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页(1 / 1)
('
孙瑜当着使者的面,夸赞了一番石苞识时务,并且让使者回去告诉石苞,明天他就率领江东军进城,希望到时候石苞打开城门迎接江东大军。把使者送走后,孙瑜让军中加强戒备,准备应对晚上可能到来的劫营。孙瑜这么说,是为了让石苞认为江东军相信了他的投降,对石苞没有戒备。如果石苞是真的投降,那今晚啥事儿都不会有,明天直接领兵进城就可以了。如果石苞是假投降,是为了配合江陵援军行动,那在得知自己这些人轻信他的话语后,一定会通知城外的援军,趁着自己这些人马立足未稳的时候,来劫营偷袭的。这样就省的江东军到处去找什么援军了。毕竟自己这些人都已经兵临城下了,如果江陵援军再不出来偷袭,就没有机会了。所以啊,孙瑜这是设置好了陷阱,就等石苞主动跳进来了。随着夜幕的降临,孙瑜和孙桓都做好了准备。而临近夜色出现的时候,郢县果然城门大开,从中冲出了不少打着火把的士卒。但出人意料的是,从城内出来的士兵,打着火把却没有往江东军的营地方向而来,而是集体冲向了北方……这是江东军侧翼的方向。一开始,孙瑜和孙桓还以为是石苞要从侧翼发动攻击,但很快的,这俩兄弟发现,出城的士卒根本没有集结。与其说是进攻,倒不如说……在逃跑?!所以……这个石苞,根本没想守城,也没想投降,他就这么弃城而逃了?!孙桓和孙瑜两人异常的火大。你要跑,那你就早点跑呗,我们还在乌林的时候你就可以跑了啊,干嘛要到围城的时候才突然的逃跑?!这一路上把兄弟俩给折腾的,又是放慢行军速度,又是四处探查所谓的援军,最后还在郢县城外安营扎寨……这特么是为了什么?!也就是天黑了,实在不方便出动大军追击,否则就这个石苞,兄弟俩都恨不得赶紧把人给抓回来给宰了。但现在,没办法了,只能是先等过了今夜再说。第二天一早,没有了石苞守卫的郢县,果然在第一时间打开了城门,由终于重获自由的县令和县丞带领,出城投降,迎接江东大军入城。但孙桓和孙瑜被石苞弄的有点神经了,并没有第一时间入城,而是先派人进城接管了防务,然后才小心翼翼的入城。最终,没有什么江陵援军埋伏,也没有什么计谋,孙桓孙瑜到底是兵不血刃的占领了郢县。占领郢县后,孙桓和孙瑜也没有多加停留的意思。毕竟郢县距离江陵很近,都不超过一百里,既然已经占领了郢县了,只是休整了一天,孙桓和孙瑜就留下了五百人驻守郢县,带领两万江东军士卒继续西进,准备进攻江陵。可等到这两位刚刚离开郢县不到三十里的时候,突然身后传来了郢县急报——石苞带领着一千郡兵,攻打郢县。孙桓和孙瑜是真的没想到,这个石苞居然没有跑远,居然还敢回来攻打?!而且最让孙桓和孙瑜恶心的地方就在于——现在的郢县,已经是两人的后方,也是粮草补给线的一个节点。一旦让石苞领兵攻下郢县,那么自己的后勤补给线就会被切断,进攻江陵的计划,很可能会泡汤。孙桓和孙瑜商量了一下,决定暂时分兵,孙桓继续领兵前往进攻江陵,而孙瑜则率领五千士卒回援郢县,尽量守住粮草补给线。可等到孙瑜带领士卒回到郢县的时候,却发现石苞已经带兵撤退了。石苞确实指挥士卒围城了,但石苞并没有强攻,他只是虚晃了一枪,然后就冲着东面退却了。孙瑜一听石苞是往东面退却的,顿时心里一慌。东面是乌林,是从江夏运粮,支撑大军西征的粮道中转站。这次江东军是偷袭,所以要求进军速度,不可能在粮道上设置太多的防卫力量,所以乌林跟郢县一样,并没有多少兵马防守。一听孙瑜是退往东面,孙瑜立刻带着五千兵马继续东进,准备救援乌林。可还没等孙瑜领军跑太远,郢县又传来了消息,说石苞又领兵杀回来了……第322章 烧毁粮草孙瑜感觉自己就是被石苞牵着鼻子走,一会东,一会西的到处跑,恼怒异常,也恶心的要命。一听说石苞没有前往乌林,孙瑜立刻回军,前往援救郢县。可没想到,石苞再次虚晃一枪,在孙瑜赶回郢县后,再次早早的撤走,又让孙瑜扑了一个空。孙瑜气的,实在不想跟这个石苞玩捉迷藏的游戏了。他留下了两千人给自己的副将谢旌,让他驻守郢县,然后又派人去通知江夏,加强对乌林粮道的防御,做完这些后,孙瑜才放心的北上,跟孙桓汇合,继续领兵进攻江陵。可还没等孙瑜赶上大部队呢,他突然又接到了后方传来的消息。石苞从郢县撤军后,并没有走远,而是继续东进,伏击了从乌林运往郢县的江东运粮队,烧毁了大批的粮草。现在好了,孙瑜彻底明白石苞到底要干什么了。这个石苞,就是瞄准了江东军的粮道来的。如果有机会,他就进攻一下粮草囤积的据点郢县或者是乌林,如果没有机会,那么他就在野外设伏,伏击江东军的运粮队。粮草囤积据点,孙瑜可以加强守备,但运粮队的守备……这个孙瑜实在是没有办法。运粮队的主力主要是征发的民夫,有一部分辅兵负责保护,但战斗力肯定不如正兵的。保护粮道,有条件的,可以派出轻骑兵来回巡逻保护,没有条件的,只能是多征调民夫和辅兵,或者抽调正兵护卫运粮队。可孙瑜现在手头上的士卒本来就不够,再加上江东从江夏出兵,走的是陆路,粮草补给线实在是太长了,要想完全守护的话,根本不可能。这是陆地,江东军在陆战上并不是占据绝对的优势,不像吕蒙的水路补给那样没有威胁。来回衡量后,孙瑜决定,给孙桓传令,让孙桓率领主力大军前往进攻江陵,而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三千人在粮道上游弋,尽力保卫粮道。毕竟,根据孙瑜的分析,石苞带领的士卒不会太多,估计也就几百人,撑死一千人。这样呢,有个好处,就是移动迅速,不太容易被人堵住,但也有缺点,战斗力不够,只能伏击运粮队,攻城或者是跟自己的三千人硬刚,石苞肯定不是自己的对手。再加上石苞是弃城而走的,他携带的粮草补给肯定有限,坚持不了太长的时间,可能也就是这么十天半个月的时间,石苞就必须往江陵撤退,自己只需要游弋上十天半个月,保护好这段时间的粮道补给就可以了。因此,孙瑜做出判断后,再次转身杀回郢县,然后率领三千士卒,在郢县到乌林一段来回巡逻,寻找石苞的踪迹。这一招似乎很有效,自从孙瑜率兵守卫粮道开始,石苞就一直不见踪影,这么持续了有四五天的时间。孙瑜慢慢的放下心来。四五天的时间,以一天行军四十到五十里算,现在孙桓应该已经率兵抵达江陵城,扎下营寨,跟吕蒙汇合了。只要配合吕蒙都督攻下江陵,那么石苞这个小爬虫,也就没什么威胁了。这个时候的石苞,确实有点进退两难。三次不停的转进,再加上攻城和伏击,让他带领的一千郡兵也只剩下八百人左右了,并且将士疲惫,士气也不高。这已经是他领兵有方,同时在军中颇有威望的结果了。毕竟,就像孙瑜说的那样,他是弃城出战的,虽然提前在城外准备了一些粮草和军械补给,但时间长了,他也不可能一直保持住士卒的士气和战斗力。因此,当孙瑜领兵护卫粮道开始,石苞就再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来偷袭粮道。而算算时间,孙桓的大军应该已经快到江陵城下了。有一说一,石苞凭借不到一千的兵力,先有疑兵计拖延了时间,再通过骚扰粮道减缓江东军的进军速度,前后加起来起码给江陵城争取了十天的反应时间。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