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页(1 / 1)
('
这个距离上,要想躲开弩箭的攻击,其实挺难的,郭淮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把身体贴合马背,降低被攻击的面积,尽量的躲开弩箭的攻击。这个距离上,要躲避弩箭的攻击确实很难,但同样,这个距离,弩箭也只有射一次的机会。因此,在郭淮的概念中,他就是拼着身中两箭,也要快速靠近张溪,趁着张溪无法提速的劣势,直接一枪刺倒张溪。郭淮做好了觉悟,但……事情却出乎了他的预料。眼看着距离张溪只有不到十丈的距离了,郭淮突然听到了一阵连续且密集的弩箭破风声,紧接着,他就听到了自己的战马一阵悲鸣嘶吼。再然后,郭淮感觉整个人都失去了平衡,一头栽倒在地。而栽倒的一瞬间,郭淮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张溪这个卑鄙小人,居然敢射马?!!!第532章 善后春秋时代的主将,都是坐战车指挥大军的,哪怕是出阵单挑,那也是双方主将站在战车上,带着两个亲卫,一个负责操纵战车,一个负责持戈护卫。春秋时期,主将单挑的规矩非常的多,而且还真的是回合制,必须双方都有进攻和防御后,才算结束一个回合。这在现代来看确实很奇葩,但在《左传》中确实记载着这件事。宋国内乱的时候,将军华豹和公子成单挑,华豹先对公子成射了一箭,射伤了公子成,而当公子成准备反击的时候,华豹手快,已经准备射第二箭了。而这个时候,奇葩的事情就发生了:公子成居然对华豹喊道:“你都已经射了一箭了,难道还不让我还手的么?!你简直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而更为奇葩的是,华豹一听公子成说这个,立刻惭愧的停手,任由公子成射出一箭……然后华豹没有躲过去,中箭身亡了。因此来说,春秋时代的主将单挑,有时候真的,别说后世,就是三国时代的将军们,也不是特别能理解。但有一个规矩,却是从春秋时期,一直流传到三国时期的……武将单挑的时候,是不能对坐骑下手的。这个规矩,是继承自春秋时期的御手。两将单挑,按照规矩,是主将对主将,卫士对卫士,各有各的级别。主将不能对卫士动手,卫士也不能对主将挥舞兵器,“礼”不能乱。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谁也不能对驾驶战车的御手攻击,甚至分出胜负后,失败方的卫士可以选择向敌将请死,可杀可不杀,但御手,是必须放归的。伤害御手,在春秋时期是绝对不能被容忍的行为。而这个规矩流传下来,历经战国,秦汉时期,随着战车退出历史舞台,武将单挑不存在御手这个职业,但是作为坐骑的战马,也是被双方默认要保护的。所以,严格来说,张溪让士卒对着郭淮的战马射箭,导致郭淮马失前蹄栽倒在地,被张溪军的两个卫士轻易擒拿……这是张溪的“失礼”,是张溪不讲武德的结果。这年头,可没有“射人先射马”的说法,那玩意儿至少得再等个五百年才能成为主流意识。因此,对这个结果,郭淮是相当的不服气的。真的,郭淮已经不是到了生气的地步了,他现在已经是正眼都不瞧一眼张溪了……跟这么一个玩意儿相提并论,郭淮觉得自己宁可回去穿女装。而战场上发生这样的变故,张飞等人也是没有想到……尤其是诸葛亮。诸葛亮现在心里已经开骂了。特么老子给你连弩,是让你射人的,不是让你用来射马的……而且你倒是演一下呢,箭头稍微抬高一点,回头说是冲着人去的,只是误中马匹也行啊。现在好了,两把连弩,十支弩箭,有七支射在马上,郭淮身上愣是一支都没有……这怎么圆嘛。更讽刺的是,今天这场对阵,本身就是一场名誉之战。郭淮此前的一番狡辩,争取来了一场证明双方名誉的战阵对决,结果最后郭淮却败在了张溪不名誉的做法上……那这场名誉之战,就彻底成了笑话了。有一说一,这件事本身,从头到尾,都充满着非常大的槽点和黑料,而两位将军,不管是郭淮还是张溪,本身都有不名誉的行为……哪怕是诸葛亮,现在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个场子圆回来了。不管怎么样,还是先鸣金收兵吧……不能继续再厮杀下去了,这场战斗已经失去了厮杀的意义了。至于郭淮……这都不需要诸葛亮出面,张飞就已经忍不住的先出面了。一方面,张飞是对张溪的爱护,另一方面,张飞才是现在五丈原高地营寨的主将,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张飞必须出面去跟郭淮对话。张飞当然知道这年头战场的潜规则,因此当张溪下令射马导致郭淮马失前蹄,栽倒在地的时候,张飞就已经从后军营寨中策马而出,尽快的赶到了张溪的中军。而张飞来到张溪中军的第一件事,就是阴着脸,先给郭淮松绑,拱手回礼向郭淮赔罪,然后当着郭淮的面,把张溪给臭骂了一顿。张溪确实不太懂这方面的潜规则,毕竟他也没跟人单挑过,更不想跟人单挑,这人又怕死的要命,谁也没想到张溪这个怂货居然还能有跟敌将面对面的一天……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这些规矩。但张飞这么兴师动众的跑到战场上来,又是给郭淮松绑,又是道歉的……张溪觉得,可能自己真的哪里做的有问题。三爷的脾气,张溪还是了解的,很少有这么讲理的时候,一般这种时候,大概都是自家理亏的时候。而随后张飞对张溪的训斥,与其说是在指责张溪,倒不如说是在告诉张溪,哪里做错了。这年头,两军交战都是默认尽量不杀伤战马的,更别说主将冲阵单挑了……真要这么做的话,还单挑个什么劲,双方都冲马下手不就好了。虽然张溪还是不太能理解这件事的严重性,毕竟“射人先射马”这个概念,这时代的人没有,但张溪有。可是呢,既然张飞这么说了,而且还非常严重的上升到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张溪也不能大意了,毕竟这年代,名声对一个人,真的是非常的重要的。人许靖就是有名声,翻墙出城投降都能当礼部尚书,贾诩那么大的才能,就因为名声臭了,当个太尉都要被孙十万嘲笑。虽然张溪不太乐意,但还是听从了张飞的话,拱手对郭淮赔礼道歉。郭淮这时候,气才稍微消了一些……但这场对决的胜负,郭淮必须要求出一个结果来。事关穿女装的问题,这个可不能含糊咯,他郭淮也是要脸面的人。而这个时候,诸葛亮终于也是起码赶到了中军现场。如今的战场,已经是鸣金收兵,双方都各自回军列阵,不再交战了……是时候好好掰扯掰扯了。而论辩才,当世之上,还真没几个人是诸葛亮的对手。郭淮一口咬定,如果不是张溪不守规矩攻击他的战马,他一定能一枪刺张溪于马下,从而获得这场对战的胜利。而诸葛亮却是摇头,首先领着郭淮看看他的战马,重点在于他战马上的七根弩箭。这么密集的箭矢,如果往人身上射,诸葛亮当场就问郭淮,能躲过去几箭?!这个问题,郭淮回答不出来,毕竟郭淮到现在也没想明白,为什么两张机弩,却能在短时间内射出这么多的箭矢来。而诸葛亮一看郭淮不答,立刻就坡下驴的替张溪偷换起了概念。诸葛亮声称,张溪并不是故意要射马,实在是不得已为之。张溪和郭淮,两人也是老对手了,张溪非常欣赏郭将军的才华,故只射马,不射人,乃是不忍加害于郭将军尔……虽然破坏了规矩,但终究是对郭将军手下留情了。其次,这场对决本身,就是郭淮胡搅蛮缠得来的……当初冀县城下,郭淮其实已经是输了赌约的,如今之战,也不过是张溪大度,再给了郭淮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而已。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