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页(1 / 1)
('
至于凉州……这地方倒是产马,可就是不产粮食,而且是出了名的地广人稀。因此,这关中之地的百万人口,可以说是能严重影响汉魏两方实力对比的玩意儿,谁也不敢弃置不顾。刘备当即下令,全军暂停休整,立刻往槐里进军。其实吧,刘备还有一个更加高效的方式,去拖延魏军迁徙百姓的时间——派出赵云,率领羌胡骑兵,依靠骑兵的机动性,去寻找魏军迁徙百姓的主力。百万百姓呢,曹魏如果真的要迁徙这些百姓入关,在深入三辅地区后,很容易就能找到的。说实话,刘备也确实动过这个心思,但最后,他自己给放弃了。这不就等于是又一个长坂坡么?!当初跟随刘备从新野,樊城,襄阳一路撤退过来的百姓,在面临虎豹骑的追击时,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人间惨剧,刘备可以说是看在眼里的。那时候他是无能为力,能保全五万百姓,都算是张溪提前准备,张飞,赵云奋战的结果了。如今,他成了追击方,而魏贼反倒成了退守方……刘备也不想由自己再亲手导演一出,类似长坂坡这样的惨剧。毕竟,羌胡骑兵,论军纪,论在百姓中的信任度……特么还不如虎豹骑呢!!!第654章 背锅侠满宠有些事可为,有些事,宁死不可为……这就是刘备的底线和坚持。也正是因为刘备比起其他的乱世军阀多了这么一条底线,并且始终贯彻在执行自己的理念,这才会被后世人称赞为“仁义之君”。乱世之中,坏人能成事不奇怪,但这样坚守底线依然能成功,这才是时代最需要的。不管是什么时代。总而言之,刘备宁可速度慢点,用主力大军去进军槐里,硬碰硬的去跟曹真,郭淮干一架,也不想派出羌胡杂骑,仗着骑兵优势去追击百姓的迁徙队伍。这事儿,汉军阵营中,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诸葛亮,魏延,赵云等人,是知道刘备在长坂坡的经历的,自然不会没事儿找事儿的说这些废话,而庞统和一些荆州派将领,对刘备的性格和做派也同样非常了解,自然也不会有人主动站出来触霉头。至于益州派将领们……荆州派都不说话了,他们益州派闲着没事儿干的站出来干啥?!这又不是什么好主意……让羌胡异族去追击大汉百姓,这得是多缺心眼,多想遭人恨,才能提出这种主意来?!当年曹操派出虎豹骑,目的也不是冲着百姓去的,他那是去截杀刘备的……只不过曹操根本没有考虑过那些跟着刘备的百姓在这样的乱军之中,会有什么样的结局而已。总而言之,这么一搞,刘备自然不能在武功县继续休整,而此时的诸葛亮,也没有对刘备急于进军有任何反对的态度。诸葛亮只是希望刘备能谨慎行事而已……但如今的情势,你再怎么劝刘备也是白搭,面对百万丁口的诱惑,就是诸葛亮也保持不住平常心。所以啊,这事儿,真的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随时注意提醒刘备就是了。而刘备这一路快速行军,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起码郭淮和曹真,是真的没有想到刘备居然来的这么快,雪还没有完全停呢,刘备就已经距离槐里不到五十里地了……特么蜀贼是怎么过来的?!飞过来的?!曹真和郭淮都搞不懂这个,但如今敌军将至,两人也不得不想办法,尽可能的拖延时间。他俩也是没办法,谁让曹丕的诏令就是这么下的呢。也不知道自家天子是不是真的脑残了,还是贾文和这个毒士年纪大了,脑子有点不好使了……百万丁口的迁徙啊,这可不是小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内能做完的。当初曹操为了迁徙汉中和武都两郡的人口,硬是拖着跟刘备对峙了两个月,这才慢慢撤兵……武都和汉中两地加起来,也不过是四十余万人口而已。现如今,三辅地区百万人口,曹丕居然要让自己等人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全部撤回关内?!开玩笑呢吧!知道刚刚从渭水撤退回槐里的曹真和郭淮,接到这样的诏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么?!特么老子现在连能不能守住三辅一个月都不知道,哪有心思组织三辅百姓撤入长安?!可天子诏令就是这么下的,曹真和郭淮总不能来个抗旨不遵吧?!也就是万幸,老天爷帮忙,天降大雪封路,给曹真和郭淮争取到了一点时间,不然这会儿曹真和郭淮更加焦头烂额。有了大雪封路这一出,曹真,郭淮,满宠三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分成两批人,同步进行,既要守卫三辅,也要迁徙百姓。曹真,郭淮,王昶三人,分别驻守在槐里和长陵,在第一线挡住可能追来的蜀贼,争取足够的时间,而满宠则带着温恢,杜畿二人,负责总理三辅地区百姓和世家迁徙工作。说实话,曹真这么做,多少有些甩锅的嫌疑。曹真可是雍凉总督,名义上,他是雍凉二州最高的长官,不管是军务,还是政务,他都是一把手。但如今,曹真却表示要负责军务,把迁徙百姓入关的政务丢给满宠,温恢,杜畿三人去处理,小算盘都已经打满了。而温恢和杜畿两人呢,自从接到曹丕的这个诏令开始,两人都开始了自己的摆烂工作。温恢称病,表示自己无法理事。这还真的不是装的,温恢确实病了,因为关中天气突然转凉,下雪将近一个月,再加上温恢一直有点水土不服,所以他是真的病倒了。而杜畿呢,则是更加直接,他直接上书反对了曹丕的迁民诏令,然后闭门在家,等候天子发落。这俩为啥一个接一个的摆烂,而曹真更是不要脸的直接甩锅给满宠……原因很简单,迁民这个事儿,实在是太容易得罪人了。即使老天帮忙,天降大雪帮曹魏多争取了一个月的时间,但迁民百万这种事儿,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妥善完成。蜀贼随时会来,而前线能顶住多少时间,谁也说不准,要迁徙如此多的丁口,唯一的办法,就是强行迁徙。谁不肯迁徙,满门抄斩。不用这种酷烈的手段,不管是世家还是百姓,都不会愿意离开故土的。原因很简单,对世家来说,谁来统治关中,都离不开跟世家的合作,而对百姓来说,谁统治关中,他们也一样是要交税。在关中,他们好歹还有地,多少是个希望,一旦迁徙到关内……人离乡贱这句话,就是最好的描述。因此,在这个时代,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百万级别的丁口迁徙,除了用酷吏的手段外,没有任何办法。对于百姓来说,满宠等人可以无所谓的忽视掉,这年头的百姓,到哪儿都是一样,能活下来就算不容易。但对于世家大族来说,你敢逼着他们迁徙,他们骂死你都是轻的,指不定你哪天半夜起来上个厕所,就没命再接着回房睡了。杜畿是京兆世家出身,温恢是太原世家出身,他们本身就是世家的代言人,怎么可能会为了曹魏皇室去得罪关中世家呢。所以啊,这事儿,他们是真的不想接手。温恢还有个理由,他是真的病了,而且病的不轻,他这个年纪,能不能撑过这个冬天都不知道。但杜畿吧……杜畿没有正经理由啊,他又不想得罪世家,两边一琢磨,算了,老子拼着官职不要,也不想掺和这里面的事儿。因此,杜畿上书反对曹丕的迁民诏令,虽然没敢指着曹丕的鼻子骂他,但也很直接的表示,给天子出这种主意的人是佞臣,奸臣,就该千刀万剐。贾诩再三表示……真不是我的锅。反正就这样,杜畿也有了理由了——身为人臣,抗旨不遵,就该自我禁足,听候天子惩处。杜畿是找到了理由,可满宠气的想骂娘!!!特么你们都撂挑子了,让我怎么办?!满宠是没有办法撂挑子的。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