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页(1 / 1)

加入书签

('

如果可以,孟达希望褒斜道口内的陈到和赵云率先发动进攻,然后他从后夹击,这样就能尽量降低己方损失的夺取褒斜道隘口。

可问题在于,这年代没有那么先进的通讯手段,赵云和陈到虽然看到了褒斜道外侧的山道隘口上起火,但这年头的通讯效率,还不足以让在褒斜道内的两人现在就得知关中的变化……出于谨慎,两人都没有贸然发动对褒斜道口的进攻。

这下孟达有些急了。

孟达也不确定寇封能拖住曹真多久,自己绕道赶来褒斜道口,能用于攻城的时间也不确定能有多少,褒斜道关隘的守军是谁,孟达也不清楚……这么多的不确定,让孟达非常的犹豫,要不要立刻发动进攻。

进攻吧,自己这边带来的兵可不多,如果褒斜道内的赵云和陈到不配合,或者说出兵晚了,自己这边打残了军队,也不见得能攻下这些隘口。

不进攻吧……自己干什么来的?!

思索了半天后,孟达一咬牙,决定发动进攻。

只有进攻,自己才能有博取功名的机会,不进攻的话,自己甚至可能都不一定有退路可以退回上庸……孟达和寇封已经太过于深入关中了,现在退回去,路途太过于遥远,随时可能遭遇曹军的追杀的。

就博一把吧。

孟达做出了决定,指挥麾下七千士卒,对褒斜道外侧的部分曹军营寨发动了进攻。

而曹真留在褒斜道口监视赵云和陈到的副将,是夏侯儒。

夏侯儒是夏侯尚的从弟,也算是曹魏宗族将领,但跟夏侯尚不一样,夏侯儒早年是在曹彰的麾下当司马的。

后来曹丕继位,曹彰的军权都被剥夺了,更别说夏侯儒了。

再这样的情况下,夏侯儒就被曹丕给打发去了西边,给曹真当副将了。

论能力,夏侯儒其实也不算差,但能力这玩意儿吧,你就怕跟谁比。

别说曹真了,就是跟夏侯尚比,夏侯儒都差着一个档次,如果不是手里实在没人,夏侯儒又算半个自家人,曹真真不会让夏侯儒钉在褒斜道口。

而曹真对夏侯儒下的命令也很简单,在他领兵救援长安期间,夏侯儒统领褒斜道口各险要城寨关隘,坚守不出就可以了,真不奢求夏侯儒能破敌。

本来夏侯儒也是这么做的,再加上赵云和陈到也不可能一直不停的进攻,重要稍微休整一下,因此这段时间,夏侯儒受到的考验其实并不大。

但,孟达来了,还是从夏侯儒的身后过来的,他还发动了对褒斜道各出城寨的猛攻。

夏侯儒顿时有些疲于应对了。

一者,修筑在褒斜道口的城寨关隘,主要防备的对象是褒斜道内的赵云和陈到,对于后方来敌的准备不足,一些防御措施并没有针对后方,导致在防守上相当的被动。

二者,夏侯儒的水平也就那样了,他当当副手,协助主将处理事务还行,让他独当一面,他真没有这个能力。

因此,面对孟达的猛攻,夏侯儒显得有些应对失措,顾此失彼。

但好在经过曹仁,曹真两代守将修筑的褒斜道城寨关隘基本都是建立在险要之地的,易守难攻,因此夏侯儒虽然水平不够,但只是据险要而守的话,一时半会儿,孟达也没办法轻易攻破这些关隘。

夏侯儒虽然守的很狼狈,但终究还是在勉强的坚守。

孟达连攻了五天,虽然也有了一些战果,攻破了两座险要之地的营寨,但整个褒斜道口的关隘防御,是一整套城寨防守群,如果不能彻底打穿这些城寨群,接应到赵云和陈到的军队,那根本毫无意义。

而五天的时间,孟达真不知道自己身后到底怎么样了,寇封是不是还在拖住曹真,一旦曹真领兵回到褒斜道口的话,孟达也不确定,自己还有没有机会能攻破这些城寨关隘群。

孟达有些心生退意了……再进攻一天,明天一天如果还打不通这些关隘营寨群的话,那就索性退兵,汇合寇封,想办法从关中腹地钻出去吧。

总比把小命丢在这里要强。

孟达从来不是一个有毅力的人,他在进攻之前总会想好退路,也不会冒险强攻……但这次,他至少坚持了多进攻一天。

就是这多出来的一天进攻时间,给孟达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来孟达持续五天的进攻,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动静,身在褒斜道内的赵云和陈到都接到了消息。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曹魏守军的后方会有人进攻,但从对面曹军疲于奔命的防守架势看来,也不像是什么诱敌之计……因此赵云跟陈到商议,由他领兵五千出战,策应可能存在的友军,进攻褒斜道口,而陈到负责接应。

毕竟陈到和赵云手下的士卒加起来也只有一万人,这段时间不停的跟曹仁,曹真作战,战损也不小,赵云一下子带着五千人出去作战,已经是相当冒险了。

如果不是赵云领兵,陈到估计都不太愿意这么做……白毦兵可是很珍贵的,战力强是一方面,训练起来耗钱是另一方面。

可陈到和赵云算是彼此知根知底的人了,知道彼此的用兵特点,陈到很清楚赵云的能力,也知道赵云这个人不会脑子发热,由他出兵,自己接应,是最好的选择。

就这样,在孟达发动进攻的最后一天,赵云引兵从褒斜道杀出,配合孟达前后夹攻褒斜道口的夏侯儒。

夏侯儒对付一个孟达就已经很吃力了,这又杀出了一个赵云……别说夏侯儒,你就是把曹真放到这个位置上,他也够呛。

孟达连续进攻六天后,终于得到了友军的策应,而这个友军还特别的猛,一杀出来就直接击破了两道营寨的阻挡,孟达和友军之间,只有不过区区三道营寨的间隔,彼此甚至都能看到对方的旗号了。

孟达顿时知道,建功立业,就在今天了。

大喜过望的孟达,立刻投入了所有的士卒,加大了正面强攻,而对面的赵云也配合的相当默契,根本没管其他方向的敌军,只求打通通道,把前后两支军队连接起来。

夏侯儒面对这样的情况,拼命的指挥士卒阻挡,但也仅仅是阻拦一时……临近傍晚的时候,孟达终于指挥士卒攻破了间隔在他和赵云之间的最后一座营寨,彻底打通了褒斜道口的曹军营寨关隘。

随着最后一座营寨的陷落,夏侯儒也知道大势已去,因此不再选择坚守剩余的营寨,收拢了部分残兵后,直接领兵撤出褒斜道口,往长安方向撤退。

真不是他夏侯儒怕死……总得有个人,去跟长安的曹丕报告一下褒斜道失守的消息吧……

第462章 曹仁退兵

曹真觉得自己是真的倒霉。

五千人对抗敌军近两万人,曹真都没有出现大败,依然能边打边退,保持着军队战斗力,不至于让大军溃散。

可夏侯儒这个蠢货,守着那么多地势险要的营寨,手里也有七千多士卒,完全可以一座营寨一座营寨的坚守,逐次抵抗拖延时间……结果这货居然硬是在六天的时间内丢失了所有的营寨,丢盔弃甲的要跑去长安。

真的,曹真半路遇到夏侯儒溃兵的时候,差点没忍住脾气,直接把这货给砍了……如果不是他姓夏侯的话。

曹真真的很想骂娘啊,但现在情况已经这样了,你再去分谁对谁错,这到底是谁的责任,已经毫无意义了。

现在摆在曹真面前,就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自己该怎么办?!

褒斜道口失守,就意味着赵云可以领兵直入关中,而自己现在,已经面临着前有寇封,后有赵云的倒霉局面了。

如果不能及时做出决断,那曹真面临的,可就是被蜀军前后夹击,彻底溃败的下场了。

因此,曹真在接纳了部分夏侯儒带出来的溃兵后,根本没有时间犹豫,立刻发动了对一直在追击自己的寇封军队的反攻。

曹真要用这次反攻,打寇封一个措手不及,杀开一条缺口,向长安方向撤退。

不得不说,曹真的决断做出的非常及时,发动攻击的速度也很快,结结实实的打了寇封一个措手不及。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