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页(1 / 1)
('
因此,臧霸做出决断后,立刻下令给下邳各县的郡兵继续坚守待援,自己却召集下邳城内的守军集结,全军打着支援彭成国的旗号,撤往彭城。而臧霸这一撤,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位青徐总督在干什么……郡兵也不傻,你主帅都放弃了下邳,谁还帮你坚守啊。之后的事情,就变成了臧霸领军快速退往彭城,而南线的周瑜徐盛联军和东线的诸葛瑾大军高歌猛进,只花了十天不到的时间,就相继攻克了淮陵,盱台,徐县,曲阳等地,三路大军朝着下邳城包围过来了。而这个时候,臧霸已经退到了彭城,一边派兵阻挡陆逊的进攻,另一面开始加固城池固守,同时给身后的徐晃和曹休都发出了第二次求援信。特么你们要再不来,那就别怪我直接退入兖州啊。臧霸也是不容易,但好歹这年头的曹魏队友,还是有靠谱的人的。就在臧霸退守彭城的第五天,徐晃就带着兖州的两万援军到来了。徐晃来的很及时,让臧霸大大的缓解了压力,有了稳住防线的底气。可曹魏有徐晃这样的靠谱队友,自然也有那个坑人的玩意儿,到现在一点动静都没有。比如豫州的曹休和贾逵。曹休和贾逵这会儿,又再闹矛盾呢。周瑜从两人驻防的空隙带着三万人溜了出去,北上进攻下邳郡,这让曹休和贾逵都恼怒异常。这事儿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狠狠扇在两人脸上的大耳帖子,揭都揭不下来的那种。曹休恼怒异常,前两年在石亭被人家一顿胖揍,这次出兵淮南,还想着能不能有机会挽回点颜面……这下好了,脸都丢干净了。实话实说,曹休这个人,其实能力还是有的,他最大的问题不是能力,而是作为主帅的担当……曹休想都不想的,把周瑜跳出包围圈的事儿,甩锅给贾逵,仗着自己是上司,立刻把贾逵叫来一顿臭骂。贾逵心里那个火的啊。他招谁惹谁了?!上次被周瑜夺取合肥,还不是为了拼命救你这么个败家玩意儿,这次被周瑜溜出去,难道就没有你的责任?!贾逵的能力也不低,智勇双全的人物,但他的问题也不是能力,而是性格脾气太过于倔强,性子太过于直率。本来贾逵就看曹休不顺眼,觉得这人就是个二世祖呢,现在莫名挨骂也就算了,曹休还把周瑜跳出包围圈的责任全都推给了自己……贾逵才不干呢。贾逵直接跟曹休杠了一顿,闹了一个不欢而散。两人各自回营后,都给曹丕上书陈情,指责对方的过错。吵完一架,告完一状还不算,这两人还对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又产生了分歧。臧霸的求援信已经到了曹休的手上,而曹休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救臧霸,而是想着趁周瑜率军北上的机会,突破阴陵,进攻寿春。按照曹休的想法,现在东吴在淮南的兵力肯定不足,寿春守军不会太多,守将又是孙韶这个没听说过的无名之辈……从姓氏就能看得出来,这人跟孙权大概脱不开干系。只要能趁着周瑜出兵的机会重夺寿春,压制淮南,那就等于是切断了周瑜的归路……最不济,也能逼迫周瑜退兵,给臧霸减轻压力。可贾逵不那么想啊。贾逵认为,周瑜这样的智谋之士,既然敢主动领兵北上,那他一定做好了淮南地区的防务,一定有后手在的。东吴在淮南地区的兵力确实不足,但淮南身后就是江东,寿春守将只要坚守上一个月,建业的孙权随时可以引兵来援,怎么能说容易压制呢?!最后嘛……这点其实贾逵多少有点恶心曹休了……别以为宗室将领都跟某人一样是白痴,武皇帝能有曹仁,曹纯,夏侯渊这样的宗室名将,你又怎么知道这个孙韶是无能之辈?!倒不如老实按照原定计划,北上增援臧霸,争取保住彭城,伺机夺回下邳来得好。其实吧,这两个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互相静下心来好好的商量一下,做出决策后共同执行,不管做哪件事,其实都可以。但问题是,这俩人不和已久,两人也没有张辽,李典那样相忍为国的觉悟……最后的结果又是不欢而散。曹休想要带着军队去进攻淮南,而贾逵想要带着军队去救援臧霸,最后一扯皮,曹休分给贾逵五千人,让他北上去救援彭城,自己则带着三万多人南下进攻淮南。给贾逵气的……五千人去救援彭城?!救援个屁啊!!!第509章 各路安排连刘备都没有想到,自己仅仅是下了一道诏书,人往汉中那么一戳,结果孙权那边就急不可耐的先动手了。有些事情呢,就是这样,一旦平衡被打破,哪怕只是一些表面的平衡被打破,也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刘备这一下诏讨贼,曹魏的注意力,兵力调配,粮草运输,全都往西侧关中而来,东吴那边一看曹魏开始往西调动粮草和兵力了,直接就动手了。本来双方就是在战备状态,谁先动手都不奇怪。但刘备依然看不起孙权——这小子都当了皇帝了,怎么做事还是这么的没有德行?!还要不要一点脸面了?!啊?!难道“师出有名”这四个字,孙权就真的一点都不在意的么?!还是说,东吴的人,上到皇帝,下到名将士卒,除了玩偷袭外,就不会其他的打仗方式了?!不管怎么说吧,陆逊和周瑜在徐州的两连击,确实牵扯了一部分曹魏的兵力,毕竟东吴打完下邳可就能把触角深入兖州了,这点曹魏是绝对不会容忍的。现在真的说不好,曹丕是要先聚兵关中,还是要先东进青徐了。刘备也赶紧的抓紧时间,准备进兵关中的事情,争取趁着东面孙曹战事没结束前出兵,这样可以让曹军两面不能兼顾。战略方面,刘备一到汉中就跟四大谋士们商量过了,庞统提出的战略,刘备没有意见。刘备这个人,也许别的稍微差一点,但就看人这一项,绝对是当世顶尖的存在。法正和庞统两个人,军略出众,当世少有匹敌之人,就是性格太急,好用奇计,制定战略不太稳妥。诸葛亮和张溪两人,各项能力都挺出色,为军为政皆可,然性格偏于谨慎,用兵讲究稳扎稳打,从不弄险。这四个人,用兵风格不同,但若能互补,制定出来的战略,当世基本无人可以抗衡。因此,经过四个人商议后,庞统提交的战略刘备直接全盘接受了,剩下来的事情,就是调兵遣将,安排各处领兵出征的人选了。按照庞统的战略构想,褒斜道和陇山道,都是疑兵,但这个疑兵,可不能糊弄事儿。必须让长安的曹真真的认为,大汉的军队会从这两个地方杀出来。因此,这两处的领兵之人,也需要好好考虑一下的。陇山道方向,赵云作为统帅,不管是从军履历还是官职,其实也不差,但……其实吧,从威慑力来说,陇山道方向最合适的主帅其实应该是马超。庞统也曾经提议过用马超为帅,毕竟马超纵横雍凉这么多年,还曾经割据过关中一段时间,曹真一旦听说马超兴兵来犯,肯定会严阵以待的。但法正,张溪,诸葛亮全都反对了这个提议,坚持使用赵云为帅。理由其实很简单,三个人都信不过马超。马超今年才四十多,让他当雍州刺史就已经是非常破格大胆的了,你还让他率领一路人马纵横雍凉……是真的不怕再造一个凉州军阀出来么?!再一个,马超这个人,性格脾气非常的暴烈,而且一激动很容易上头,尤其要命的是,这人一上头,谁都劝不住……就算委屈点赵云担任马超的副手,到了关键时刻,赵云也劝不住马超的。万一战场上有个变故什么的,导致北伐一路大军溃败,就靠一个赵云,根本收拾不了残局。这样的话,还不如把马超放在雍州继续防备西北羌胡,让赵云为帅,这样稳妥一点。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