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页(1 / 1)

加入书签

('

作为谋士,都不太喜欢看到事情不可控制的一面,即使是行军打仗,谋士也希望更多的把局势控制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围内。

这种需要靠天意来决定一切的时候,能少点尽量少点比较好。

但话又说回来,张溪和徐庶也都能理解刘备急切的心态。

有些事情,很容易让人兔死狐悲,而且刘备确实没有什么时间了。

这个乱世,持续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而刘备,从二十四岁起兵对抗黄巾军以来,一路蹉跎,到现在六十岁了,天下依然三分,短期内看不到任何改变的机会。

现在好不容易有个这样的机会了,虽然不是最好的时机,但刘备还是想抓住了,拼一把。

毕竟刘备可不知道接下来的历史走向是什么样,老天爷还会不会给他更好机会,他想搏一把的心思,完全可以理解。

张溪不知道该怎么去评价刘备的这个想法,有时候真的是……张溪都觉得,刘备花的时间,未免太久了一些。

就张溪知道的,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从正式起兵到统一全国,最长的也就是朱元璋,足足三十五年……可朱元璋的底子,那是比刘备还要差的,他是真的开局一个碗,刘备好歹还有大商人赞助呢。

所以刘备现在着急,张溪是真的能够理解的。

因此,张溪首先询问诸葛亮,是否有办法,做到两者兼顾。

就是尽量在刘备的战略规划上避免可能产生的风险,尽量的放大刘备的战略成功的可能性。

对此,诸葛亮思索了良久,微微摇头,还是想不到太好的办法。

刘备的战略,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出陈仓道……这就已经有点异想天开了。

当年韩信出陈仓道能取得奇效,是因为当时大家都没有意识到陈仓道的作用,第一个发现并利用了陈仓道的韩信,因此建立了不世奇功。

可现在,谁都知道蜀地进入关中可以走陈仓道,这个地方,曹魏方面怎么可能会不做防御呢?!

再加上曹操之前从汉中退兵的时候,就已经让曹真领兵镇守陈仓道了,说明曹魏方面早就意识到陈仓道的风险,这么多年下来,曹真肯定把陈仓道要塞给修建的异常坚固,没那么容易突破的。

而且即使能轻易突破,其实现在走陈仓道也不是什么好主意。

多年思考北伐的诸葛亮,其实早就专门找人去实地勘察过地形了,现在的陈仓道,已经不是前汉时期的陈仓道了。

韩信能走陈仓道,是因为秦末的时候,从汉中到陈仓道可以利用汉水水路运输粮草……四百年前的陈仓道,是临水的,它的身后有一个大湖泊,叫天池大泽。

这个天池大泽,连接了西汉水和嘉陵江,因为有了这个湖泊起到了蓄水缓冲水流的作用,流过天池大泽的汉水和嘉陵江水流速度缓慢,韩信才能利用汉水逆流而上运送粮草。

但两百年前武都大地震,导致陈仓道地形变样,水脉流向发生了变化,西汉水改道直接连接了嘉陵江,而天池大泽却随着时间的流转慢慢消失。

现在从汉中通往陈仓道,如果从水路运粮的话,就得从汹涌湍急的嘉陵江逆流而上运输,这种条件下用水路运粮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从汉中往陈仓道运粮,只能走狭小的栈道运粮……如果再等个一两年,牂牁郡的水泥厂建成,能用水泥修路运粮的话可能还好点,但现在就出兵进攻陈仓道,运量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也就是说,即使刘备能够领兵攻破曹真的防守,走出陈仓道进入关中,粮草供应也会变得非常的困难,很难在第一时间供应大军所需。

而且更可怕的是,只要曹真能在陈仓道坚守上两个月以上,那即是刘备领军击败曹真,出了陈仓道进入关中平原,很有可能会立刻面临凉州郭淮,长安曹洪的两路大军围攻。

到了那个时候,再想退回陈仓道,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除非刘备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快速突破陈仓道,在郭淮和曹洪都没有反应过来前直接兵临长安……否则,这次出陈仓道,很有可能是惨败而归。

第388章 替代战略

其实说白了,就是刘备走陈仓道进军关中的战略,其实并不出彩。

韩信出陈仓道,那叫出其不意,但刘备如果复制这条路线,那就叫贻笑大方。

不管是战役突然性还是地形条件,刘备方面其实都不具备复制韩信路线的可能。

故此,从一开始,刘备的战略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如果不能快速攻破陈仓道的话,那刘备就只能退兵……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一开始就不该进军,这样反而会打草惊蛇,让凉州和关中的曹魏守军们有所防备的。

更别说突破陈仓道后,刘备还要面临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比如身后的凉州军团没有解决,万一凉州军团偷袭后路怎么办,正面的长安守军人数过多,如果坚守待援怎么办,又或者凉州和长安两地曹军前后夹击刘备怎么办……不可控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这才是诸葛亮不愿意支持刘备战略的原因。

而对此,法正和庞统也都理解,不然也不会一起坐下来商议了。

要想改变刘备的战略,那就必须拿出另一个更好的,可行性更强,同时还能达到刘备目的的方略,这样才能劝说刘备改变心意。

否则即使是法正,也没办法完全去扭转刘备的想法,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尽量帮刘备减少损失。

在说清楚现在的状况后,诸葛亮正式进入正题——如何选取一个可行性更高的方略,帮助刘备完成在短期内攻占关中,占据长安的战略目的。

诸葛亮的断陇方案,其实是个好方法,只是刘备等不及了,嫌弃这个方略实现的时间太长了而已。

因此,张溪建议,如何在诸葛亮的方案基础上,进行一些修改,加速这个进程。

毕竟,现在的刘备集团情况,可要比历史上诸葛亮出祁山的时候要好的多,不仅荆州在手,而且还打到了襄樊。

所以嘛,张溪的建议,是不是可以先执行诸葛亮的断陇方案。

张溪认为,只要能做到断陇,阻隔关中和凉州之间的关系,以凉州豪族跟曹魏之间的关系,很有可能根本不用打,他们直接就投降了。

哪怕是凉州的郭淮不死心,那刘备集团也只需要分出一部分士卒坚守武都和陇西两郡,拖住郭淮,剩下的士卒东进进攻长安,吸引曹洪主力大军前来决战。

而真正的杀手锏,放在襄樊方向。

让二爷领军进攻南阳,牵制住南阳张辽的大军,令中原腹地不敢肆无忌惮的支援长安,同时再让二爷派出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走南乡,魏兴一路,直接偷袭长安?!

诸葛亮等人听完张溪的想法后,在地图上开始谋划,思考得失。

而法正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要偷袭,肯定是选取最短的路线,尽量的趁其不备才对。

可如果从襄阳出兵,走南乡,魏兴,到右扶风,最后偷袭长安……这条路太长了,只要稍微遇到抵抗,就会引起曹魏的警觉,到时候大家都会知道这是去偷袭长安的部队。

而且别的不说,右扶风肯定会有曹军防守的,那地方离的上庸郡不远,只要曹洪不傻,就不会对上庸方向的寇封不做防备的。

庞统也是点点头,同意了法正的观点,但同时也认为,绕道偷袭的想法虽然有点不现实,但如果是作为偏师,吸引曹军分兵,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这方面,徐庶也同意,但徐庶认为不需要关羽还专门分兵,毕竟关羽要进攻南阳,本身襄樊的兵力就不多,还是不要贸然分兵比较好。

既然只是为了吸引长安守将曹洪分兵,那么徐庶建议,直接命令上庸的寇封出兵魏兴,进攻右扶风,这样不也能分长安的兵么?!

除非曹洪愿意坐看魏兴和右扶风失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寇封也别客气,直接兵临长安城下,伺机策应刘备的主力大军作战。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