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页(1 / 1)
('
魏延始终记得自己的使命,是来试探魏军动向反应的。如今魏军只是从临晋县往大荔县进军,这点反应,还不足以判断出魏军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而大荔县的地理位置,也不足以让魏军如此大动干戈……在没搞清楚这点前,魏延还是继续在大荔县外安营扎寨,没有任何退兵的想法。魏延本来想着,随时做好准备,只要曹真领兵抵达了大荔县,准备对自己发起攻击了,那时候自己再相机撤退……冒险是冒险了一点,有被敌人包围的风险,但魏延对自己有信心,他相信,就靠曹真那几下子,这点兵力差,魏延虽然赢不了,但也不至于会被曹真给包围了。再一个,如果能吊着曹真的追击部队,一路撤回重泉县……魏延相信,就张溪那个小狐狸的本事,曹真要是真的敢追过来,那至少一半人别想再回去了。可魏延等啊等啊,等到了曹真率领的魏军抵达大荔县,却没有等到曹真试图出城对自己的营寨发动攻击。别说攻击了,曹真甚至连在城外设立营寨跟魏延的营寨对峙,配合城内守军对魏延发起两面夹击的准备都没有做。曹真直接领兵进城,城外一座营寨都没有设立,完全摆出了一副被动挨打的架势,似乎就等着他魏延领兵去攻城呢。这么反常的举动,魏延都差点被曹真给弄的懵逼了。压力山大啊!!!白天要戒备魏军可能的突然出城进攻,晚上要防备魏军可能到来的袭营……这几天,不仅魏延,一万汉军士卒连觉都睡不安稳。可曹真,他居然——什么都没有做!!!!费脑子啊,真的,魏延始终不明白,曹真到底想干什么?!唯一想到的可能,就是曹真是故意在等待魏延的援军到来,打算打一场决战,来决定左冯翊的归属。可问题是,他曹真哪里来的这个自信?!魏延手里有万人左右的军卒,如果张溪率军来援,大概会有两万到三万人不等的兵力,而大荔县内,也不过是四万五千人左右的魏军而已。他曹真要有这个自信,早就领兵从临晋县出来,进攻重泉县了,何至于在临晋县一停就停了十天,一动不动的?!惧怕城防优势,不想打攻城战?!这也许是个理由,但问题是,野战你就有十足的把握了?!魏延想想都觉得可笑……这是你曹真飘了,还是他魏延拿不动刀了,又或者是张元长那个小狐狸坑不了人了?!哪怕不用计谋,光论指挥能力,张溪和魏延随便哪个出手,就是郭淮都讨不到好,更别说你曹真这个曹魏宗室将领了。因此,魏延越想越不明白,也不认为曹真是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将领……想来想去,魏延认为,一定是曹真有什么阴谋,但自己没有参透。到了这个时候,魏延已经有点担心了,想要退兵了……但张溪居然领着援兵已经到了。好了,这下不用退兵了,还是两人合计一下,这个曹真,到底是在搞什么吧。这下啊,魏延也是一点都不怀疑,魏军肯定在搞什么阴谋诡计了……这一切都太特么反常了。关键是,魏军到底在玩什么阴谋诡计?!这次,魏延不跟张溪唱反调了,两人一起想……但依然想不出来。就在张溪觉得保守起见,先退回重泉再说,而魏延也不再反对的情况下……曹真派人送来了战书。约张溪于明日,战场一见。说好听点是见面,但实际上,就是约战。这下,不能退了。第776章 来者可是……约战这种事情,是不能回避的,这年月可没有什么免战牌,或者说,历史上就没有免战牌这个东西。春秋时期,倒是有一些免战规则,属于双方都要遵守的战场道义,但并不存在我不想打了就挂个免战牌,想打了就把免战牌摘下这种奇葩的战场规则,也不存在免战牌这样的实物。这玩意儿和军令状一样,全都出自小说,比如说《三国演义》,比如说《说岳全传》等,是一帮不通战事的文人的猜想而已。双方约战,只有两种结果。答应,或者不答应。答应了没什么,双方摆开阵势,打一场就是了。不答应也可以,但相当于承认自己不是对手,会严重打击军心士气……在对军心士气要求极高的冷兵器战场上,不答应约战,基本等同于一次战败,是不可想象的后果。除非是有足够的底气和脸皮厚度,否则一般人都不会拒绝约战。就比如历史上司马老狐狸面对诸葛丞相的挑战,闭门不出,他要摆平影响,也必须是借口请奏天子,然后曹叡下诏不许出战,这样司马懿才能说是天子不许,不是他怯战,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军心士气受到打击的程度。即使如此,司马老贼也被自己人讥笑为“畏蜀如虎”……虽然事实上他在卤城之战后,确实已经有点不敢跟丞相正面决战了。总而言之吧,约战这种事儿,你要是没有特别的理由,必须是答应的。因此,哪怕张溪想着要撤军回重泉,但当曹真的这份战书下来了,他也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必须先打过一场,然后再考虑,是不是要撤。再一个,就是因为曹真在抵达大荔县之后,什么都不做,所以才引起张溪和魏延的各种不安和担忧……如今曹真主动约战了,这就是一个反应,正好借着这场约战,查探一下曹真的真正用意是什么。所以,于情于理,这个约战,自然是要答应的。双方约定一战,第二天一早,双方自然都领兵出现了大荔县城外,而且是主力尽出。张溪方面,还是按照张溪最熟悉,用的也最顺手的锋矢阵列阵。箭头自然是魏延,左翼是向宠,右翼是张翼,而张溪坐镇中军。曹魏方面,曹真同样是以锋矢阵出战,箭头是王昶,左翼是戴陵,右翼是韩德,曹真坐镇中军。双方摆开阵势后,互相一阵观望……两边的主帅都在内心焦急,今天这场仗,估计不好打。张溪是一眼望过去,发现曹军的兵力,是真的在四万到四万五千人左右,兵力确实占优,而且也不是玩的虚实之策,是实打实的有这么多兵力。而曹真这边一眼望过去,却发现蜀贼士卒的披甲率和军械持有率,比起上次关中之战时,好像又高了不少。特么蜀贼哪里来的这么多的铁器和皮革钱粮,敢这么武装自己麾下的士卒?!上次关中之战,当时曹真手里有四万多大魏中央禁军都打成那个样子,如今的曹真手里,可没有多少中央禁军了。禁军这个东西,是要经过严格训练,并且经历多次战阵才能培养出来的,可不是那么容易就养出来的……如今剩下的中央禁军,经过两次西北战事折损,大概只有两万余人,其中一半在曹真手里,另一半,则在洛阳拱卫天子安全。剩下的所谓中央禁军,基本都是在邺城刚刚招募训练不到两年的新兵,派不上用场的。反正曹真越看,越坚定了不能在左冯翊跟张溪硬碰硬的决定,必须得先拖住张溪军,等到右扶风的郭淮彻底得手后,再配合郭淮一起,围歼这股蜀贼。而且……今天的主角,可不是他曹真。在观阵完毕后,按照一般的流程,就该到了双方主将阵前答话的环节了。嘛,虽然很老套,无非是双方各放狠话,但流程该走还得走。张溪和曹真纷纷骑马出阵,来到两军阵前的空地上,准备走完这个流程。只是,这次稍微有点不太一样。按照规矩,这个出阵答话,必然是双方主将的单独见面,身边除了一个手持麾盖的士卒外,是不准带任何其他人的,否则有破坏规矩,行刺敌方主帅的嫌疑。但这次,张溪是一个人出马的,而曹真……他带着一个老头子,也骑着一匹温顺的母马,缓缓的一起来到了阵中。 ', ' ') ↑返回顶部↑