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页(1 / 1)

加入书签

('

这三千士卒,不仅是加入战场的生力军,同时他们还带来了郭淮的命令——全军坚守,保护辎重,围杀敌军。

当没有明确军令的时候,这些中军士卒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情况下,想着撤退甚至逃跑,是情有可原的。

但如今郭淮的军令已经到了,那么中军的各个校尉们,都必须严格执行。

虽然依然没有一个主将来指挥这些士卒,但曹魏禁军的高组织度在这个时候就能体现出来了——在各个校尉的指挥下,曹魏士卒开始数百人一组,千余人一组的集结起来,同时向辎重营的方向靠拢。

这样的防守,对于魏延这个经验丰富的将军的来说,要各个击破其实不难,但问题是,魏军实在太多了,魏延即使可以各个击破,但他想要烧毁敌军辎重的目的,恐怕一时间很难达到了。

更别说,还要吸引更多的前军后军的士卒过来支援中军了。

是的,前军士卒已经派往中军三千人了,但问题是,根据魏延得到的情报,郭淮的前军,原本有足足的八千人。

即使现在派来了三千人,郭淮手里还有五千人……吴懿手里,可只有三千北军啊。

北军虽然也号称是大汉精锐,但这些士卒很多都没有上过战场,真正打起来会打成什么样,谁都不敢保证。

说到底,还是大汉的底子太过于薄弱,不敢从有战阵经验的军队里优中选优的来组建南北军,怕因此会耽误其他部队的战斗力……只能是从头开始招募,选择良家子重新训练。

因此,别说魏延,就是吴懿这个一直从事南北军操练的主官,心里其实都没有底。

最保险的办法,就是魏延再加把劲,争取击破更多的中军部队,吸引郭淮再次往中军派出援兵。

但……这真的很难。

魏延一边拼杀,一边想办法,但想来想去,除了拼命作战外,根本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而此时的吴懿,却已经等不下去了。

因为魏延在中军的一阵折腾,确实有效的转移了郭淮的注意力……郭淮把大部分的斥候都派往了中军方向查探情况,导致前军的侦查斥候数量减少了不少。

得益于此,吴懿带着三千北军士卒一路低调行军,还真的运动到了距离郭淮前军本阵七里远的地方。

但也到此为止了……在这个距离上,吴懿终究还是被郭淮的斥候发现了。

既然已经被发现了,吴懿也没有继续隐藏的必要了。

快速整军列阵,全军想郭淮的前军发动的进攻。

而郭淮在得知自己身侧七里地的地方出现了蜀郡,也是大吃一惊,脑子飞速的转动了一下,立刻明白了一切。

中军的魏延就是个幌子,这帮蜀军够狠的,拿一军主将当诱饵,就为了偷袭自己所在的前军。

但……当郭淮听斥候回报说前军侧翼的蜀军不过两三千人规模时,郭淮又稍微松了一口气。

前军可全都是禁军精锐,而且人数有五千人之多……就算如今军心不振,但也不是蜀军两三千人能奈何的了的。

更别说,如今敌军主将还在中军奋战……只要来的不是魏延本人,那郭淮真的有信心,彻底压制住这支只有两三千人的蜀军。

这还真的不是郭淮轻敌,是郭淮对自己的信心……根据郭淮获取的眉县情报,眉县守军除了一个魏延外,也就是一个魏延的副将吴班和一个降将诸葛虔可用了。

如果中军是魏延在亲自指挥进攻的话,那么偷袭前军的主将,很大可能就是魏延的副将吴班。

这个吴班……是谁?!

你们谁听说过么?!

郭淮就不信了,自己连张溪,张飞这样的蜀军名将都不怵,难道还能在一个小小的吴班手里吃亏?!

而当郭淮远远的看到,来犯蜀军的军中主将旗号是“吴”之后,更是信心满满了。

第617章 突然出现的王平

吴懿确实不是吴班,吴懿的能力,要比他的族弟吴班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但你要说吴懿在指挥能力上要强过郭淮,那也有点太看得起的吴懿了。

真要双方战场相遇,互相摆开阵势作战,吴懿大概率不会是郭淮的对手……撑死就是不会输的太惨而已。

但如今,吴懿不是占据着一个偷袭的优势呢嘛。

七里地的距离,对张飞和吴懿亲手训练的大汉南北军来说,并不是多么遥远的距离,这点行军时间,也不足以给郭淮做出太多的防御措施。

因此,在先机上,吴懿是有利的。

在兵力上,吴懿确实是处在劣势地位上,兵力比郭淮的少,但军心士气上,吴懿的北军精锐,却是要占据上风。

魏军毕竟是在进攻眉县不下的情况下选择了撤退,士卒的士气肯定会受到影响,如今中军又在激战,情况到底如何尚不明晰,士卒们也担心身后随时有蜀军会追上来……这样的军心士气,能高才怪咧。

而北军呢,虽然是第一次上阵,战阵经验不足,但这支部队在组建之初,就被认为是要承担大汉进攻锋锐的职责的,兵员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身体素质稍微差点的,身家稍微不清白一点的人,都没有资格成为北军的一员。

因此,北军从一开始组建起,就对自身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有着极高的自尊,甚至自傲,如今初上战场,各个都憋着一股劲,想要证明自己有这个自尊甚至自傲的资本。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军一交战,都让双方的指挥官有些吃惊。

吴懿是吃惊于,在如此的境况下,曹魏的禁军在郭淮的指挥下,还能爆发出这样的战斗力……曹魏进军的战力,果然不可小觑。

而郭淮则是震惊于……特么这支蜀军的战斗力,强的有些离谱了。

为了保险起见,郭淮确实留了一千预备队,只派出了四千禁军士卒出战,但……对面只有三千人啊。

四千大魏禁军打三千蜀军,居然还能打的势均力敌,这绝对不科学!!!

郭淮从凉州一直打到雍州,跟形形色色的蜀军都有过交手的经验。

益州的郡兵,张飞手下的鸳鸯兵,陈到的白毦兵……战斗力有强有弱,郭淮都见识过。

其中最难缠的,肯定是张飞手下的鸳鸯兵,战力最强的,是陈到手下的白毦兵……益州郡兵嘛,也就那样,也就是普通曹军的水准而已,跟曹魏禁军相比,还是差了一些的。

这段时间,郭淮跟魏延交手,基本能确定,魏延手下的士卒,应该就是蜀地的郡兵而已,战斗力不算太高才对。

所以……这支战斗力如此强大的蜀军,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郭淮是越观察,脸色越不好看。

如今面前的这支蜀军,绝对不可能是普通的蜀地郡兵。

这支蜀军,从装备来看,覆甲率极高,而且全都是清一色的玄铁甲。

玄铁甲不足为奇,这是从前汉时期就开始装备部队的制式军备,如今接受了大汉禅让的大魏,中央禁军的制式装备,也是玄铁甲。

但这个覆甲率有点太高了!

因为这几十年连年战乱的缘故,不仅仅是百姓生活困苦,就是朝廷军队,也很难跟两汉那样,维持军队大规模的装备玄铁甲。

即使是占据天下最精华的中原和河北两地的大魏,也只能让中央禁军做到大部分装备玄铁甲,其他地方郡兵,基本都是皮甲和玄铁甲夹杂的甲胄。

可这支蜀军进攻部队中,除了很少数的弓兵外,覆甲率几乎达到了九成以上,而且全部是玄铁甲。

以蜀地的经济能力,刘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么多的铁,刘备又是从哪儿弄来的?!

没听说蜀中或者荆州有大规模产铁的地方啊!!!

再说手里的军械……这些蜀军士卒手里拿着的,不是郡兵制式的环首刀,而是一种比环首刀更长一些,但锋刃更窄一些的刀具。

这种刀具,不仅可以单手使用,也可以双手使用,而且最重要的……明显这些刀具的材质要比自家禁军的环首刀材质还要好。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