,一半是天灾,一半是人祸。张溪就算做好了一系列应灾的准备,如果百姓们不配合,一样是白搭。真的,这年月当官,真不是坐在府衙里喝茶,下班了去后院调戏一下妻妾……很烦的。再加上本地的掾史都派驻到了地方,让本来就捉襟见肘的郡一级中层官吏出现了大幅度的空缺,这时候张溪,邓艾两个人,就得挑起十几个人的工作量,每天都是批阅文书到好晚好晚。对了,还有李球。之前李球被人给排挤了,回到江陵,跟张溪诉苦了一大堆,最后向张溪提议,辞去了他南郡郡丞的职务,希望去军中带兵。这个耿直的益州汉子,实在不想跟一群部下们玩勾心斗角的游戏了,觉得还是军营更适合他。军中的人,相对来说比较直接一些。只要你能打,能让大家按时的吃上饭,那么大部分人都会很听话。如果还能带着大家打胜仗,又或者能带着大家活着回来,大家就会非常的佩服你。再如果你还能带着大家一起接受赏赐,得到田亩钱粮赏赐,那大家就会非常的拥戴你。这不比跟世家子弟们说话,讲一句要猜十句来的简单。同样是益州人,张嶷这个郡司马在军营中就混的很不错,李球也打算,在军中寻找自己的出路。人都这么说了,张溪能说啥。正好呢,武陵郡徐庶那边,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去年冬天不太冷,所以蛮族们还能出来活动,加上准备的过冬粮食不够,所以武陵郡外围的蛮族就攻入了武陵郡的县城,烧杀劫掠了一番,退回山区去了。徐庶琢磨着,得报复回来,正好手头缺将,问问张溪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一下……张溪就把李球给推荐到武陵郡去领兵了。这么一来,张溪手头的人手更加的少了。连着好几天加班到深夜,师徒两个人都能明显的感觉到,对方脸上的很眼圈越来越重了。这样下去可不行……张溪琢磨着,得给自己挖掘的人才才行。一方面也算是扩大一下自己的势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不需要这么累的工作,找点帮手。就是吧……张溪仔细巴拉了一下自己穿越的这十年,好像真的没有遇到什么超级牛人。毕竟这个时代,稍微像样一点的人才,都让各大势力瓜分完了,尤其是北面的曹操,简直是丧心病狂的囤积人才,连崔州平这样的人才都不重用。这要是换到荆州来,张溪高低得把这个南郡郡丞的位置给他,过几年时机合适了,那也就是地方郡守了。第262章 忙碌建安二十一年的春耕,终于在张溪的提心吊胆中结束了。暂时还没有出现蝗灾,张溪也只能静观其变,同时继续劳心劳力的跟小邓艾两个人一起处理文书,继续当小宝。而春耕一结束吧,又一件不算大事的事情,被抬到了张溪的日程上——世家大族们答应张溪的民夫和工匠已经到位了,岳麓书院终于开始了正式的建设。这事儿,张溪总算是可以暂时的放一把心了,有了四大世家的支持,这事儿只要找个佐史随时关注一下工程进度就可以了。当然,四大世家没事儿来跟张溪说这个,也不是真的关心岳麓书院的建设过程,主要是提醒一下张溪,他们四家的纸张发行权的事儿,到底有没有着落了。而这个时候呢,张溪其实已经接到了诸葛亮从成都送来的书信了……这死鱼头倒是时尚,现在写信都不用绢帛,改用纸了。也是,纸张可比绢帛便宜的多,以诸葛亮那个抠门劲,有便宜的不用才奇怪呢。总之吧,诸葛亮在书信中告诉张溪,四大世家的事情刘备同意了,并且成都方面会专门安排一个佐史,来荆州负责荆州纸张发行的事儿。同时,诸葛亮也把拿纸张作为筹码用间的事儿,跟张溪大略的讲述了一下,并且告诉张溪,那个佐史会专门负责这个事儿,然后直接对张溪汇报,让张溪留意一下进程就好。这种事儿嘛,等人来了再说,张溪说先把刘备同意让四大世家代理发行纸张的事儿,告诉了四大世家。四大世家一听这事儿搞定了,立时对张溪一顿马屁,拍的张溪都觉得有点恶心。到了四月下旬,诸葛亮所说的佐史抵达荆州,亲自到关羽和张溪的府邸上,挨个拜见。此人姓费,名祎,字文伟。好嘛,又来一个牛人。费祎其实是荆州人,但早在刘表当政那会儿,费祎的家乡江夏,就在黄祖和江东之间来回拉锯,搞的大量世家和百姓逃亡,费家也在这个时候从江夏逃离,前往相对安定的益州避难。所以吧,费祎算是荆州人,但在益州成长起来,由他来协调这个纸张发行的事儿,两边都比较容易接受。再加上这个人的能力不错,口才和城府都不错,是个干大事儿的材料。所以呢,诸葛亮就把费祎给丢到张溪这边来,一来让张溪帮忙看着这人的能力,二来也是给费祎一个机会,独立主持工作锻炼一下,以备将来提拔。张溪莫名的有一种骄傲……季汉四相,一个是我同事,两个是我下属,这要是说出去,多长脸?!嘛,就是工作之余瞎想一下,想完了,张溪还得继续低头处理手头的工作,费祎的到来,并不能帮他减轻自己手头上的文书工作。春耕结束后,虽然大头的工作已经算是过去了,但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慢慢开始多起来了。随着岳麓书院的开建,张溪虽然派了佐史监督,但终究还是要关心一下的,不然司马徽那个老头可不放过你,他就等着岳麓书院建好后自己搬进去看书养老,甚至都做好了要在岳麓书院内去世的准备了。除了这个事儿以外,到了四月了,徭役也可以正式发动了,但张溪打算拖一下,拖到五月份。万一真的爆发了蝗灾,张溪如果无法动员百姓主动灭蝗,那就得以徭役的名义强制征发,虽然可能引发百姓的不满,但总不至于坐看蝗灾肆虐。可如果徭役安排在这个方面的话,很多事情又来不及做,包括加固江陵城墙,各地的道路养护等等……这些事儿一拖延,马良那边立刻着急上火,一天三趟的往张溪这边跑。徭役这事儿,不仅仅是南郡太守的事儿,关羽那边也需要用啊,不能一直压着啊。张溪也是无奈啊,反过来问马良,这事儿你说怎么办?!是冒着粮食歉收,百姓饿死的风险让百姓去修城墙呢,还是忍着百姓的骂,组织百姓自救呢?!马良不是那种相信天人感应的人,不然他也不会提前跟张溪示警可能有虫灾,所以这套说辞对马良来说,是有用的。两个人互相唉声叹气了好久,最终还是马良妥协了,表示会顶住关君侯的压力,但最多只能拖到五月上旬,如果五月上旬还没有蝗灾,那么徭役就该按时征发。张溪表示了同意。除了徭役的事儿,马良这次过来,还有军中的军械问题,要跟张溪商议。军中按照关羽的要求,开始全面打造苗刀取代环首刀。而朴刀呢,军中只打造了三千把,关羽打算用来武装两千人的朴刀队伍,剩下一千把作为库存备用。苗刀到现在已经打造了四千多把,关羽已经尝试着在部分士卒队伍中换装,首先要替换的,就是五千鸳鸯阵精锐。剩下的,关羽打算在年底前,凑出一万人的队伍,这方面,如果没有人督促的话,还是很为难的。马良来找张溪商量的,主要是这个问题。以前军中没有储备那么多的铁矿石和煤炭,用完了一批就得另外组织人去开采,这种事儿还只能让军中的匠户们去做,人手严重不足。这年头的采矿技术不过关,下矿洞采矿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发动徭役去做这个事儿容易引起民怨,而让军士去做吧,又耽误操练。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