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页(1 / 1)

加入书签

('

至于本地世家……真的,你们自己盘算盘算,有几个家族,在曹魏那边没人当官的?!

这个方法要是传给了这些人,估计用不了几天,这个方略就能摆在曹叡的御案上!!!

尤其是王家和杨家。

天水王氏本身跟太原王氏的祖上就是一家人,而杨家的杨阜如今更是曹魏集团的将作大匠,本身就是管这种技术活的。

给姜叙十个胆子,也不敢把这个玩意儿透漏给这些世家们。

再一个,如今的天水姜氏,已经跟季汉捆绑的很深了。

姜叙是秦州刺史,虽然还有一个马岱分权,但终究也是一州最高长官。

而姜维更不用说,那是先帝看重培养,如今更是天子近臣,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姜叙怎么可能为了这些世家利益,就轻易让姜氏陷入险境之中呢。

因此吧……这次羌人作乱,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规模,造成这么大的后果,很难说跟这些本地世家们没有关系。

这帮世家们到底还有些节操,至少没有主动煽风点火,掀起叛乱,但在叛乱初期,这些世家们出工不出力,坐视叛乱扩大,肯定是有的。

他们的目的其实也很明确,就是希望这次叛乱引发震动,而朝廷鞭长莫及,不得不用“青储技术”来换取他们出钱出力,帮助朝廷平息叛乱。

但……有一说一,他们也玩砸了,低估了这次羌人作乱的威胁性。

如今,这些世家们也只能是跟姜叙一样,退守天水郡内,力保诸县不失,保住自己的最后基业。

但……羌人叛乱,已经是起势了,不是那么容易压下去的。

第747章 对内整治

真的,这年头,世家和世家之间,也是有差距的。

有些目光长远的世家,比如琅琊王氏,清河崔氏,不管他们做出的决策到底是不是对朝廷有利,但起码对自己的家族,肯定是有利的。

但有些世家的决策……真的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比如这些北地秦州世家们,他们这次就真的失算了。

这次羌人的叛乱,虽然不是他们煽动的,但坐视不管,引发秦州三郡陷落,导致他们也不得不退守天水郡……赚是肯定没得赚了,没赔太多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张溪听完了姜叙的讲述,明白了这次羌人叛乱的前因后果后,对这帮世家们的遭遇,还真的又乐又恨。

乐,就是纯粹的幸灾乐祸!

本来张溪就看不上这年代的大部分世家们,如今看到他们自找倒霉,当然得幸灾乐祸。

恨,是对这些世家们只顾私利的做派表达愤恨。

这帮世家,就为了一点钱粮,可以置三郡百姓的生死存亡于不顾,让三郡陷于战火……特么但凡他们早点出手帮忙,三郡百姓也不至于被羌人劫掠,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

因此,当诸葛亮带领主力大军,也同样进入冀县后,张溪的第一件事,就是撺掇诸葛亮,借此机会,收拾一下这些秦州世家们。

当初为了北伐顺利进行,对本地世家采取了安抚的策略,如今看来,是不妥当的。

这帮世家就是一群白眼狼,不趁机除掉一批,以后这种事情还可能再发生。

真的,张溪不是不允许世家的存在,但这些世家得有个底线。

自己内部怎么斗都行,面对外族入侵的时候还存小心思,杀多少都不嫌多。

自己内部怎么玩也行,但不能牵扯到一州百姓,如果百姓活不下去了,那么这些世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这就是张溪对世家的态度。

非要举例说明的话,同是东晋时期琅琊王氏的杰出子弟,张溪可能更加欣赏王导,而讨厌王敦。

虽然王导的私心也不少,但他至少知道个内外,也有些底线,宁可衣冠南渡也不与异族同流合污。

可王敦不同,虽然也有匡扶社稷之功,但他为了权利斗争,可以轻易的发动内部叛乱,把百姓牵连入战火。

其实这俩严格说来,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这个时代下,世家已经是很难在短期内消除掉他们影响力的存在了,张溪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多一些王导,少一些王敦。

张溪的爱恨,就是那么简单直接,因此当诸葛亮进驻冀县后,张溪直接一状告到诸葛亮面前,让诸葛亮借机收拾一下这些所谓的“世家大族”们。

可诸葛亮不能跟张溪那样,想的太过简单。

政治这个东西,它就是个妥协的艺术……虽然诸葛亮不知道这句话,但不代表诸葛亮不懂这里面的道理。

严格说来,秦州世家们这次的做法,确实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但他们的做事方式,多少还是有点底线的。

他们没有亲自下场煽动羌人造反,已经算是有节操的表现了。

这年头世家是什么德行,诸葛亮太清楚了,但问题是,这年头世家依然有效的掌握着舆论权,知识解释权。

在这两项权利没有彻底剥离前,想要彻底解决世家的问题,根本不可能。

诸葛亮只能是私下婉言宽慰张溪,告知张溪这里面的难处……你要树立个把典型惩治一下,那没问题,这次羌人作乱闹得这么大,诸葛亮也必须找只鸡杀一下,不然不足以震慑这些世家们。

但你要把他们都干掉……这太难了,对地方稳定也没有任何好处。

经过诸葛亮的再三劝说,张溪也是在没辙了……诸葛亮说的,他都懂,但他就是觉得憋屈。

可这又能怎么办呢,比张溪更憋屈的,是这个时代的百姓,可如果张溪真的把事情闹大,把这些世家们全都铲除了,信不信第一个骂张溪的,还是这些百姓。

时代的局限性就在这里,张溪没有办法改变的。

既然如此……那就商量一下吧,抓哪只鸡出来宰一下!!!

这话说得的,诸葛亮都无语了……赶紧打发走张溪,让他别掺和这里面的事儿。

抓哪只鸡也是有讲究的,不是你张元长看谁不顺眼就能直接宰了的……这事儿啊,还是诸葛亮自己来吧,让张溪参与进来,那才是真的容易坏事呢。

再一个,诸葛亮也没那么简单的就打算放过这些世家们,在那只鸡的剩余价值压榨完之前,还不会那么轻易的下手。

因此,隔天,冀县城内就有消息灵通人事传言,此次平定羌乱后,诸葛丞相有意追究秦州各级官吏的失察之罪。

这不是什么让人意外的事情,如今羌人叛乱闹的那么大,总该有个人出来背锅负责……只是这人到底是谁,可就不好说了。

谁都不想这种锅落到自家的头上,可四大世家们也都知道,这事儿,多半最后还是会落到自家子弟的头上。

谁让秦州地区,四大世家的势力最大,族中子弟担任州郡官职最多呢。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这场叛乱中,表现出自己站在朝廷的一面,帮助朝廷尽快的结束这场叛乱,那么在战后,诸葛亮要追究,他也没有足够的借口和理由。

是的,世家们也不蠢,他们都知道这个倒霉催的流言就是诸葛亮本人放出来的,但你要是真的把他当成一个流言来处理,那才是真正的自找倒霉呢。

羌人作乱,你丢失的可能只是财物钱粮,但不把诸葛亮当回事,那你全家都可能直接丢失掉,而且还没人同情你!

诸葛亮在这方面的手段,蜀地世家是早就领教过了,也早有传言流传到了西北……北地世家可不愿意用全家前途,去验证一下这个流言的真伪。

因此,当诸葛亮进入冀县后,天水郡各县的世家们,也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自救”行为。

在冀县的世家,主动找到诸葛亮,愿意提供一些钱粮,甚至是羌人的情报,而分布各县的世家们,也都纷纷找到各县主官,愿意出钱出力的帮助守城,甚至有些羌人围城较弱的县城内,世家都派出族内子弟,冒险出城,前往冀县传递情报求援。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诸葛亮就收获了不少的羌人情报,从羌人士兵的分布情况,到羌人内部之间的关系矛盾,诸葛亮全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