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页(1 / 1)
('
当初在定军山,刘备指挥杀敌杀到上头了,要轻冒矢雨指挥作战,你看看人家法正是怎么劝……人家直接自己上,挡在刘备身前,告诉刘备,要死我先死。最后刘备不是乖乖的听从了法正的劝谏,后撤指挥了么。庞统这么一说,刘备反倒是有点下不来台了。好在这次诸葛亮也随军出征了,一看刘备有点下不来台,赶紧顺势送上台阶,说道,“昔日武王伐纣,天降大雨,问天三卦皆为不吉,然武王一力决之,终克商纣。可见天象异变,本就难测,主公大可不必忧虑。”诸葛亮都搬出了周武王这样的开国明君出来了,可以说是给足了刘备面子,举的例子也是恰到好处,刘备一听,赶紧就坡下驴,说道,“二位军师之言甚是,是我多虑了。”台阶是有了,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依二位军师之见,何时才能兵发长安?!”这事儿,总得有个解决吧,这么拖下去,总不是个事儿。拖的时间越长,长安魏军的防备就越完善,攻城所需要的耗费的时间也就越长……咱们的粮草,可不够啊。这次北伐,确实是准备的非常的仓促,刘巴,法正两个人在汉中总览后勤,也不过是准备了半年左右的粮草……现在已经耗费了快一半了。对于长安这样的坚城,哪怕是乘胜追击,打魏军一个防备不及,没有两三个月也很难打下来……这场大雪一下,这么一耽搁,搞不好这一打,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了。就算在眉县收获了一大批粮草作为补充,但这些粮草,也不过是六七万大军两个月左右的存粮,撑死能让刘备撑到今年夏天……一旦在夏天之前无法攻克长安,那么刘备就只能退兵汉中,再做打算了。这么好的局面,可能就要毁于一旦了。所以吧,刘备着急归着急,忐忑归忐忑,他是真的有着急忐忑的理由的。而诸葛亮和庞统,其实也在为这事儿忧心着呢。刘备都能想到的事儿,专门负责给人出主意做战略的两位军师,能看不到么?!可问题还是那个问题……断断续续的下了快一个月的雪,就算从现在开始停雪,要等雪化到能行军的程度,怎么也还得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要想进军三辅,最早也必须在一月下旬以后……这么长的时间,只要长安守将不是傻子,应该会做好城防防守的必要准备了。最重要的是,以曹魏的体量,真的要拼了命的跟大汉在关中展开争夺,死守长安的话……他们纵然不一定能胜,但是把关中打烂,丢给大汉一个糜烂的关中,还是可以做到的。关中之地,经过大汉四百年的变迁,本来就已经有些残破了,是曹操东拼西凑的好不容易把关中收拾起来了……这要是一打烂仗,关中至少会回到马韩之乱的时候,倒霉一点的话,很有可能回到董卓之乱那会儿。这俩其实也急。可急也是没用的,这种天气根本无法出兵,即使勉强让士卒冒雪出兵,后勤补给也根本跟不上,纵使兵临长安城下,也不过是强弩之末,搞不好还要迎来一场失败。所以啊……急也没用,只能就这么耐心等着。这俩人也是不容易,一边要琢磨着雪化后的进军路线,如何分化长安城的守军,如何用兵作战,一边还得尽可能的安抚刘备的焦躁情绪,让刘备稍安勿躁,切不可急躁用兵。而刘备呢……其实刘备也知道,诸葛亮和庞统的做法才是对的。如今汉军局势一片大好,魏军一场大败后,三辅地区已经是敞开了大门,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沉住气,稳扎稳打,最后的结果必然不会糟糕到哪里去。本来刘备也已经被诸葛亮和庞统劝说的差不多了,准备耐着性子,等到雪化后再出兵。偏偏这个时候,从武功县发来了一封疏奏和战报。嗯,张溪写的。张溪给刘备发疏奏,倒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张溪在这个时候给刘备发战报,这事儿就蹊跷了。自从张郃伤重,王昶领军撤回左冯翊之后,按理来说,武功县就应该不会再有魏军的威胁了,张溪这时候发来战报,多少有点让人意外。一开始刘备还以为,是不是张郃去而复返了……但仔细想想,张郃要是去而复返的话,当初就不应该从武功县撤退才对。结果,当刘备打开战报一看,当时就急了。张溪在战报里告诉刘备,自己已经全军休整完毕,准备留下一千人驻守武功县,带领剩下的一万三千士卒,出兵进攻左冯翊,吸引长安守军注意,给刘备出兵直攻右扶风创造机会。张溪要择机出兵这个事儿,刘备一点都不意外。既然让张溪领军在武功县驻扎,单独成一路军马,刘备自然会给张溪留下临机专断的权利。张溪出兵也好,固守也好,都不是什么出格的事儿。真正让刘备着急的是,张溪送来的战报中,夹杂着一封图,图上记载了一种可以在雪地上行走的交通工具。不仅有单人使用的,最关键的,是有车辆使用的交通工具。嘛,也就是雪橇啦。事实上,单人使用的雪橇,张溪虽然画了图样给刘备,但经过张溪实际的测试吧,这东西,没点时间的话,士卒根本掌握不好平衡,根本无法用来大规模的行军。这点,张溪也在战报中跟刘备说明白了。所以,真正重要的,是可以装备在大车上的那种雪橇。其实说是雪橇也不太对,张溪只负责提供了思路,就是把大车的车轮锁死,下面垫上一块比较光滑的宽大硬木板,前面用马,驴牵引,这样就可以让运输粮草的车辆在雪地上行走。这个东西吧,张溪实际试过了,不见得能持久,可能行进个十里路就要更换硬木板,但总算是能用。而雪地行军作战,真正困难的不是士卒。士卒是可以行军的,不过就是士卒得抗冻,而且行军速度也会慢上一点……真正麻烦的地方在于粮草车架无法在雪地上行进,一个不小心就得陷到坑里,推都推不出来。现在好了,有了雪地运输粮草的办法,士卒就不用担心后勤没有保障,雪地用兵,也就变成了可能,不用等到雪化了。这下子,等于是给刘备提供了一个尽快进入三辅,攻向长安的办法……刘备能不急嘛。第652章 进兵策略武功县城内,张溪,柳隐,高翔三人凑在一起,一边烤火,一边议事。冯习的伤势依然没有痊愈,但总算是人醒过来了,不过身体非常的虚弱,需要安心静养,因此张溪决定,等到开春回暖后,再把冯习送回成都去静养。这伤势,基本没有半年一年的休养,是别想再恢复过来了。因此,武功县方面,就只剩下张溪,柳隐,高翔三名将军了。本来天降大雪封路,这个冬天,柳隐,高翔两人都觉得,应该是不会有什么战事了,哪怕要作战,起码也得等到开春雪化后。虽然有点浪费战机,但天时不配合,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就打算安心的在武功县驻守,度过这个冬天再说。说起来,在取暖这一块,相比于武功县的世家百姓,倒是北伐军的条件还更好一些。牂牁郡产出的无烟煤,现在属于皇室产业,也是北伐大军重要的后勤物资,这就导致了即使在冬天,北伐军的将士们,依然可以缩在帐篷内,烤着碳火过日子。这待遇,可比武功县内的世家大族的待遇都要好,毕竟这些人撑死就只能指望木炭过日子,而之前从五丈原到武功县,这一路上都在打仗,几乎没有任何商队来往,这些世家们囤积的木炭,也得省着点用才行。本来是这样的,即使是柳隐和高翔,也没有想过,大冬天的还能用兵的。可偏偏,张溪一阵鼓捣,还真的搞出了可以在雪地运粮的手段,解决了后勤运输补给的问题。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