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页(1 / 1)

加入书签

('

毕竟从探马探回的消息来看,江东这次也就是三四万的兵力,自己有总计一万五千人防守,还有江陵城坚固的城防,兵力不算太少。

但随后,王基又得到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有两万多江东军从江夏出兵,很快的就占据了乌林,现在正在向郢县移动。

这么一算的话,江东军有六万人左右,而江陵城只有一万五千人,其中五千人还是在城外游弋的。

好像兵力有点不太够了。

就在王基琢磨,是不是让邓艾率军回援江陵,加强江陵城中的防守兵力时,王基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从江夏攻过来的江东军,在郢县进军缓慢,十天只行进了五十里路。

王基就纳闷了……这又是什么情况?!

结果战报仔细一看,王基都有点不可置信……两万多江东军,愣是被只有一千人的郢县守军给拖住了。

而究其原因,只因为一个县尉——石苞。

第320章 石苞

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人。

当初被司马徽推荐给张溪,用来敷衍张溪的寒门人才之一。

张溪还是比较看重石苞的,只是觉得石苞缺乏实务的锻炼,所以给了石苞郢县县尉的职务,给他锻炼的机会,以后重用。

然后吧,张溪就忙着跟关羽一起北上攻打襄樊了,现在连张溪都有点记不起,自己还把石苞给安排在了郢县。

而石苞到了郢县上任县尉后,其实日子过的也不怎么好。

初始的时候,石苞还算知道机会难得,所以尽心尽力的做事,处理郢县军务。

他觉得郢县的县城狭小,郡兵如果驻守在城内的话,起不到太大的防御作用不说,还影响郡兵操练。

所以石苞向县令请示,把郡兵给移到城外驻扎训练,每月派两百人在城内轮值,负责治安管理。

郢县县令虽然看不起石苞是寒门出身吧,但这是石苞的县尉职责范围内的事儿,再加上郢县县令也知道石苞是司马徽推荐,张溪亲自任命的,一时间摸不准这个人的背景,所以也就同意了。

就这样,石苞在城外扎营,抓紧训练士卒,把郡兵训练的有模有样的,郢县县令看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石苞,至少在治军上,有一套自己的本事。

石苞就这么安稳的在郢县呆了几个月。

然后吧,石苞的评价和待遇就急转直下了。

石苞这个人,能力没有问题,但品行真的很有问题。

首先呢,石苞这个人好色。

一开始的时候,石苞还能管的住自己,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出仕机会。

但随着他把军营内部事务整理完毕,操练出一批像样的士卒后,石苞的老毛病又犯了。

这家伙在郢县看到了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实在没忍住的上前调戏了几句,把姑娘家给弄的,又羞又气。

气的,是石苞实在不懂礼数,哪有这样大街上当众调戏的。

羞的,是因为石苞这个人吧,确实长的帅气,仪容甚美,很容易招惹大姑娘小媳妇的喜爱。

“石仲容,姣无双”嘛,这个评价还是很贴切的。

所以呢,其实这个事儿也不大,人家姑娘家也不是说一定不乐意,就是觉得丢了面子而已。

回家把这个事儿一说,姑娘家的老父亲当然十分愤怒,要找石苞算账……但姑娘家支支吾吾的拦住了老父亲。

老父亲一看这个情况,哪里还能不知道自己女儿的想法。

嘴里感叹这一些类似“世风日下”、“女大不中留”的话语,但转过头,不还得托人去打听一下石苞的家世,托县令去给石苞说媒。

为啥能托到县令呢……因为姑娘家的老父亲是郢县县丞啊。

这年头,在一个县城里,能在大街上遇到的大家闺秀,不是当地豪族,肯定也是当地官员的家小啊。

郢县县丞也是没办法,女儿看人家长的帅,动心了,自己这个老父亲也打听过了。

石苞这个人虽然是寒门出身,但本事不错,治军理政都有一定的能力,背后又有司马徽和张溪两座靠山,人还是不错的。

再加上县丞家也不是什么大世家,心想有这么个女婿也不是不能接受。

县令呢,因为前段时间石苞治军严谨,也对石苞印象还行,所以就接下了这个差事。

可石苞不同意啊。

石苞好色啊,在他的眼里,大街上看到漂亮姑娘,上前说几句俏皮话,又不算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怎么就要娶人家了呢?!

所以石苞直接就拒绝了县令的做媒。

确实,这个时代并不是明清时期礼教吃人的时代,大家闺秀上街也不是什么大事儿,石苞也没有动手动脚的,就是口头花花了一下。

这事儿放在这个时代,虽然对姑娘家的声誉有些影响,但世人更多的还是会指责石苞为人浪荡轻浮,不懂礼数。

但这是站在外人的角度,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看,这事儿可不是那么容易过得去的事儿。

石苞这么一拒绝,县丞顿时就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家里的女儿也是寻死腻活的,羞愤不已。

就连县令都觉得,石苞这是不给自己面子,自己好心给你做媒,居然这么干脆的就拒接。

再然后,石苞那个死性不改的德行,在郢县不知道得罪了多少的世家子弟,导致自己的声誉是一落千丈。

这是石苞在郢县做的第一件出格的事儿。

第二个出格的事儿,是石苞纵容包庇属下,以身犯法。

这事儿呢,其实说起来,不太好判断谁对谁错。

石苞军中的郡兵,每月轮流要前往郢县值守,维护城防和治安。

某天,两个郡兵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在当值期间,放着军粮不吃,非要跑去人家酒肆吃饭。

这酒肆的伙计呢,也有点不识好歹,就偏不让这两郡兵进去吃饭。

这年头,能在县城开酒肆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啊,他家的伙计,能把两个大头兵放在眼里?!

然后吧,伙计就被两个郡兵给打了。

这年头的大头兵,你也别指望他们有太好的素质,没抢你的,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所以两个郡兵真没觉得自己哪里做错了,打完了人,还大大咧咧的闯入酒肆,见什么吃什么。

然后两个郡兵就被东家叫来的十几个家仆给围住了。

两个郡兵也是没脑子,一看到被这么多人围住了,他们也抄起了家伙。

郡兵手里的,可都是军械,杀人用的,这下手稍微没分寸,就闹出了人命。

而那十几个家仆吧,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看到郡兵亮出了军械,也不含糊,依然围追堵截,结果生生的把两个郡兵堵死在胡同里,活活打死了。

然后石苞就怒了。

谁对谁错,在石苞这里不重要,他只知道,自己麾下的士卒被人打死了,自己要是不报这个仇,这个兵就没法带了。

所以石苞直接率领士卒进城,当着县令和县丞的面,要一个说法。

兵,不能白死,这个酒肆的幕后东家,必须给出一个交代。

把县令,县丞,以及酒肆的幕后东家都给气个半死。

在他们看来,石苞这是在某逆,在造反,在……好吧,真没法给安这么重的罪名,毕竟现在是乱世,你要这么说,指不定人家就真的反了。

石苞反了以后会有什么下场,暂时还不知道,但石苞反了以后,郢县县令,县城,整个郢县的世家大族会有什么下场,那是可以预见的。

所以,县令和县丞商量了一下,让那个酒肆的幕后东家出面道歉,赔偿了一笔钱给两个士卒的家人,把这个事儿给了了。

石苞也知道,这个事儿就只能到此为止了,除非真的造反,否则不好收场。

但石苞这么做,在军中的威望一下就达到了顶峰。

这年头的士卒,谁真正把他们当过人啊?!

大头兵不会去管谁对谁错,只知道自己的主将是愿意帮自己出头的人,那他们也就愿意为了这个主将卖命。

只是这么一来,在郢县,石苞的名声就彻底毁了,不管是县令,县城,还是郢县世家大族,一说起石苞就是咬牙切齿家鄙视,但偏偏拿人家没有任何办法。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