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页(1 / 1)
('
所以……其实不能用常规的情理去分析?!诸葛亮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张溪虽然有点懵懂,但好像也抓到了一点概念。“莫非,文长已经突破陈仓道,如今兵临眉县城下了?!”诸葛亮突然的说道。但随即,诸葛亮却自己推翻了自己的想法,继续说道,“不,若是如此,眉县不过是寻常坚守待援而已,非迫不得已,郭淮无需回军救援……除非……”“除非眉县告急,而长安援军却因故无法救援眉县!”张溪跟着接口了。是的,张溪还是不太相信魏延这会儿已经攻破了眉县……毕竟这个时间太短了,攻城在这个时代一直是很费时间的事儿。但诸葛亮先是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说道,“为何不能是文长已经攻克了眉县呢?!”一想到这个可能,诸葛亮感觉整个人的思路都被打开了。如果魏延已经占据了眉县,那么郭淮这次的退兵,可就不单单是要去救援眉县了,而是反攻眉县,或者是抢占武功,退往长安。这两种可能,都有的。诸葛亮顿时不说话,开始对着挂在墙上的地图认真的观察着,思考着……而张溪嘛,也在顺着诸葛亮的思路去想,不过他还是不太相信,魏延现在已经攻破了眉县。在张溪看来,魏延用围点打援之计,先围困了眉县,然后半路设伏,伏击了急于救援眉县的长安援军,这个可能性反而更大一点。这样一来,郭淮为了保证眉县不失,必然会分兵派出援军,这也符合诸葛亮观察到的,魏军营寨中有兵马调动,但是自己这边魏军依然在严密坚守的实际情况了。只是这事儿吧,好像还是有一个不太好解释的地方……时间上还是太快了,如果魏延有那个伏击魏军的时间,为啥不直接攻城。要知道,眉县内只有两千守军,眉县虽然有城池,但魏延以两万人攻两千人,最多也就是四五天的时间应该就能攻破眉县了,而伏击长安援军,怎么说也得花个四五天的时间等人家过来。万一没伏击住,那不是白白丧失了攻城的最佳时机么?!魏延虽然是匹夫,但不至于是蠢货……张溪觉得,自己认识的魏延,应该没那么傻。但,如果按照诸葛亮所猜想的那样,魏延真的已经占据了眉县……这个时间上来说,就更加让人难以置信了。“不管是何种情况,我等都需有应对手段!”诸葛亮看了半天地图,终于是转身,对着张溪说道,“烦请元长派人去请三将军,陈将军二人前来,我等需商议出一个章程来,由三将军决断。”张溪顿时不敢怠慢,赶紧派人去请人。张飞和陈到其实离的张溪这边前线不远,这俩没事儿就来前线转悠一下,只要在附近找找,很容易就能找到两个人。而等到人到齐了,诸葛亮就开始讲述自己看到的实际情况和对这些情况做出的判断。张飞和陈到听完,也跟张溪差不多的反应,觉得魏延现在就攻克眉县,有些匪夷所思了。都是带兵打仗的将军,对于攻城这件事儿,大家都非常有发言权。魏延要是能在十天的时间内,不仅突破陈仓道,还攻占了眉县……不说别的,就冲这份战绩,魏延都能被人称呼一句“当世名将”了。但诸葛亮却不会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作为一个谋士,他考虑问题,永远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如今魏军营中异动是事实,如果魏军真的分兵,或者索性撤军的话,己方到底要怎么应对?!魏延没有攻占眉县,他必须要做出一整套的应对策略出来,魏延占领了眉县,他也要做出一套应对策略来。只有这样,才会在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不至于会手忙脚乱,应对无措。这次北伐,虽然不是在最好的时机发动的,但却是进行到现在,对大汉最有利的一次北伐。这个机会,可不能这么轻易放过了。第552章 调兵益州到荆州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这年代也没个靠谱的即时通讯手段,益州的刘备要联络荆州的关羽,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更别说现在正在北伐,刘备已经领兵出了祁山褒斜道,正在关中的五丈原呢。如果刘备要直接指挥在荆州的关羽,他最快的通讯路线,应该是让信使先从褒斜道返回汉中,在汉中乘船沿着汉水而下抵达襄阳,然后再从襄阳北上到邓县,送命令给关羽。这一趟路,哪怕一切顺利,用最快的战马和战船,一路上至少也得花个一个月的时间。军令这种东西,哪里禁得起这么长时间的延迟。因此,两次北伐,对于荆州方面的军事行动,刘备都是直接授权关羽,由关羽做为主帅,自己决定进攻策略的。上次北伐的时候,关羽还被刘备特意叫到成都去参加了一次军议,明确了关羽进兵南阳的目的是策应刘备出陇右,夺取雍凉……可这次,刘备只给关羽送来了一封诏书,允许关羽便宜行事而已。因此,这次出兵后,关羽制定的战略目的,是要攻取南阳的。可问题还是那个老问题,荆州需要处处设防,兵力不足,南阳又背靠中原腹心,身侧有许都,洛阳等大城市作为后勤支援,拼消耗的话,关羽要打下南阳的把握并不大。关羽想要攻取南阳,就只能选择速胜,这也是为什么关羽会执着寻求跟张辽单挑的原因。但在徐庶看来,有些事情,并不需要那么较真的,战略目的又不是死的,咱们完全可以变动一下啊。这次北伐,本来准备的就很仓促,又跟上次一样,是荆州益州两路出兵夹击关中……根本没必要非得跟魏军在南阳死磕啊,只要跟上次北伐一样,做好牵制工作就可以了。徐庶跟关羽绕着圈子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劝劝关羽,要实在不行,咱们就别求什么速胜了,维持现在的局面,对陛下那一路北伐大军,已经是很大的一种帮助了。关羽领兵五万在邓县跟张辽对峙,曹丕又已经驾临了洛阳,因此宛城这一带的曹军是必然不能轻易调动的,甚至洛阳和许都的曹军也不敢擅离……否则一旦让关羽攻破了宛城,就可以轻兵直入洛阳,到时候真正该上火的人可就是曹丕了。所以,关羽哪怕只是在邓县呆着,什么事儿都不用干,至少中原腹地的这六七万留守曹军都得被关羽牵制住。没看到一直到现在,许昌的司马懿依然没有任何动静么?!上次北伐,司马懿可是亲率士卒,侧翼攻击关羽军北伐屯粮地新野的,可这次北伐,因为曹丕驾临洛阳的关系,司马懿到现在都在许昌按兵不动,原因是什么,不是一目了然了么。随着如今的战局变化,徐庶是真心的想建议关羽,实在不行咱们就这么耗着吧……陛下那一路,谋臣名将云集,陛下又是亲征,本来就该以他们那一路为主攻方向的。关羽仔细思考了一会儿,不得不承认,徐庶说的,确实很有道理……但关羽不想听。作为大将军,又是总督一州,拥有假节权利的人,关羽实在不想两次北伐却寸功不立。这年头的军功爵,虽然在判定方式上已经跟前汉时期不太一样了,更多是讲究“恩出于上”,不太可能出现那种“李广难封”的情况了。但作为一名将军,自己又是主动进攻的一方,两次北伐除了空耗兵员和钱粮,却没有打下任何一寸国土……说出去也太丢人了。虽然说关羽的作用就是策应,如果刘备攻下了关中和长安,那么他在荆州策应的功劳一样不小……但世人可不会这么看的。一个将军,两次出征没有任何战果,却在战后收获荣耀……世人只会认为他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所以刘备偏袒照顾了他。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夏侯惇。夏侯惇其实能力不差,对曹操的作用其实也不小。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