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页(1 / 1)
('
可真正的问题在于,柳隐发现,大昌集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小了。本来就是屁大点地方,结果张郃带了五百人,加上冯习所部的五百驻守士卒……小小的大昌集之内,有近千士卒在拼杀。柳隐倒是想把自己的部队投入到战斗中去,可哪里还塞得下人啊。再加上柳隐抵达大昌集的时候,冯习已经选择了退守大昌集入口,这时候的魏军和汉军已经有很大一部分绞杀在了一起,还剩下的一部分汉军也需要承担策应和支援的任务。柳隐当然知道大昌集内的汉军战斗力和士气都已经很低落了,但这时候如果柳隐下令大昌集内汉军暂时撤退,那不等自己领兵补上缺口,魏军就已经顺着汉军撤退的步伐,杀入大昌集了。甚至连分批撤退,柳隐都没法做。前方士卒在拼命,后方友军在撤退……这要是谁不知情的嚷嚷一声,谁还会在前方挡住魏军的进攻?!因此,柳隐也是实在没办法,只能带着一百人左右的士卒,先加入战场。这么做,至少可以先帮助冯习先稳住防线,免得大昌集全线失守。等到帮冯习稳住防线之后,柳隐一边让冯习继续主持大昌集的外围防御,抵挡张郃的进攻,另一边,则开始了自己的操作。首先,柳隐下令,让大昌集内一部分负责牵制和策应的原留守部队先撤出战场,换成柳隐带来的生力军。紧接着,柳隐用这部分生力军,开始组建第二道防线,做好汉军防御不利,不得不退入大昌集内部继续防守的准备。这还真的不是杞人忧天,就之前留守在大昌集的这部分汉军的战斗力和士气而言,能撑到现在,已经算是冯习指挥有方了。至于为什么柳隐不立刻派出自己的生力军去接手原本留守部队负责的防线,让留守部队后撤休整……不是柳隐不想,而是不能这么做。这年代的士卒,基本是没啥组织度可言的,尤其对柳隐等人率领的这支由郡兵组成的军队来说,战时换防这种事情,他们真的做不到。一旦柳隐派人去换防,那柳隐可以肯定,必然会有士卒为了活命,不等换防部队到位就匆匆后撤甚至逃跑,而魏军,肯定也会抓住机会紧咬着追进来……到了那种时候,不仅防线会崩溃,连去换防的士卒都得跟着一起完蛋。因此,柳隐只能狠心让这部分已经跟魏军绞杀在一起的士卒继续在前线顶住,等自己建立好身后的第二道防线后,再让这些人后撤,这样才比较保险。第597章 要命的巧合战场之上,战局在飞快的发展变化着。毕竟是只有千人左右的乱战局面,进攻和防守的交替,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比如说冯习,在得到了柳隐带来的一百人生力军的援助后,终于是能稳住大昌集正面的防线,跟张郃的一百多士卒继续纠缠,甚至隐隐有反过来压制住张郃部的趋势。也正因为这个,柳隐才敢在后面搞第二防线……否则如果连正面都挡不住的话,柳隐搞第二防线,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而这个第二防线的做法……说实话,真不算多么高明的招数。对战场局势把控力差一点的将领,或者说不太愿意动脑子的将领,在这种战场局势比较复杂的乱战之中,可能不一定会注意到柳隐在组建第二防线的小动作……但张郃并不会。这个规模的混战,显然还不足以牵扯掉张郃全部的精力,也很难瞒过张郃这个久经战场的名将的眼睛。柳隐带来的士卒,到底算不算援兵这事儿暂时搁一边,这个张郃是真的判断不出来……但你蜀军想要建立第二防线继续固守,张郃肯定不能如愿的。正面呢,面对已经得到了支援的冯习,张郃一时间还真的拿他没办法,也不敢在发狠的跟人家来个单挑冲阵……没马没枪年纪又大的张郃,还真的没有短时间内冲垮冯习的把握。因此嘛,正面是暂时无法突破了,只能从侧翼来想想办法。张郃一边指挥自己的一百多士卒尽力拖住冯习的两百多人,另一边则下令侧翼的进攻部队先暂时后撤,然后集中起来强攻一处防线,争取在蜀军的第二道防线建立起来以前,重点突破过去。只要突破过去,那这个第二防线永远也别想建立起来了。张郃有着自己的想法,但这个想法……有一说一,也算不上多么的高明。柳隐在干什么,冯习很清楚,自家麾下的侧翼防守士卒是个什么状态,冯习也明白……而你张郃打的好好的,突然让自己的侧翼进攻部队后撤集中,针对的目标是什么,冯习根本不难猜。可不难猜归不难猜,冯习要应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正面方向不能放弃,这也就意味着冯习不可能离开正面战场,及时去救援侧翼的守军。柳隐也在指挥士卒积极布防,一时间也没有功夫领兵去支援侧翼战场……再者说了,冯习也很清楚,柳隐这人虽然领兵作战能力有一套,但并不是武将出身,他的武艺,在这种乱战中能自保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你根本无法指望他亲自领兵冲阵的。因此,一旦让魏军完成集结,重点突破,侧翼守军再挡不住的话,那柳隐所部在防线没有建立起来之前,也很容易被溃兵冲散。这个亏,冯习吃过的,根本不敢忘记。因此……选择只有一个。正面强攻。加强对正面的进攻,尤其是围攻张郃,让张郃身处险地……不信你张郃还有这个胆略,继续进攻侧翼。这就是冯习的想法。有一说一,冯习多少有点想错了……张郃要是没有这个胆略,他也混不到现在的位置上。因此,当冯习发动强攻的时候,张郃立刻就猜到了冯习的打算。只是,张郃对冯习的这个做法,却是嗤之以鼻,根本不屑一顾。我就让你攻,不信你能短时间内撕开我的防线……倒是你的侧翼防线,我大概只要再进攻一次,就能以点破面的冲过去。到那个时候,你就败局已定。不就是拼时间嘛,你敢拼,我就敢赌。张郃对自己的武艺,以及自己麾下士卒的战斗力,还是有非常大的信心的,他不信自己麾下的士卒,能在短时间内,被冯习领兵击破。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冯习从防守转入进攻,虽然仗着人数多的优势,一度压制了魏军的防线,但魏军的防线在张郃的沉稳指挥下,一时半会儿的,冯习还真的攻不破。而眼看着,侧翼的魏军已经完成了集结,马上就可以对冯习军的侧翼发动进攻了。一旦让魏军真的开始进攻了,连冯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侧翼部队能顶多久。反正大概率,是撑不到自己攻到张郃身前,逼迫张郃撤军的。局势到了这个程度,冯习也是发了狠了。之前自己可以退,是因为自己还有退路……但如今,已经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了。再退,那等着自己的,就只有失守大昌集,第三次战败于张郃的结局了。先不说这次大昌集保卫战的重要性,就说说自己吧……要是连这次都败了的话,那自己可就是在五天内连续败给张郃三次了。这样的失败,已经是丢人现眼到了极致,冯习也不可能再有脸面能活在这个世界上……输了也不过是死,倒不如搏一把。哪怕因此战死,也比连败三次后羞愧而死要好的多……起码传出来,自己的名声不至于太糟糕。冯习决定了——豁出命去,冲阵。一般的武将冲阵突袭,是冲着击穿敌军防线的目的去的,多少还需要兼顾军队指挥。可冯习的这个冲阵,目标就只有张郃一个人……张郃在哪儿,他就盯着哪儿进攻。而且是豁出去,连命都不要的那种冲阵。面对魏军士卒拦路,冯习根本不管不顾,抡刀一扫,逼退魏军后,根本没有让士卒趁势扩大缺口,打开进攻通道的意思,而是仅带着身边的数个卫士,一路杀穿过去。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