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页(1 / 1)
('
因此,王昶只能祈祷,侧翼游弋的蜀军将领,战机把握能力不强,无法抓住这不到一炷香的兵力调配时间。然后,王昶就失望了。一直在战场上不断游弋的柳隐,在看到王昶将两翼的护卫士卒提升到前军,充当攻击部队之后,根本没管张溪是不是下令了,直接领兵,突袭王昶的侧翼。但不是去突袭王昶的本阵,而是去突袭王昶前军和中军的结合部位。很显然,柳隐的目的,就是要切断王昶和前军之间的指挥联系!!!这一招,可不是只有张郃会用的。第580章 切入柳隐的目的性很明显,王昶自然能看的出来。柳隐也没想过这一招能瞒过这个魏军主将,毕竟从之前的战场表现看,这个后军的魏军主将,指挥应对相当出色。柳隐要是一直在外围游弋,可能魏军主将还不知道柳隐要从哪里下手,但只要柳隐的游弋部队有了明显的进攻方向,目标自然会在第一时间暴露。因此,柳隐别无选择,他不可能只指望魏军主将反应迟缓,只能是在自己的进攻速度上做到既快又猛,不给魏军主将足够反应的时间。王昶看出柳隐的目的之后,也是大惊失色,立刻指挥中军剩余的部队前途,争取缩短和前军之间的距离……但柳隐的进攻速度,多少有些出乎王昶的预料了。王昶手里总共只有六千人左右,三千人已经派去前军作为进攻突围部队了,剩下的三千人中军中,有一千人被王昶派去接手两翼的方向,如今王昶手里,只有两千人左右。柳隐直接抢在王昶派出的侧翼部队接手防线之前,从侧翼突入,杀进中军两千人和前军三千人的结合部,如今正在配合正面的张溪军主力,对前军进行前后夹击。短时间内,前军还能依靠军中校尉的组织下,依靠原本的军令行事……但如果前军长时间被敌军压制进攻,局势越来越差却一直接不到主将的军令,军心士气一定会发生变化的。到那个时候,事情才是真的麻烦了。因此,王昶也必须立刻对柳隐所部发动进攻,尽快打通跟前军的联系。王昶觉得吧,这其实并不难。虽然王昶的中军只有两千人,而敌军所部足有三千余人,但就战力而言,王昶觉得,自己还是占据优势的。而且敌军也同样是在自己的前军和中军的夹击之下,只要自己的进攻足够犀利和迅速,击破敌人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王昶虽然有些惊慌,但并未失措,立刻指挥军卒对柳隐展开了进攻。而柳隐呢……从在战场周围游弋的时候,柳隐就在思考,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了。张溪给到柳隐的指令,就是让柳隐在外围游弋,寻找合适的切入敌阵的机会,而且要求柳隐,必须一击必中,直接打乱魏军的阵型,切割敌军,配合张溪的主力大军围剿。而从战场发展的形势来看,魏军的主将能力不低,应对也非常的及时,从这点上看,柳隐知道,自己绝对不能轻举妄动……自己只有一次机会,以魏军主将的能力,自己一击不中的话,他是不会再给自己第二次机会的。但可惜,魏军主将保持圆阵防御,始终不曾撤去两翼的防卫,柳隐根本没有找到这样的机会。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柳隐多少有些着急了。战场之上,必须时刻保持冷静,不要擅自行动的道理,柳隐其实是懂的,没有好机会,那就不要硬上,这样除了损兵折将,没有任何好处。但柳隐也担心……万一主帅张溪以为自己是怯敌避战怎么办?!柳隐跟张溪的接触其实并不多,而且柳隐也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将军都跟陈到一样好说话的……这个张溪虽然名声在外,但具体性格如何,柳隐是信奉眼见为实的。自己老是游弋,却不出兵攻击,回头万一张溪责怪自己可怎么办?!柳隐对这个还是很在意的,毕竟他都已经四十了,前半生因为家族的关系一事无成,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机会,柳隐可不想继续这么默默无闻下去。就在柳隐琢磨着,是不是要做点什么,没有机会创造一点机会的时候……张溪的第二道命令到了。张溪要求柳隐不要轻举妄动,一定要等待时机,一击必中……而这个时机,张溪也给柳隐指明了,就是在张郃军抵达战场的那一刻。柳隐瞬间明白了张溪的用意,而且更重要的是,张溪这么说,就代表着张溪也不是那种心急的人……主帅都让自己一定要冷静寻求战机了,自己还着急个屁啊。柳隐继续领兵在战场外围游弋,同时在琢磨,一旦战机出现后,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切入。柳隐的思考,持续了很久,但也得益于此,当王昶调动军阵转化的时候,柳隐在第一时间抓住了王昶阵型变动的空隙,直接杀入了王昶前军和中军的结合部。这是柳隐思考后,认为最能配合张溪作战的方式。不仅能把敌军彻底分割成两部分,同时也能短暂的切断敌军主将对前军的指挥,方便张溪军的主力对前军进行围剿。但这么做,有一个危险的地方——作为夹在魏军前军和中军之间的部队,柳隐所部三千人,必须同时承受前后两个方向的夹攻。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在这个年代,军队的组织度实在有限,一旦陷入前后夹攻的境地,军队士卒在应对敌军围攻的时候,往往会陷入顾此失彼的状态,最后的结果,往往都是溃败。但柳隐没得选,他必须这么做。一方面,只有这么做,才有把握能彻底分割魏军阵型,配合张溪围歼魏军。另一方面……柳隐需要这样的机会来建功立业,否则他还得慢慢的熬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人头地。虽然很危险,但……柳隐没得选。成了,他柳隐就是大功臣,败了,他柳隐不过是兵败身死,但柳家,说不定会因为自己的牺牲,在刘备集团内,获得一定的地位提升。当然,最重要的是,柳隐敢这么做,也不是一点获胜的把握都没有。诚然,他一旦切入敌阵之后,是非常有可能面临两面夹击的,但相对应的,魏军的前军,一样是面临两面夹击的状态。也就是说,实际上柳隐的最大威胁,还是后军的那两千余魏军,前军的那三千魏军,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真不一定会对柳隐造成多大的威胁。因此,柳隐切入敌阵后,只要挡住魏军的中军不跟前军汇合,其实已经足够了。甚至不需要柳隐坚持太长的时间,只要张溪那边进攻顺利,可能只需要一个时辰的时间,魏军的前军就会崩溃掉的。这个做法,有危险,但这个危险,值得一冒。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柳隐毅然决然的领兵切入,并且成功的拦截了王昶所部,把王昶所部军卒分割成两部分。王昶相信自己带领的士卒战力,能击破面前的三千蜀军,而柳隐也相信自己的能力,能挡住王昶所部的进攻……两人指挥着军队,直愣愣的碰撞在了一起。一个是要快速击破敌军,一个是要拼死拦截,双方都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没有任何计谋,就是直接硬碰硬。整个战场之上,就属这个区域的交战最为激烈,全是近身肉搏,战场上刀光剑影,一个不留神就是血肉横飞的下场。魏军的个人素质和战斗力更胜一筹,在这个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虽然人少,但终究是压着汉军在进攻。而汉军这边虽然战力不如对方,但到底人数多了一千人,彼此之间纠缠在一起,短时间还真的分不出胜负来。这个时候的王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只能加强进攻,而柳隐呢,只能竭尽自己的所能,拼命指挥士卒们奋战防守,依靠人多的优势,暂时守住防线。一时间,王昶还真的想过把之前撒出去接手侧翼防线的士卒撤回来,这样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要击破正面的蜀军,会相对容易一些。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