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页(1 / 1)

加入书签

('

现在嘛,还是以传统的防守城墙为主。

但吕蒙指挥的江东军攻城,真的让文聘觉得挺难受的。

吕蒙没有打造什么复杂的攻城器械,他只是让士卒们打造了一些钩梯和云梯,类似冲车,井阑之类的强力攻城器械,吕蒙是一个都没造。

然后,吕蒙不知道从哪里搜集来了两千蹬弩兵,不计箭矢消耗的用蹬弩压制城墙守军的箭矢还击,同时命令士卒趁着墙头被压制的时候快速推进到城墙下,攀爬攻城。

是的,吕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也会成长……当年周瑜打合肥时候的手段,就被吕蒙学来,进攻公安了。

虽然文聘依然还能指挥士卒赶紧趁着箭矢压制停歇的功夫组织防御,把江东的攻城士卒赶下城墙去……但多来这么几次,文聘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扛得住。

这时候的文聘,多少觉得庆幸,庆幸吕蒙总共也只有这两千蹬弩手,而且全部被留在了吕蒙亲自坐镇的北门。

这要是四门都有这么两千蹬弩手,那这个城就别守了,根本守不住。

蹬弩手操纵至少要三人一组,江东这次来进攻的人数应该不超过三万人,应该不会有这么多的蹬弩手的。

就在文聘庆幸之余,吕蒙却突然变招了。

吕蒙命令自己的中军五千士卒,趁着夜色,偷偷的移动到公安城东门,归进攻东门的徐盛指挥。

然后在白天的时候,吕蒙跟以前一样,在北门继续发动蹬弩压制作战。

就在文聘指挥士卒奋力拼杀,跟北门的江东军肉搏的时候,东门的徐盛突然的投入了额外的五千中军士卒,一举偷袭,登上了东门的城墙。

江东军的进攻,是四门同时进行的,因此公安守军是四门都在防守。

文聘本人被牵制在了北门,一时脱不得身,张任此时在西门指挥防守,暂时也没有办法顾忌到东门,东门守军虽然还有一千人,但只是文聘留下的一个校尉在指挥。

而东门外,除了徐盛本来带领的五千士卒外,又多了五千中军士卒的支援。

也就是说,吕蒙通过自己的调动,声东击西,在东门制造出了局部的人数优势,而且这个优势比例,达到了十比一。

这种情况下,哪怕是文聘亲自来防守都会非常吃力,更别说只是一个校尉了。

文聘一看情况危急,也是没办法了,直接调用了那个千人预备队。

出击的事儿还是以后再说吧,今天要是不能把东门的江东军赶下城墙,那以后也没有出击的机会了。

千人预备队投入到东门的战斗中去,而文聘也在北门情况稍微稳定一点后,亲赴东门指挥,终于勉强的,把东门的江东军给赶下了城墙。

等到夜幕降临,双方罢战,文聘清点损失后,眉头紧皱。

被围城五天,被攻城三天,文聘已经损失了近七百人了。

虽然还能守得住,但如果继续这么死守下去,终究不是个出路。

但文聘兵少,面对外面的数万江东军,文聘不会冒险选择出城去劫营……只能寄希望于武陵或者江陵的援军,能及时到来吧。

而同样收兵回营的吕蒙,面对三天攻城损失的近两千人,并不在意。

一个,是吕蒙兵多,损失的起,另一个,这是吕蒙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文聘城中一共有五千人,吕蒙早就通过细作知道了。

但这几天的攻城,一直只发现了四千人,因此吕蒙判断,文聘还隐藏了一千人的后手。

这两天的连续攻城加用计,终于是把文聘的后手给逼出来了,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文聘的后手没了,该轮到吕蒙的后手了。

而吕蒙的后手就是——刘璋。

早在半年前,吕蒙就跟刘璋秘密建立了联系,同时请孙权以车骑将军的名义,承认刘璋依然是益州牧。

现在,该轮到这位“益州牧”为江东出力了。

吕蒙让人去联系公安城内细作,让细作以自己使者的身份去见刘璋,告诉刘璋,只要刘璋带领佃客制造城内骚乱,响应吕蒙攻城。

等到击破关羽后,吕蒙可以做主,借兵给刘璋,让他杀回益州,重夺益州大权。

吕蒙就不相信,刘璋会对这个提议不动心。

第318章 刘璋的选择

说实话,面对吕蒙的提议,刘璋其实非常的动心的。

毕竟,刘备夺取益州的手段并不光彩,而且还是刘璋自己引狼入室的,刘璋一直觉得自己输的冤枉。

现在有个翻盘的机会就摆在自己的面前,刘璋会不想抓住么?!

从吕蒙私下派出细作跟刘璋联系,说孙权依然承认自己是益州牧开始,刘璋就知道,江东孙权肯定有什么阴谋。

刘璋是真的不傻的,能坐稳益州的人,就没有一个是傻子,更别说孙权这么明目张胆的拉拢他这个已经失去权利的人,这要是不图点什么,根本说不过去。

因此,当吕蒙派遣所谓的使者再次找到自己,告诉自己具体条件后,刘璋就开始琢磨着,这事儿能不能成。

在刘璋看来,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首先,刘璋两父子统治益州几十年,虽然也杀了不少人,得罪了不少人,但总有一些人是得到好处,心念旧主的。

他刘备得到益州才几年呐,怎么可能这么容易的就收买完了益州人心?!

其次,现在江东是有求于自己,没有自己的帮忙,江东很难快速攻破公安,进而进攻江陵,所以自己这时候对江东提出的要求,江东大概率是会全盘答应,更别说现在是江东主动提出可以借兵给自己杀回益州。

至少在这点上,江东应该不会是敷衍自己的。

第三,江东一旦袭取荆州,就跟刘备彻底翻脸了,江东显然也需要自己这么一个旗帜性的人物来分散离间益州士族之心,削弱刘备的实力,双方是属于各取所需,互相合作。

综上所述,刘璋觉得,如果自己真的起事,配合江东攻下荆州的话,借兵重夺益州这件事,也不是没有可能实现。

但是吧,刘璋隐隐的,心里很不安。

首先,这个江东孙氏,跟刘备结盟了十年,现在却又毫无理由的轻易背盟,简直比刘备还不要脸。

刘备好歹在没找到理由前,还是乖乖的北上帮自己对付张鲁的,虽然磨洋工外加收买人心吧,但至少没有当场背叛。

可江东孙家的人,可是说翻脸就翻脸,而且还喜欢玩偷袭。

自己跟这样的人结盟,真的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么?!

再一个,这个吕蒙,派了使者让自己出兵,说的好听是结盟,但刘璋询问使者,事成之后能借多少兵马,吕蒙能否代表孙车骑的时候,使者只是打哈哈,从不正面回答自己的问题。

总给人一种非常小家子气的感觉。

说真的,这时候你但凡说愿意借我一万兵马,最后实际只借给我一千……事情都已经那样了,我还能说什么吗?!

偏偏就是一点落在实处的好处都不肯许诺,却要别人替你卖命。

这两点,是刘璋犹豫,不愿意立刻答复使者的原因。

但有一说一,现在的刘璋,只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安分守己,坐看孙权进攻公安……公安城在,自己做个富家翁,公安城破,自己再次成为阶下囚。

另一个,是搏一搏,配合孙权攻破公安,哪怕最后孙权只借给自己一千兵马,但凭借自己的名头和江东的支持,未必没有再次入主益州的可能。

刘璋考虑了良久,有心想搏一搏,但又怕,万一失败,自己会死无葬身之地。

刘璋就是这样的人,但凡他能及时有效的做出正确的决断,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的这个地步……虽然不蠢不笨,能力也可以,但比起这时代的三家主公来说,他终究是差了点。

但这时候的刘璋,到底是知道谁对自己最好,谁是真正忠心自己的人了……他命人悄悄的去把张任请来,想听听张任的意见。

一来,张任对自己的忠心毋庸置疑,让他丢命都可以,别说帮自己保守秘密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