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页(1 / 1)
('
周瑜这次是真心实意的举杯,对着张昭敬酒,同时说道,“子布先生相邀,瑜敢不从命。”随后,一饮而尽,以此表达对这位老臣的敬重。而张昭也是一饮而尽,放下酒杯,却继续说道,“此事虽如此决定,但那费祎……公瑾不可置之不理。”周瑜点点头,说道,“若主公有定议,瑜自会相机而行,必不会让此人为所欲为。”张昭却摇摇头,说道,“孙刘两家,终究是盟友,公瑾需得谨慎……诶,前事不可追矣,只是不知公瑾对后事,可有计较?!”周瑜顿时脸色变了。第271章 应对张昭所谓的“前事”和“后事”,其实就是在说孙刘联盟的事儿。“前事”已经确定了,鲁肃力主,孙权同意的,咱们没法更改。但今时不同往日,刘备集团已经彻底坐大了,而江东依然困守一隅,如果不想办法改变,就只能守着江东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了。张昭其实是不赞同所谓的孙刘联盟的,之前不好反对,但现在主张孙刘联盟的鲁肃病危,那么一旦鲁肃病故后,这个孙刘联盟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毕竟前几年在荆南都打过一次了,虽然没彻底打起来,但双方其实都知道,这个盟约已经非常脆弱了。所以,张昭想提前试探一下周瑜,问问周瑜对孙刘联盟是否看重。这个问题……现在的周瑜还真的不太好回答。早期的周瑜,确实跟张昭一样,觉得孙刘联盟没必要。但那个时候的周瑜,其实比张昭更加激进。张昭只是觉得跟刘备结盟,没啥好处不说,自家还尽吃亏,打完曹操后,荆州反倒是刘备占据了大半。那个时候的周瑜索性就是认为跟刘备结盟一点用都没有,放着还是个威胁,不如早早灭掉得了。而且那时候的周瑜也对自己和江东充满了信心,认为自己单凭江东的力量,完全可以独抗曹操。赤壁之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自己以少胜多,不一样赢了。再加上当时刘备集团就派了两个文官过来逼逼,事后也就是在乌林地区放了一把火,屁用没有,周瑜真心觉得跟刘备结盟是没有任何必要的。但后来,刘备集团不知不觉的拿下了荆南四郡,又不知不觉的拿下了益州,已经成为了一方重要的割据势力。而这几年,不管是周瑜当初打南郡,还是孙权三次出兵淮南,都让周瑜看到了曹操集团的强大。人家真的可以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甚至还能两线都打赢。现在的周瑜,说实话,真的有点明白鲁肃的苦衷——二打一人家都能扛下来,你们俩弱势方要是再内讧,恐怕真的就是剩下死路一条了。这个孙刘联盟,真的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东西。但如果只是想到这儿,周瑜就不会成为江东第一人了。周瑜现在想到的是,孙权在三次进攻淮南不顺后,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毕竟自己想的再多也没用,真正绝对孙刘联盟是不是有必要存在的人,是孙权,不是他周瑜。所以对于这个事儿,周瑜现在真的说不好。当然,还有一个顾虑,那就是:鲁肃现在还没死呢,现在谈论孙刘联盟是不是有必要,总让周瑜觉得是对不起自己的好朋友鲁肃。因此,在张昭询问周瑜这件事的时候,周瑜打哈哈的糊弄过去了,只喝酒,不表态。张昭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也搞不清楚周瑜的态度,只能暂时先放在心里,回头等哪天时机合适,去跟孙权聊聊这方面的问题。虽然周瑜的态度很重要,但张昭也知道,真正做出决定权的人,是孙权。但这事儿,也耽搁了一下。就在周瑜拜访张昭之后不久,江东的陆口守将,实际上的一地总督,鲁肃,病故了。孙权大为伤心,一时间难以理政,亲自前往鲁肃府邸,帮助鲁肃家人处理丧事。有一说一,孙权也许对周瑜和张昭都有一丝戒心,但对鲁肃,孙权是真的绝对信任的。鲁肃之于孙权,相当于诸葛亮之于刘备,两人的关系是真的很融洽的。张昭除非是吃拧了,否则不会在鲁肃病故的档口,去跟孙权说什么孙刘联盟不合时宜这类的话。所以,这事儿暂时耽搁了下来,整个十二月,江东的主基调都是给鲁肃送葬。孙权给鲁肃安排的葬礼极尽哀荣,给鲁肃加封为荆州都督,以褒奖鲁肃身前镇守陆口,总督江夏,长沙,桂阳的功绩。费祎虽然有所不满吧,但鲁肃这个人,在刘备集团内部的人缘声望都很好,现在人也死了,费祎也不好多说什么,他还得代表刘备集团参加鲁肃的葬礼呢。而鲁肃病故的消息,先传到荆州,张溪和关羽都默然。关羽是真的冲击挺大,一向关系不错的人去世了,而且走的那么突然,关羽多少是有些伤心的。而张溪呢,虽然知道鲁肃差不多就是在这个时候去世的,但想想鲁肃这个人的人品和能力,也是唏嘘不已。所以,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在江陵城造了一座祭台,遥祭鲁肃,顺便把这个消息传到成都去,告知刘备和诸葛亮。毕竟,鲁肃这一死,可能会导致江东在外交策略上的变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遥祭完毕后,关羽就跟张溪,马良,习珍三人,一起商讨一下江东可能有的反应。什么可能都有,毕竟整个江东,除了鲁肃外,没有任何一个人高举旗帜,坚定孙刘联盟的。因此,关羽实在判断不出来,接下来江东会有什么样的举动,表面不动神色,暗地里则传令各出,加强戒备。尤其是武陵郡和公安两地。而张溪呢,则是建议,关羽可以等鲁肃葬礼之后,召回费祎,询问一下费祎的意见。一方面,张溪相信费祎的能力,这趟去江东,一定能打听到一些内幕消息。另一方面,费祎在江东呆的时间够久了,应该回来了,再待下去,会被江东方面怀疑的。关羽闻言,觉得有道理,立刻派人给费祎送信,走公文的形势,让他在鲁肃的葬礼结束后,返回荆州。有公文,就不怕江东人发现猫腻后阻拦了。费祎也确实在建安二十二年正月的时候,回到了南郡。然后,就被拉着,去开会了。参会者除了上次的三人以外,这次徐庶也打着回南郡述职的旗号,从武陵郡回到了江陵,参加这场可能影响刘备集团对外策略的会议。会议上,费祎讲述了一下自己在江东的见闻,以及自己的工作成绩——已经跟江东四大世家的张家建立了不错的关系,张家取得了吴郡纸张代理权。而费祎本人,跟张家家主张温,也建立起了不错的私人友谊。但是吧,在临回来前,这个事情,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纰漏。临行前,孙权曾经专门召见过费祎,提起由张昭控制整个江东纸张代理分配的事儿,并且专门写了信件给刘备,拜托费祎携带回了荆州。费祎对此的评价是——此番江东之行的成果,可能会前功尽弃。张昭虽然也姓张,但他不是吴郡张家的人,他是淮泗集团的人,孙权尊为老师的人物。摆明了是孙权的心腹。而且孙权显然意识到了费祎的所作所为,在费祎活动的差不多了,提出这么一个建议,一旦刘备方面同意,那么费祎就是对吴郡张家的人失信,恐怕以后再也没办法利用吴郡张家收集情报了。关于这点,费祎主动向关羽和张溪请罪,毕竟这趟出使的主要目的,并没有达成。这事儿吧,关羽和张溪倒是没太放在心上……江东之地要是这么容易就能渗透收买,那孙权还能当快二十年的江东之主么。这些事儿,可以以后慢慢来,现在最重要的是,江东那边再鲁肃病故后,有没有出现什么新的变动,对于鲁肃的继任者,到底是不是那个已经在陆口驻扎下来的吕蒙,这些才是现在要讨论的关键问题。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