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页(1 / 1)

加入书签

('

前几年荆州连年丰收,百姓家里总算有了一些存粮,但谁知道将来的年成如何?!

如果上位者不思节俭,饮酒取乐,民间必然效仿,到时候百姓可能就会把存粮酿酒卖了换钱,带动不好的风气,这不是一个上位者应该做的事情。

这种人,往好听了说是清直,但……好在张溪知道这是个什么样脾气的人。

当初在下雉,这位可是敢冒着杀头的风险开仓给流民派粮的人。

张溪赶紧的撤掉酒宴,向赵累认错赔罪……好不容易得来一个可以帮忙的人,可不能把人给气跑了。

赵累这个人吧,能力当然没法跟诸葛亮,张昭这类的内政大神相比,但他有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啊,本人也跟张溪合作过,互相之间有一定的默契,张溪用起来放心。

有点小脾气无所谓,只要是说的对,张溪这点度量还是有的。

再然后吧,张溪就可以跟赵累好好的聊聊,分别以后的事情了。

赵累只是清直,不是不近人情,既然张溪都撤了酒宴还认了错,他也不至于继续抓着不放。

赵累也跟张溪说了他跟张溪离别后的事情。

其实就是继续当县令嘛,处理下雉县的日常工作。

这里赵累还向张溪告罪,因为当初张溪结婚的时候,是邀请了赵累的,但赵累实在走不开,所以没能参加,只来了个礼到人不到。

现在见到本人了,赵累当然要跟张溪说明情况。

张溪真没在意这个,既然说到了继续当县令,张溪顺嘴的问起了赵累在枝江当县令的事情,包括一些政务上的事儿。

张溪这一说起政务,赵累立刻就又有话说了。

“郡守,累有一言,往郡守查纳!”赵累起身,先对着张溪拱手行礼,然后才开始说自己的谏言。

说到底,还是蝗灾那事儿。

枝江县,现在已经有了一些飞蝗的苗头了,赵累第一时间发现了,打算组织百姓扑杀飞蝗。

但百姓对此相当的惶恐,认为老天爷派来的惩罚使者,凡人怎么可以轻易扑杀呢?!

赵累解释了半天,上到乡老,下到百姓,都认为即使有蝗灾,那也是天命,他们不敢下田去扑杀蝗虫。

赵累实在没办法,只能找到驻扎在本县的郡掾,希望他出面组织百姓扑杀蝗虫。

结果郡掾直接给他来了一顿天人感应说,说这是天子失德之故,只有天子告罪上天方能免除灾难……赵累很想给他两个巴掌。

天子现在自身都难保呢,你跟我说他失德?!

他失德什么了?!

本来赵累就为了这事儿发愁呢,结果就接到了张溪的调令,让他去江陵城当主簿。

赵累本来还想留拒绝调令,留在枝江县继续劝说乡亲们扑杀蝗虫,但一想到自己说什么都没有用,倒不如去南郡城,说服张溪下令扑杀,这样效率更高一些。

所以赵累就来了。

赵累了解张溪啊,知道张溪不是那种读书读傻了的人,所以他希望劝说张溪能重视起飞蝗的事情。

张溪当然非常重视……从二月份就一直提防到现在了。

眼看着就要五月份了,也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县的掾史报告说有蝗灾迹象,张溪还以为这次只是判断错误了,其实根本没有蝗灾。

结果赵累说有,掾史给忽略了。

特么张溪当场砍人的心思都有了。

以前这帮混蛋跟李球对着干,自己忍了,退了一步,把李球给调走了。

现在这帮混球还在混日子是吧?!

张溪当即拉着赵累一起去了书房,写下文书命令,要求各县县令及掾史汇报蝗灾情况,同时下令,把枝江县的驻守掾史夺官下狱,押回江陵城发落。

至于枝江县,张溪立刻行文给枝江县的县丞,让他暂代县令之位,组织百姓扑杀蝗虫,准许他动用本县徭役份额。

做好了,他就是新的县令,做不好,他来跟这个倒霉掾史一起作伴。

再然后,就是等消息。

大概十天之后,枝江县的掾史被押解回江陵城,张溪当众宣布了他的罪责,然后直接处死。

严格来说,这位的罪责不该死,了不起罢官而已……但现在的张溪,需要的是有人站出来给自己一个交代,这个掾史就是撞到枪口上了。

飞蝗的事情,从二月份就已经耳提面命的说到现在了,张溪把郡中掾史安排到地方,本来就是要他们随时关注飞蝗的事态的。

结果枝江县的飞蝗已经有苗头了,他不仅不上报,还拦着赵累不让赵累上报……这就是找死了。

再加上之前李球的事,张溪已经退让了,不可能一直这么对荆州世家退让下去,他们只会越来越得寸进尺。

因此,张溪才非要重办这个掾史不可,目的也是为了震慑一下荆州的世家大族们,如果太过分的话,张溪不介意一拍两散。

别忘了,现在是乱世,有兵有粮的刘备集团,也不是好惹的。

第264章 蝗灾

重惩掾史的事情,张溪早就跟马良和关羽通过气了,这次不仅关羽站在了张溪这一边,就是马良也没说什么。

马良很清楚世家的做派,也知道张溪这次要是再退让,那就可能涉及到刘备集团的利益损失了。

而且马良也觉得,如果这事儿是世家在背后推动的试探,未免就有点太过于丧良心了。

所以,马良主动找到了四大世家的人,帮着张溪两面疏通,同时着重强调了蝗虫的危害性。

四大世家一听说可能要闹蝗灾,当时也急了。

飞蝗可不挑谁家的粮食,它不仅吃百姓的,也一样吃世家的啊。

一旦飞蝗肆虐,那么世家也会遭到很大的损失。

你拿别的事儿跟张溪玩试探,四大世家没意见,但不能拿这种事情开玩笑的。

四大世家互相问了一下,问问是哪个缺心眼的货出的这种馊主意……结果四家都说跟自己无关。

哦,跟大家都没有关系啊……那就让那个蠢货去死好了。

所以嘛,张溪处理这个掾史的事儿,别说遭遇到什么阻扰了,连个求情的人也没有。

而这个掾史一死,南郡诸县的驻守掾史和县令们都不敢怠慢,纷纷上报了自己县内的真实情况。

事实上,这次的蝗灾,有,但比起张溪想的,要小的多。

确实有蝗灾的倾向,但主要集中的在江陵城西侧。

比如枝江县,孱陵县等地,都发现了一些飞蝗的迹象,而且数量并不大。

要扑灭这两个地方的蝗灾其实不难,唯一的难点是百姓不愿意去扑杀。

因此,张溪允许了两县动用徭役,强征百姓扑杀蝗虫,否则就充军流放。

孱陵县的县令还有所犹豫,迟迟不敢行动,但枝江县的县丞却顶着百姓们的咒骂,强行征发徭役灭蝗。

不得不说,敢这么做的人,还真的是个狠人……张溪赶紧的问问赵累,这个县丞,到底是何方人士。

毕竟赵累曾经是枝江县令嘛,县丞是他的副手。

赵累告诉张溪,县丞叫州泰,是荆州本地人,也是寒门出身,平时两个人很聊得来。

张溪一开始还只是觉得这位名字不错,跟江东大将周泰的名字读音相近……然后才反应过来,这位好像也不是省油的灯啊。

好像是曹魏那边的人,淮南三叛中立功的人物……可他怎么会在荆州当县丞的?!

不过现在没有那个心思来追究这些,如果这个州泰这次能处理好蝗灾的事儿,那么以后也自然的会加入到张溪的人才夹带里来。

枝江县有这么一位不拿自己名声当回事的狠人在,大概率是不太会再出差错了,而孱陵县这边……张溪给出了第二道公文。

这是第二次机会,如果孱陵县令依然犹豫不动的话,那么第三封就是撤职令了。

孱陵县令到底是咬牙发动了徭役,只是这货一点担当都没有的,直接出示了张溪的公文,表示这是上面的意思,跟他这个县令无关。

真的,就冲这位县令的这个态度吧,他这辈子撑死也就是个县令了。

不过张溪也无所谓,他真不在意自己的名声,只要能保住粮食,说成啥样张溪都能接受。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