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页(1 / 1)

加入书签

('

在场四个人,能担得起一句“上将”称呼的人,除了张溪这个北伐前部督,就是他汉中太守魏延了。

老匹夫这是委婉的在请战。

而张溪嘛……张溪还真的没有要跟老匹夫拌嘴的功夫,在他想出这个计策时,就知道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魏延。

“将军可于军中亲选精锐,以五千人为限,多则不利。”张溪点头同意了魏延的请战,并且说道,“此番突袭祁山堡,若能克,则克之,若不能克,亦不必勉强,围而不攻,等待我等大军既可。”

魏延却是嘿嘿冷笑一下,说道,“魏某自从军以来,尚未遇到不可克之地……亦不需其他士卒,只需本部三千人既可,必克祁山堡!!!”

张溪听了这话,微微皱眉。

虽然说吧,魏延这话听着确实提气,在这种时候就需要将军有这样的意志和底气……但你只带三千人真的就够了么?!

这不是咱们可以赌气的时候。

张溪想了一下,还是对魏延说道,“将军不可大意。此番我等乃是用险……越是用险,越当谨慎小心。将军本部虽为精锐,但人数太少,还是带五千人前去,更为稳妥。”

实话实说,张溪真的不是在跟魏延抬杠,他是真的这么觉得的。

可魏延也有自己的理由啊。

虽然说,张溪很大度的允许魏延在营中挑选精锐,组建五千人……但这年头军队的训练度和组织度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啊。

大家都是当将军的,对手下士卒是个什么德行,还能不了解?!

与其让魏延挑选出五千他不熟悉的所谓精锐,魏延宁可带着自己本部的三千人去干这么危险的事儿。

毕竟是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士卒,虽然不一定是战斗力最强的,但却是魏延最熟悉的。

魏延很清楚自己带的士卒的行军极限在哪儿,他们的心思如何,需要用什么方法来激励,指挥的时候安排在什么位置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所以魏延也不是在跟张溪抬杠,他真的觉得,带自己的本部三千人,比带自己不熟悉的五千人,更加适合用来长途奔袭。

可张溪好歹还是比较关心的跟魏延劝说了一下,但魏延可不想跟张溪解释这么多。

老子有老子的想法,而且没必要非要告诉你。

“此事不劳前部督操心,魏延只需带本部三千兵马既可,若不能攻克祁山堡,请斩我头!!!”魏延一脸傲气的说道。

真的,也就搭着这年头没军令状这个东西,不然张溪就冲这老匹夫这句话,高低得给这老匹夫立个军令状。

别以为军令状只对马谡有效,知道不?!

第399章 夜袭

在张溪忐忑不安的心情下,魏延整理自己的三千本部精锐,一早出发,打算从西汉水西岸,避开武都各州县的监视,绕道进入祁山道,偷袭祁山堡。

而张溪,暂时放慢行军速度,把自己的计划写成书信,送到后方中军大营,交给刘备过目。

再然后,张溪继续朝着武都郡的方向慢慢行进,而魏延,则是星夜兼程,赶往祁山道。

事实上,也做不到完全的星夜兼程,只是尽量利用天色,到实在看不清道路了再扎营,天蒙蒙亮就出发,一日急行进五十余里,魏延花了两天的时间,就进入了祁山道,赶到了距离祁山堡不足二十里的地方。

接下来,魏延就安排士卒在白天休整睡觉。

根据张溪提供的情报,祁山堡是建在山上的,居高临下窥视祁山道动静,最远的视距可以达到二十里左右。

因此,魏延到了祁山堡附近二十里的地方,不敢再轻易前进了。

再加上连续两天的高强度赶路,士卒们也疲惫不堪,现在发动突袭,战斗力会大打折扣的。

魏延是名将,他很清楚自己的战役目的是什么,更知道这种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不会做出那种“百里行军而阙上将军”的事情来。

再一个,魏延既然敢在张溪面前叫嚷自己拿不下祁山堡就砍头,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把握的。

两天时间用来行军,最后一天的白天用来休息,晚上,才是魏延正式发动突袭的时间。

不管任何时候的军队,晚上都是防备最松懈的时候……人总不能晚上不睡觉吧。

再一个,这个年代的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夜间视物的,这种精锐士卒也不可能用来镇守一个山间的军事要塞。

因此,到了晚上,就是祁山堡守军视野受到最大限制的时候,而魏延完全可以靠着夜色的掩护,快速靠近祁山堡,发动突袭。

可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祁山堡守军夜间视物的人很少,那魏延的士卒就有这个能力么?!

其实也没有。

魏延尝试过了,在他的三千人军队中,能真正做到夜间清晰视物的人,不超过两百人,而勉强能做到夜间看清脚下道路的人,只有不到五百人。

魏延想要在夜间发动突袭,那么就只能靠这五百人。

但魏延觉得够了。

白天的时候,魏延亲自带着亲兵,化妆城砍柴的农夫,深入祁山堡附近侦查地形,确认祁山堡上山的道路,以及山上目测可以观察到的守备情况。

祁山堡建立在山上,而这座山倒也不高,不过是二十丈左右。

只是山路只有一条,而且还算蜿蜒曲折,除了这条山路外,四周都是悬崖峭壁……摔下来基本必死无疑。

这样的地形,真的是只要掌控住几个点,就能守住整条山道。

事实上祁山堡守军也是这么做的。

祁山堡守军不仅在山下周边设立了五个哨所,扩大控制范围,更是在上山的道路口设置了一个还算大型的哨所,目测能安排下近五十人。

至于山道上,魏延的目力有极限,看不到太多的哨所,但根据魏延的经验,一些山道狭窄的山路上,肯定还会有哨所的。

而魏延要进攻,就必须趁着夜色的功夫,一一拔出这些山下以及控制山道的哨所,这样才能通过山路上山,进攻真正的祁山堡大营。

这很难,但并不是没有机会……得亏这个山不高,山道虽然弯曲,但路程并不长,只要小心一点,应该有摸上山去的可能性。

这要是再高个二十丈,魏延就只能打退堂鼓了。

观察清楚敌军战况后,魏延摸回自己的营地,安静的等待天黑。

临近冬天了,天黑的时间也是越来越早,等到夜幕降临,视线受到一些阻碍后,魏延就带领五百左右勉强能夜间视物的士卒出发了。

而剩下的两千五百人,魏延也没有让他们留在原地的意思。

哪怕魏延真的顺利的摸到了山上大营附近,就靠五百人,也不可能打下祁山堡。

因此,魏延的五百人只是先头部队,而剩下的两千五百人,才是真正的攻坚主力。

可这剩下的两千五百人,在夜间根本无法视物,眼前都是漆黑一片的,又该怎么行军,怎么进攻呢?!

魏延想出来的办法,就是把两千五百人分成十个小队,每个小队安排两个能夜间看清道路的人领头,然后每个人的腰间都缠着绳索,嘴里含住衔枚,由绳索牵引着向祁山堡方向赶路。

一旦看到祁山堡方向上出现大量火把,就意味着魏延的五百人突袭队开始发动对祁山堡的进攻了,这时候剩下的两千五百人就点起火把,用火把照亮道路,快速向祁山堡方向支援。

计划好这一切之后,魏延带领着五百人,穿着提前涂黑的铠甲,拿着苗刀,口里衔枚,脚上裹布的出发了。

行军的途中倒是顺利,魏延按照白天记下的道路,一路摸黑前进,到了后半夜,终于是摸到了祁山堡的山路下,面临着祁山堡守军的第一个哨所,也是设立在山脚下的那个中型哨所。

而这个时候的祁山堡守军,确实没有什么防备。

守将高刚已经睡下了,除了在各个哨所和山顶上守夜的士卒外,其他士卒也都已经睡下了。

有一说一,守将高刚的防御措施,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起码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有所戒备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