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页(1 / 1)
('
不是说高翔打不下武功县,是不可能在三天内打下……给高翔足够的时间,比如说一个月,那高翔要攻破一座只有一千多人守卫的城池,压根不是难事。但三天……这个时间,基本就是打打试试看看,看看能不能给武功县守军足够的压力,逼迫武功县城内的守将和世家们投降而已。而这,也是张溪让高翔领兵强攻武功县的真正目的。纵观历史,但凡在几天内就攻破某个城池的战例,基本都是有人顶不住压力,开门投降了。但凡武功县守将能控制住城内情况,有坚守的决心,那武功县撑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根本不成问题。所以啊,如果武功县的守军愿意投降,那么这个时候就已经开门迎接高翔军进城了,自己回去也帮不上忙。如果武功县守军还在坚守,那就算自己回去了,汇合高翔一起进攻,也不可能在一两天的时间内,就彻底攻破武功县。张郃从这里退兵回武功县,最多也就是一两天的时间而已,而张溪就算继续一路急行军回武功县,也至少要花一天的时间……张郃最多只给张溪留下一天强攻的时间而已。张溪是真的没有把握,能利用这一天的时间差,攻破武功县。再者说了,张溪觉得,自己真的没有必要那么着急的去进攻武功县。“张郃此人,用兵最知进退。若能胜,其进兵必然迅猛如虎,若不能胜,其退兵亦不会犹豫!”张溪想了一下,对柳隐说道,“如今张郃已无偷袭五丈原之能,而右扶风又守备空虚……此番退兵武功县后,若我所料不差,张郃必不会在武功坚守,反而会领兵退回右扶风,力求拱卫长安。”这就是张溪对目前局势的判断,他认为,张郃不可能在武功县坚守。因此,当高翔这三天强攻不能逼迫武功县守军投降的话,那张溪回去后,也不会再发动进攻了。没必要让士卒们这么拼命,张溪完全可以坐等张郃退出武功县后,再领兵占据就好。至于占据武功县后,张溪的打算,是暂时停兵休整,等待眉县那边的战况发展后,再做决断。但对于这一点,柳隐是有些担忧的。“若此,渡河东进,异道会长安之事……”柳隐小心翼翼的,提出了自己的隐忧。其实柳隐说的事儿,是指当初从五丈原出发的时候,张溪接受的军令是:先据武功县,然后择机渡河东进,偷袭长安。如果张溪只是单纯的占据武功县不动,坐等眉县之战的结果……万一错失了偷袭长安的最佳时机,将来怪罪下来,那张溪一个贻误战机的罪名可就跑不掉了。而张溪如果担上这么大一个罪名,那这段时间跟随张溪征战的柳隐,高翔等人的战功,也很有可能被直接抹杀掉。所以啊,柳隐委婉的想张溪做出了提醒。张溪也知道柳隐的意思,但如今,张溪也有自己的顾虑。“休然,依你之见,单以我等所率士卒,渡河偷袭长安,胜算几何?!”张溪叹口气,问道。柳隐被这个问题问的,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作为一名将军,柳隐肯定不能说丧气话。领兵作战,连自己麾下士兵的战斗力都信不过,那这个仗还怎么打?!但你要说就用这些郡兵去偷袭长安能成功,柳隐也觉得有些异想天开。因此,柳隐也只能拱手答道,“回将军,末将不知。”不是真的不知道,是没法说,说了伤士气。张溪自然也明白,因此也没有纠结柳隐的回答,而是继续说道,“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今我等只剩万余之众,即使全军东进,面对长安坚城,面对数千曹魏禁军坚守,如何能速胜?!若不能速胜,困于长安城下,久必生变。”这就是张溪不想去偷袭长安的原因——真没有把握能打下长安来。张溪也好,柳隐也好,对自己麾下士卒的战力到底怎么样,心里是有数的。自己麾下的郡兵,战斗力其实不能说差了,跟一般的魏军比起来差别真的不大……但遇到像曹魏禁军这样的中央精锐,单靠郡兵的战斗力,打起来会很吃力。如果是在山岭之内作战,蜀地的郡兵都比较熟悉山地战,而魏军在这方面比较吃亏,双方打起来还能有来有回。上次北伐的时候就是这样,蜀军面对雍凉兵卒的时候一点都不落于下风,但在上邽面对曹仁指挥的一部分曹魏禁军的时候,就打的有点力不从心了。这还是在大汉主力大军齐聚的情况下,打出来的战果。如果不是孟达突然趁着右扶风空虚的机会北上,接应赵云,陈到率领的白毦兵出了褒斜口,有断绝陇山道魏军后路的危险,那次北伐要完成断陇的目标,也没有那么容易的。但如今,张溪如果要渡河东进去偷袭长安的话,那可就是在关中平原上作战了……这是魏军的强项,而不是汉军的强项。更何况,这次武功县之战,也让张溪认识到了曹魏禁军真正的战力是什么样的。以两万打一万,明明占有足够的兵力优势,但张溪每次交战都很辛苦,如今战损超过了三分之一,也不过是勉强把张郃给堵在了武功县而已。虽然从战略上看,张溪算是成功的阻止了张郃偷袭五丈原的计划,但从战术上看,其实张郃的战损人数,要远远低于张溪的。非要说的话,这也就是打了一个平手而已。因此,张溪真不觉得,当自己带着一万士卒渡河东进去偷袭,面对即使只有五千曹魏禁军驻守的长安,自己能一战而破之。如果目的只是要吸引曹真回援,断绝眉县郭淮军团的外援的话,那张溪攻占武功县,就已经足够威胁长安了。基于以上的考虑,张溪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若将来陛下怪罪,吾当一人承之!”张溪说出了这样的话,柳隐就不太好再说什么了……更何况张溪说的,确实句句在理啊。做完了决定后,张溪也立刻开始做出了安排。给柳隐所部补齐了一千人的士卒,其中五百人驻扎在大昌集不动,剩下五百人驻扎在大昌集南侧的小路上,作为大昌集的策应部队和预备队。目的,就是防止张郃这老小子耍诈,看似撤退,其实是在山道内猫一天,隔天又出来偷袭大昌集。虽然张溪觉得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张溪的性子就这样了,再小的可能性也不会忽略掉,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的。留下柳隐继续驻防大昌集,就是为了这个。而张溪自己呢,则带着剩下的四千多士卒,赶紧赶回武功县去坐镇指挥,临机应变,准备在张郃撤走后,占据武功县。至于冯习……暂时留在大昌集治伤,毕竟就冯习现在还昏迷不醒的状态,要直接带他走,那才是真的要他的命呢。而跟冯习一起留下来的,还有张溪带来的军医……为了防止柳隐无意间得罪了这位名门之后的军医,张溪还特意叮嘱了一番柳隐。给冯习治伤的这位军医,是张溪当年在荆州的时候,死乞白赖的从张机身边给撬来的弟子,卫沈。第605章 回军实话实说,这年月的世家大族,对于医者的态度,其实是抱着很微妙的态度的。一方面,因为这年月医疗技术不发达,稍微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有可能丧命,因此世家大族子弟,如果有条件的话,都会自学一些医学书籍。比如柳隐,比如诸葛亮,其实多少都懂一些医理。但,另一方面,这些世家大族子弟对于行医的医者,却又是抱着鄙视的态度。尤其向张机这样,明明是世家子弟,放着好好的长沙太守的官职不做,却天天跟泥腿子们打交道,给这群泥腿子免费看病的人,简直是世家子弟的异类。因此啊,张机虽然是南阳张氏的子弟,甚至论辈分,还是南阳张氏家主的族叔辈,但南阳张氏内部,依然对张机不怎么待见。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