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页(1 / 1)

加入书签

('

因此,这俩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靠着自己手里的这点士卒去冲击刘备的本阵……冲过去那就是找死,只要一接仗,自家士卒是什么战斗力,肯定会原形毕露的。

这俩的打算,从一开始就是在刘备军阵后方虚晃一枪,吸引刘备军的调度,寻找到合适的战场空间后,尽快去跟郭淮汇合,在郭淮的统一指挥之下撤退。

说白了,毌丘俭带领的这支部队,也只有在这样逃命的安排下,才能发挥出最后的一点战斗力。

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毌丘俭和文钦也是没办法,甚至他们在前往跟郭淮汇合的这一路上,也是提心吊胆的,生怕蜀军看破自家虚实,派兵前来拦截……要那样就彻底完蛋了,这支部队,那肯定是一打就散的。

但好在,还真的让这俩给蒙过去了。

刘备因为不知道这支魏军的虚实,还真的有点不敢轻举妄动,只是调回了张南和阎芝的部队后,并没有下达进一步的军令。

而黄权呢,因为自己侧翼突然出现了魏军,在不知道具体情报的情况下,稳妥起见,黄权也选择了暂时脱离跟郭淮军的纠缠,勒兵固守,防住郭淮趁机发动反攻。

因此,毌丘俭还是相当顺利的,带着自己的数千人马,跟郭淮的所部完成了汇合。

两支部队合兵一处,毌丘俭和文钦终于是见到了郭淮……郭淮本来还气个半死呢,现在见到了两人,大概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可就顾不上着急了。

刚开始看到毌丘俭和文钦领兵出现的时候,郭淮还以为自己是得到了一个生力军的帮助,可现在听毌丘俭的那意思,这哪里是生力军啊,根本就是累赘好吧。

好嘛,本来情况已经非常够呛的了,现在又多增加了数千人的累赘……这可怎么办?!

“如今蜀贼不知我等虚实,还请将军速退,留我等在此殿后!”

毌丘俭抱拳拱手,赶紧对着郭淮说道。

毌丘俭那意思吧,其实是想告诉郭淮,现在咱们两军刚刚合兵,蜀军不知道我们的虚实,黄权都暂时后退固守了……抓住机会跑吧。

再不走,等蜀军发现我带来的士卒毫无战斗力可言,就是个累赘……那时候咱们想跑都跑不了了。

至于断后嘛……这个毌丘俭倒是认真的,毕竟郭淮比起他们来说要重要的多。

毌丘俭的打算,是让自己接手郭淮带来的军队断后,边打边退,给郭淮组织撤军争取时间……这确实是毌丘俭在舍命一搏。

战场之上,情势变化极快,根本不够时间来多做纠缠,因此也顾不上分析什么利弊,郭淮必须立刻做出选择。

如今魏军防线在不断收缩,随时会出现崩溃的迹象,而自己的突阵已经不可能达到反攻刘备军本阵的目的了……这已经不是自己拼不拼命的问题了,而是败局已定的问题了。

如果拼了自己的老命可以挽回败局,那郭淮还真的不怕丢自己的命……做将军的嘛,谁上阵还没点这样的觉悟。

但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垂死挣扎,非要拖着士卒一起送死,这可不是郭淮的用兵风格。

因此,郭淮在听到毌丘俭的建议后,沉默考虑了几息时间后,做出了决断。

“撤!!!”

第626章 阶段性结束

撤退呢,其实真的是一个技术活。

怎么撤,往哪儿撤,谁先撤,谁断后……这些都要有个统筹的安排。

否则,撤退分分钟会变成败退,而败退也会分分钟变成溃逃……到了那个时候,就彻底控住不住了。

这些道理,郭淮都懂,好歹也是积年的老将了。

但郭淮同样知道,在战场之上,不是所有的情况,都会按照你想的那样去发展的,人力面对局势的时候,总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就比如现在。

郭淮倒是想组织安排好士卒撤退的事宜,但如今的战场局势,已经不可能给他这个机会了。

因此,郭淮下令撤退,其实就是带着本部五千人,外加过来汇合的毌丘俭所部四千余人,提前退出战场,往渭水渡口方向撤退。

至于其他还在维持防线的魏军士卒,郭淮最大的良心,就是让传令兵打出旗语,允许各军校尉退出战场,分散突围。

说白了,虽然郭淮也不想,但郭淮确实是把还在奋战的万余魏军将士们给丢下,先自己一个人跑了。

面对三万多蜀军的全线进攻,魏军的防线已经维持不住了,自己也无法依靠中军突阵挽回劣势……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能逃出来多少就逃出来多少吧,总比被人击破防线后,全军覆没来的强。

就这样,郭淮连断后军队都没有留,直接带着文钦和毌丘俭两人一起,领军一路回撤,撤到渡口,组织士卒登船撤离。

对此,郭淮虽然无奈,但也没办法……有时候心不狠,真的做不了一军主帅。

倒是毌丘俭和文钦,才上战场没多久,心里终究是有些不安,也有点不甘心……这两人向郭淮要了一千军马,在渡口外围列阵,试图接应从前方败退过来的魏军士卒。

郭淮倒也没有说什么,痛快的分给了两人一千兵马……但其实郭淮心里也很清楚,他们接应不到多少败退回来的袍泽的。

蜀贼那边的将军们又不是傻子,他们一旦击破了自家的防线,除了分割包围自家残军外,第一时间肯定会派兵往渡口方向来的……比起自家人,毌丘俭和文钦遇到蜀军的可能性更高。

而郭淮之所以分兵给两个人,一方面也是让这两个人长点见识,让他们知道一下战场的残酷性,另一方面,他们的这一千人,多少是个预警。

郭淮好歹是带了八千多人撤回来呢,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全部登船完毕的……如果没个警戒的话,蜀军要是突然追击而至,那自家士卒还得因为慌乱而自相践踏,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郭淮还是很痛快的给了这两人士卒,同时也交代他们,一旦蜀军追至,千万不要应战,保持警戒快速撤退就好……一千人登船,撑死不到一刻钟时间,足够了。

而事实上,就跟郭淮预料的那样,文钦和毌丘俭根本没有接应到多少从战场上败退下来的自己人,倒是在不到半个时辰之后,接到了斥候报告,说蜀军距离渡口,已经不到十里路了。

到了这个地步,文钦和毌丘俭也不敢再抱有幻想了,立刻引兵缓缓而撤,赶在蜀军赶到前,完成了最后的登船撤退事宜。

当张飞亲自领着先锋部队三千人赶到渭水边渡口时,只能看到已经飘荡到渭水中间魏军船只……看的三爷只能在马上连连叹气。

到底是晚了一步。

但好在,还有万余魏军士卒被彻底留在了这边的战场上,倒也不算是彻底失败……眼看着撤走的敌军已经追不上了,张飞下令回军,参与围剿那些败退的魏军。

就这样,渭水渡口一战,终于是落下了帷幕。

经过一天的围剿,被郭淮丢在渭水南岸的万余魏军,除了少部分逃散外,大部分士卒都选择了投降。

这些败军,全都交给了诸葛亮去妥善安置,是押送回汉中,还是在眉县就地安置,这些都是诸葛亮需要去头疼的事情。

而刘备则暂时在渭水沿岸驻扎下来,跟张飞,黄权,庞统等人,一边等待凉州军团和武功县方面的消息,一边商议接下来的进兵路线。

凉州军团被散关挡在了关中之外,但如今渭水之战已经结束,魏军全面撤往右扶风,散关后路已经断绝,根本翻不起大风浪出来……刘备为了以防万一,再次派出魏延领兵五千,配合赵云攻取散关。

但实际上来说,当朱赞在眉县支援战失败后,告别毌丘俭,带着残兵返回散关后,孙礼就知道大势已去了。

依然选择坚守,不过是孙礼最后的节操所在……既然被曹真都督看重提拔,成为散关守将,那他总要忠于职守,尽最后的努力才行。

但即使如此,面对赵云的进攻,孙礼也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